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框架下的慢性病管理应用前景分析

2022-06-22魏瑞贤汪永锋杨丽霞

甘肃科技纵横 2022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魏瑞贤 汪永锋 杨丽霞

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健康管理行业迅速发展,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激增,在近几年的慢病诊疗中,互联网模式下的慢病管理逐渐兴起,为慢性病的管理开辟了新途径,互联网模式下慢性病管理也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互联网与健康管理领域的交叉,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的新兴模式逐渐成为慢性病管理的新趋势,在此对互联网框架下的慢病管理做一前景分析,期望在互联网模式下慢性病管理能迎来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把我国的国情、医疗环境现状考虑在内,在摸索的过程中构建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发展模式,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互联网;慢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A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慢性病)是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内的一类发病不明显、病情迁延不愈、致病因素复杂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由于生活方式以及传统饮食习惯的迅速改变,导致慢性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 ]。2016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中有7成以上的人死于慢性病,同时这类疾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发展[2 ]。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医疗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中将会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近年互联网与健康管理的联系日益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了健康管理模式发展。在近几年的慢性病诊疗中,互联网模式下的慢性病管理逐渐兴起,为慢性病的管理开辟了新途径,互联网模式下慢性病管理也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此对互联网框架下的慢性病管理做一展望,期望在互联网模式下慢病管理能迎来新的发展。

1 互联网模式下慢性病管理现状

“互联网+”这一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互联网+”的概念,由此可见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而在《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互联网+管理的模式也被提出,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加健康管理模式呈个性化和精准化趋势发展,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成为专门平台[3]。通过互联网将患者和医院连接起来,可以让患者和医生的服务互动变得更加紧密,连接成功后,无论是医院、医药还是医疗保险都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个性化分析提供会更加精准化的服务,从而提高服务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还构建起了“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供医生进行自由执业活动。患者、医生、医院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进行数据更新与沟通,打破了空间上的界限,也客服了时间上的障碍,在大数据分析的指导下,使得患者就医、医生诊治,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变得更加便捷。

2 慢性病管理应用

慢性病管理的内容分为健康状况采集、数据存储与分析、慢性病监测和干预等一系列项目,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为慢性病管理的移动化服务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确诊者提供科学的治疗和预后方案;为体检者提供慢性病的预防方案和精准的病程解读同时培养体检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此外,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利用实时数据分析技术为平台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监测、干预、随访管理。

2.1 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应用的意义

慢性病管理是一种针对慢性病病程的各个进程采取应对措施和诊治方案,对疾病取实时监测和治疗,从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预疾病进程,从而达到节约医疗资源的方法。对于慢性病确诊者来说,药物治疗和技术干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如果不对不良个人生活习惯以及饮食偏好、运动量大小进行改变与科学合理管控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合理的慢性病管理就成为了解决根本问题的科学手段,通过慢性病管理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在平台与医生的帮助下更好地完成治疗计划与方案。将慢性病管理的开发成果广泛推广到社区、乡村等基层医疗机构,对社区医生以及乡镇医生进行专业化培训,对患者开展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健康科普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慢性病治疗效果尽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此外还要在社区和乡村开展定期检查,对居民进行普筛才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慢性病管理总体仍处于摸索阶段,当前综合干预是我国主流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健康数据采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分析、疾病评估与指导、病情等级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方案[4 ]。将患者病历数字化的医疗机构的数字系统的技术支持下构建了以各类慢性疾病为研究对象的共享数据库,在此基礎上将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进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为慢性病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注入了动力,同时也为当前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提供了保障。

2.2 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对诊疗的影响

2.2.1   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对就医方式的影响

随互联网技术对人们就医方式产生影响,当前在许多现代化医院就诊时无需排队挂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提前预约挂号,还可通过医院的电子系统自助缴费、自助取药,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电子健康卡的出现也节省了许多公共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截止到2020年,网上预约、自助缴费、检查结果电子化等功能已经在国内大多数医院普及开来[5]。未来互联网加健康管理的融合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也将推动医疗领域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移动终端、相关应用与产品的开发,患者就医,获得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建议将会更加便捷。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医疗环境将会得到极大改善,贫困地区人口将会获得更加便利的就医途径,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2.2.2  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通过线上平台的交流与健康教育普及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实时掌握病情进展,增加诊疗过程的,促进医患之间相互理解[6],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增加医患沟通与理解,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7 ]。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可以促进各项政策的切实执行,通过政策引导引导医患关系和谐发展。通过网络新媒体宣传健康知识,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进而减少医患矛盾。医患矛盾往往由于信息不透明引起,增加医疗环境的透明度,让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更加全面客观,减少医患矛盾。此外还可通过给医患双方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进行充分沟通,提高患者的医疗风险意识,理性对待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可能风险,推动医患关系健康发展。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模式使得患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在这种模式下,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将会得到极大缓解[8],患者将会获得更加多元化诊疗,从而构建更良好的医疗环境推动医患关系的改善。

3 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临床诊治影响

进入新世纪我国健康管理行业迅速发展,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激增,截止2015年全国数量已高达一万多家,其中有一百多家的收入超过5000万元,服务人群在仅2015年一年的时间就超过了10万人次;每年服务人群超过15万人次,且年收入超过一个亿的就有20余家。在健康管理机构数量激增的同时,其中有部分机构开始转型,在加强学科基础建设的同时提升健康服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点否定了健康管理迅速发展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国家级的健康管理学会或协会成功设立,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模式,丰富了健康服务模式,为健康管理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同时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尽管我国健康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机遇,但其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却严重滞后。由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管控的缺乏,导致健康管理服务业信息孤岛大量存在,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和推广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慢性病管理的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依旧是当前健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障碍,制约了慢性病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与平台管理技术的提高。还尚未建立一条规范化的慢性病管理医学服务模式道路,各类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尽管在各个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与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未形成科学统一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路径。

随着受教育程度得到提升,物质生活水平也迅速改善,慢性病也逐渐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状况的一大重要原因,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愈发加深,因此对医疗环境的要求以及就医的诊疗水平也逐渐提升。以往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患者的就医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的模式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线下医疗的时间和空间障碍,使人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在“互联网+健康”的趋势下,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模式将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兴模式,在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在非接触条件下医务工作者能否准确把握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并给出精确、有效地处理方案。同时对于在线医生的审核、准入机制是否能最大程度保证在线医生的专业性,以及医生数量是否能满足众多患者的就诊需求。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性也成为制约该模式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如何在健康管理机构运行过程中进行监管,如何保障患者隐私不被泄露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有众多问题尚未得到完全的解决,但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将成为未来慢病治疗的大趋势,我们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把我国的国情、医疗环境现状考虑在内,在摸索的过程中构建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加慢性病管理发展模式,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贾淑利,董碧蓉.肠道微生态与慢性疾病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医学,2019,45(6):440-443.

[2]   BENNETT J E,STEVENS G A,MATHERS C D,et al. NCD⁃countdown 2030:worldwide trends in non-communicable dis⁃ ease mortality and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target 3.4[J]. Lancet,2018,392(1152):1072-1088.

[3]  周远里. 医院“互联网+”健康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和思考[J].湖北农机化,2020(8):19.

[4]  郁秀琴,張明琛,王淑霞,等.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探索[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6-7+10.

[5]  江秋影,王宗忠,曹倩雯,等.互联网医疗对患者就医方式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2):151-152.

[6]  席正,周冯洁.移动医疗背景下的健康传播——以“丁香医生”微传播矩阵为例[J].新闻世界,2020(1):31-33.

[7]  陈文静,臧运森,周国仁.“互联网+”背景下医患关系新变化及发展建议[J]. 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2):68-69.

[8]  余飞,赵晶,陈万里,等.上海三级甲等医院移动医疗应用现状调查[J]. 中国医院管理,2017,37(2):69-71.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