鸡汤好喝的“秘方”
2022-06-22叶松亭
叶松亭
在我家,黄澄澄香喷喷的鸡汤,一直是道“药膳”。
最先提出这个理论的是我爹。老爷子年轻时是半专业篮球运动员,又在部队大熔炉里打磨多年,体壮如牛,号称百毒不侵,偶尔感冒着凉不肯去医院,跑去菜场四处寻摸肥美的母鸡,买回家直奔厨房,用大号砂锅连汤带肉炖出满满一盆,肉吃得不多,热腾腾的鸡汤一碗接一碗干,直到喝得撑肠拄肚、腋下生风,随后丢碗上床,扯过被子蒙头大睡,睡醒包好,着实神奇。
有意思的是,老婆也将“鸡汤治感冒”这种民间土方奉为圭臬,并在原版基础上有所“升级”。每逢有个头疼脑热,吃药打针前总要先来几碗猪肚鸡汤,相信猪肚配鸡肉,营养加倍疗效也加倍。还要拼命撒胡椒,以至于将汤碗靠近鼻子,会忍不住狠狠打几个大喷嚏,瞬间通透。喝完鸡汤第二天如果感冒没好,会蠢蠢欲动盼着再来一顿,我开玩笑逗她,嘴馋直说,何必打着治病的旗号“骗”汤喝。
有人爱喝,便需有人擅煮。老爷子是此间高人,若以业余标准衡量,我的手艺也不错。主要留学那几年没空做饭,隔三差五买只鸡,出门前处理好扔进电饭锅,倒上水,随意撒些料酒葱姜蒜,晚上回家掀开锅盖就能吃。鸡汤泡饭或下面都极佳,抓把香菜,勉强算一顿荤素搭配的迷你大餐。做多了,逐渐手熟,开始有些心得体会。最得意的莫过于能用细长的西餐厨刀,准确刺入鸡翅与鸡腿中部关节软骨,左右划拉两下,悄无声息将食材一分为二。曾因此嘚瑟,庖丁解牛不足为奇,牛那么大,骨缝也宽,解鸡才是真本事。除了刀工,把汤煮清煮香的小技巧也学会一些,像什么冷水下锅、小火慢煮、肉泥除杂、冬菇“陪嫁”、面包吸油……不一而足。虽说相比现杀活鸡,超市冰鲜鸡炖汤差点意思,但也绝对够喝,以前留学生聚餐各自带“硬菜”,只要我端出这锅半清不浑的热鸡汤,多数都能摆上餐桌C位。
不再赘述“当年勇”。毕竟回国后,尤其近几年,鸡汤喝得很少,下厨煲汤的次数更基本“归零”。前者因为营养过剩,医生建议少喝荤汤,不得已告别了几乎所有老火靓汤;后者因为懒,家人嘴馋就下馆子,立等可取且汤鲜味美,何乐不为。鸡汤慢慢从“拿手菜”变成“拿嘴菜”,说起来仍头头是道,但下手已失了分寸。
直到前阵子在一家餐厅吃饭,老板卖力推荐土鸡汤。因为刚好有些着凉,想起“鸡汤治感冒”的家庭“传统”,于是叫了一份。待葫芦形汤盅上桌,轻轻吹开表面金色油珠,抿了口清澈微黄的汤水,果然有点意思。清晰的鸡肉香与隐约的药材味在口中翻腾,绕着舌尖打转,演绎了一场“君子和而不同”的大戏。入喉有轻微回甘,霸道的热力顺流而下按摩五脏六腑,半盅下肚觉得前额与后背开始挂汗,感冒症状似乎也缓解了些。
“老板,这汤不错,怎么做的?”
听到有人捧场,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但避而不答:“商业秘密,不能说,喜欢常来!”
这种捣糨糊式的回答自然不能打发我,连番追问后,老板神秘兮兮地说:“关键在鸡。我们用的是九华山土鸡。九华山去过嘛?环境好,有灵气,鸡跟着沾光,炖出来的汤特别鲜……”
居然把广告词当成烹饪秘方“波斯献宝”般说出来,越看越觉得老板像只面善的狐狸。关键同行的朋友居然信了,不住点头,口中“嘶嘶”倒抽气,一脸大惊小怪。
我闭口不语。都已经扯上“灵气”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下一句該是“信则灵”了。突然觉得,老板真是个人才,不仅会炖鸡汤,口才也好,讲起故事一套接一套,卖点十足让人记得住——这大概算是鸡汤之所以好喝的另一个维度的“秘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