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升级研究

2022-06-22黄竹一

电影评介 2022年2期
关键词:北京市北京

北京市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不仅是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人才优势等多方合力的支持下,北京汇集了国内优质的电影创意人才,也拥有极具购买力的电影观众,逐步形成了较为健康的小型电影产业生态系统。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映射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也能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强劲的领导作用,同时作为核心系统引领京津冀电影生态系统和中国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建構与演化。由此可见,北京是中国集电影创作、制作生产、营销发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电影产业中心。文章将从产业生态理论视角出发,明确北京作为中国电影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对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内各子系统的运转现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议。

一、优化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由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坦斯利(Arthur George Tansley)爵士提出。他认为生物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然系统,并由此构成了地球表面具有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位。[1]“产业生态”的概念则是在1989年由弗罗斯奇(Frosch)和加洛波罗(Gallopoulos)在其经典论文《制造业的战略》中被正式提出并受到学者的关注。他们指出,“产业系统应向自然生态系统学习,并可以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产业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产业企业之间相互依存、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复合的大系统”[2]。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单元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承载生产、分解、消费等不同功能的生物要素聚集起来后将形成分工明确的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以及为系统运转提供动力的支持子系统。这几个子系统彼此协作、互相支撑,可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

与之相对应,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由参与电影产业运转的各类生物群落和生存环境组成。电影产业内所有参与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产业价值链的主体,通过在系统中承载的不同生物功能,组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间相互协作,通过一系列行为活动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传播,最终形成可以抵御外部未知风险的电影产业生态圈,并演变成为电影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生态系统除了具有共生性、多样性和自组织性等基础特性以外,还呈现出整体性、关联性及增值性这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整体性。电影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特质极为相仿,同样以集聚之态豁显其整体性特征。[3]电影产业从微观层面来说,其摄制团体(即剧组)即为团体协作。同时,电影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逐渐加深,使电影产业生态系统呈现出一种完整的、多层级交互、立体性突出,以及互动性频繁的复杂网络共生结构。

其二,关联性。电影产业生态内生系统中的各主体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互相作用又互相影响,在电影产业生态链上形成紧密相连的环节点,共生单元个体间通过“生产—消费—分解”这一完整生态链来实现物质能量交换。此外,电影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内的企业集聚并非简单叠加,它们对外部产业环境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影游联动、文旅联动等现象均展现出电影产业生态系统较强的关联性特质。[4]

其三,增值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高效循环和信息能量流动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进程,而高效完善的电影产业生态共生系统更是能够将电影产品的品牌价值发挥到极致。电影产品在“生产—消费—回流—再生产—再消费”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会使其品牌持续产生增值效应,也是一个连续创造价值的过程。[5]

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以上三个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较为分散的电影资源,从源头促进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心,在产业资源的聚集、产业环境的维护等方面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领导作用。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能够维持自身的完整、稳定和健康,便能够作为领导者,引导中国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说,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升级意义非凡。

二、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转现状

作为中国的电影产业中心,北京电影产业已经在多年的运转中形成了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雏形。本文将从核心生产子系统的地理聚集、环境子系统、支持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四个层面出发,对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转现状进行分析。

(一)核心生产子系统的地理聚集

作为中国的电影产业中心,北京地区汇集了数量庞大的电影企业。本文随机抽取50个在北京设有办公地点、涵盖不同规模大小的电影企业作为样本分析,并对它们所处的地理区位进行归纳整理。在这50家电影企业中,海淀区7家,朝阳区25家,东城区6家,怀柔区3家,密云区、西城区、通州区分别有2家,大兴区、平谷区、石景山区分别只有1家。

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深化选取公司注册地为北京,包含制片、发行、后期制作、营销推广和垂直一体化企业在内的574家电影相关企业。梳理它们的地理位置信息后发现,办公注册地为北京的电影企业在空间上覆盖了北京15个市辖区,除延庆区外均有分布。

同办公地在北京的电影企业分布规律相同,注册地在北京的电影企业主要集中在朝阳区、海淀区和东城区,其中285家电影企业分布在朝阳区,约占总数的49.65%;84家电影企业分布在海淀区,约占总数的14.63%;东城区的电影企业数量为48家,约占总数的8.36%;其余市辖区企业数量占比均在6%以下。

从这2组数据可以看出,朝阳区是北京市内电影企业最为集中的市辖区,无论衡量指标是办公地还是注册地在北京,该辖区所拥有的企业数量均占到总数量的50%左右,其次分别是海淀区和东城区。而致力于建构“中国影都”的怀柔区在企业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办公地在北京的电影企业数量中,其所拥有的电影企业数量比重仅占到总数量的0.6%,远不及朝阳区。EE9BB75A-829E-4E00-8250-4E39551C68CB

随着全国票房的高速增长,北京的影院建设和发展速度随之加快。在2020年北京票房排名前30名的影院中,共有7家为北京新影联院线的旗下影院,说明北京新影联院线深耕本地放映市场的策略较为正确。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北京本地院线的旗下影院入榜,也说明其他北京本地院线的经营重点并不在北京这类一线城市,或是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力不足。

在这30个影院中,拥有数量最多的仍然是朝阳区,在该名单中占了11个名额,其次是海淀区,共有9家影院位列其中,昌平区由于拥有天通苑等大型住宅区,观影人数较多,共有4家影院入榜,而丰台区、石景山区分别拥有3家、2家影院,西城区和通州区分别有1家影院。

除了北京城市影院以外,北京城市院线的情况也值得在此一提。2020年,北京市共拥有30条城市院线,比上年减少1条。其中,票房前10名城市院线票房收入7.455亿元,占北京城市院线市场的77.78%。在2020年北京市票房排名前10名城市院线中,北京本地院线仅占两个席位,分别是北京新影联院线和长城沃美院线,其中北京新影联院线以2019年、2020年分别在北京本地拥有54和58家影院占领榜首,凸显了本地院线的地缘优势。

除了院线,北京也拥有数量众多的影投公司。其中,朝阳区以8家数量成为拥有影投公司最多的市辖区,海淀区和西城区分别拥有4家和3家影投公司,大兴区和东城区各拥有2家,丰台区、通州区、昌平区各拥有1家。[6]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朝阳区在电影相关企业集中密度最高,而怀柔区拥有建立“中国影都”的雄心壮志,虽然在电影企业数量等方面不占优势,但在影视基地建设方面却占有优势。

北京市共擁有28个规模不一的电影基地。其中,怀柔区拥有10个电影基地,占据北京电影基地总数量的35%,填补了该市辖区欠缺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企业的缺憾;顺义区拥有5个电影基地,占比17%;昌平区和朝阳区紧随其后,各自建设有3个电影基地;通州区和大兴区各自建有2个电影基地;丰台区、门头沟区、东城区各自建有1个电影基地;其他市辖区并未有相关建设。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电影产业中心,北京地区的电影企业在地理空间上更为邻近,已经呈现出产业集聚之势。这些企业所涉及的业务版块并不单一,全面涉及建构电影产业工业体系的各个环节,打通了电影产业链,奠定了北京形成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基础。

(二)环境子系统

仅有物理空间上的聚集,并不能支持北京的电影相关公司和个人进行有效的联动,还需要得到与电影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环境和经营环境的滋养。下面将从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子系统。

1.技术环境

电影艺术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更迭。一个地区电影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该地区的技术环境表现出来。与电影拍摄对物理空间要求较高不同,电影后期制作和技术研发工作对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办公地点的设置并未有过多局限。但由于地理邻近效应的影响,为数众多的后期制作、技术研发公司依然选择了北京这个电影产业中心作为落脚点,以期实现更为高效的项目合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确立了北京电影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的地位,也营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

例如,全国排名前10的电影后期制作公司中,Base FX、数字王国、天工异彩、MORE VFX、北京威驰克、视点映画、诺华视创、楷魔视效、聚光绘影这9家均在北京设置有总部或者重要办公地点,足以说明北京所处电影技术环境的优越性,也进一步说明了北京对头部公司的巨大吸引力。

2.制度环境

作为中国各主要执政机构集中的地区,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也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电影企业和电影从业者,可以更为直接地了解行业诉求,制定出最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条例,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因为北京特殊的地理原因,电影行业促进文件或政策多是在此诞生,这类文件所营造的产业环境不具有北京的地区特殊性。近年来,北京地区较为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政策文件主要有《北京市实施文创产业“投贷奖”联动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章程》《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促进产业聚集专项政策(试行)》《北京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等。它们从不同的层面出发,定义了北京在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担当,并期望通过建设怀柔电影产业集聚区来巩固其在电影行业的核心地位,以点带面,最终发挥以北京为中心的电影产业集群效应。

(三)支持子系统

该系统内成员能够为电影产业的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主要选取行业协会和电影教育的部分进行分析。

1.电影相关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和相关联盟的发展是产业成熟的标志。北京因为所处区位的特殊性,全国性的电影相关协会或组织多在此处诞生,它们主要作用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对北京本地区电影产业的直接作用较小,因此这类在北京注册、诞生的全国性电影相关协会或组织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但由于在北京注册的全国性电影行业协会或联盟组织的数量众多,而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心又在北京,相关从业人员和组织结构有所重合,直接作用于北京地区的电影行业协会或联盟组织数量并不多,主要有北京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放映联盟等具有官方背景的联盟组织。同时,北京拥有数量众多、企业自发形成的组织或联盟,同在北京的电影创作者不拘泥于形式的汇合,进行创意头脑风暴和行业探讨,但这类联盟并未以注册公司或正式联盟的形式存在。

2.电影教育

作为中国的教育中心,北京同时拥有中国最高质量的电影高等学府。在电影教育方面,北京拥有中国唯一一所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该学校培养了中国电影界半壁江山的人才,为中国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此之外,北京还拥有数量众多、开设有电影相关专业的院校。EE9BB75A-829E-4E00-8250-4E39551C68CB

北京地区不仅汇集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曲学院等国内一流的专业艺术院校,而且有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开设有电影相关专业的国内一流的综合院校。开设电影相关专业涉及电影产业全产业链,多家高校设置有产学研平台,结合北京电影产业中心的背景,这类举措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电影产业直接输送大量新鲜血液,北京作为电影创意人才的中心地位实至名归。

在职业教育方面,北京开设有多所电影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院校,专业涉及影视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技术等。该类院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电影产业的蓝领职业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与输送符合中国电影产业当下急需电影职业人才的现状。但由数据对比可知,与培养电影创意人才的高校数量相比,着重培养电影职业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数量较少。以“影视培训”在企查猫企业查询平台上搜索,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从事影视培训工作的公司共9家,其中以中影培训最为出名,其次为全国连锁的火星时代等专业培训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开设戏剧影视表演、后期制作、摄影摄像等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更多的培训机构以专业艺术考试为主攻业务,主要为怀揣电影梦想的高考生服务,并未将重点放在电影职业人才的培养上。

可见,北京地区更多地将重点放在电影创意人才的培养上,对电影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难以为电影产业稳定地输出职业人才,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电影产业需求。

(四)消费子系统

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消费子系统的维系,下面主要论述北京电影院和电影旅游的消费情况。

1.北京电影院消费情况

对2018年和2019年中国城市票房排行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票房排名前10名的城市中,北京连续两年占据第2名的位置,仅次于上海,但其票房增速在中国一线城市中位列最后一名,低于成都、杭州、苏州和南京等城市,仅高于重庆和武汉。由此可见,北京的票房容量增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2020年北京票房排名前30名影院的票房成绩进行梳理后发现,拥有影院数量最多的朝阳区票房总收入13237万元,是北京市票房总收入最多的市辖区;拥有9家影院的海淀区票房总收入8977万元;昌平区以4139万元的票房总收入位列第三;丰台区、石景山区分别收获了2481万元和2099万元的总票房;只有1家影院入榜的西城区和通州区则分别收获了1859万元和1406万元的票房。

从平均票价来看,朝阳区和海淀区依然占领了绝对优势。在北京平均票价前10名的影院中,朝阳区的影院分别占领了前两名和第4、6、7、9的名次;海淀区则有3家影院上榜,分别排名为第3、5、10;西城区虽只有1家影院上榜,但凭借平均57.05的票价,挤进了票价排行榜前10,成为第8名。由此可见,北京市内,朝阳区消费者整体的观影意愿较强,也愿意为观影买单。

总的来说,北京总人口在全国虽不占优势,但拥有高知青年数量较多,愿意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较多。从长远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观众范围将会扩展,年龄分布也会呈现逐渐均匀的趋势。但就目前来说,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小屏观影的便捷和廉价,以及其他自媒体新娱乐方式的发展和火爆,人口红利消退趋势明显。再加上北京城市化建设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影院增长数量受限,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北京的总票房收入增长速度才步入了瓶颈期。

2.北京电影旅游消费情况

作为中国的电影产业中心,北京市将建设重点放在了电影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上,在电影旅游方面并不像横店影视城那般深耕,更多的是在营造拍摄场景的基础上,将电影旅游作为增加收益的一个方面。

在老旧厂房转型利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怀柔区铜牛影视小镇、北京果脯博物馆两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市级老旧厂房转型文化空间试点,区级改造项目光华视觉工业园已完成改造、全面招商,翰高文创园将进一步活力凸显。

另外,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建成也是北京地区电影带动旅游的一个重要标志。北京环球度假区是继好莱塢环球影城、新加坡环球影城、日本大阪环球影城、美国奥兰多环球度假区之后的全球第五个环球影城,现已开始营业,北京市的电影旅游步入了全新的阶段。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后,带动了天津、河北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通州是北京唯一与河北及天津两地交界的地区,北京环球度假区选址在通州,也为通州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环球度假区联合通州区域的四所院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和北京新城职业学校,达成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北京人才的储备,提升北京旅游文化的软实力。

要而论之,北京市具有电影旅游的良好基础,但现在依然有广阔的成长空间,需要利用北京这座旅游城市的人流优势,带动电影产业的联动、知名IP价值的提升和新IP的孵化。

三、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升级策略

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逐步建立,步入了系统的初步形成时期。要想实现该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转,引导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重视地理区位特征,明确电影产业分工

北京市汇集了国内最优质、数量最庞大的电影相关企业,成为中国的电影产业中心。但北京市各市辖区之间有明显不同的人文特色和经济状况,根据前文分析也能看出,不同市辖区承载了不同的职能。例如,朝阳区是电影企业聚集的核心地带,各个企业在区域内可以充分发挥地理邻近效应,进行高效且便捷的交流沟通;怀柔区的电影基地和拍摄场景较多,主要承载了电影的拍摄制作功能;海淀区是高校云集的地区,可以作为培育电影创意人才的主要阵地和摇篮。

怀柔区在设定建设“中国影都”的目标时,期望能够将以上提到的电影产业重心转移至其所在辖区,这其中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等都是巨大的。换个角度思考,中国影都其实是北京电影产业整体实力的集中体现,与其在北京市这个足够邻近的地理空间中进行产业梯度转移,莫不如重新审视如今北京市各市辖区在北京市电影产业生态系统建立和运转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该承载的产业分工——以地理邻近作为基础和辅助,将各区的优势资源整合联动起来,重拳出击才能将北京作为电影产业中心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EE9BB75A-829E-4E00-8250-4E39551C68CB

(二)深度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优化电影环境

作为中国众多电影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制定和诞生的地点,北京市拥有天然的制度优势。同时,作为电影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地方,北京对于行业自治制度的建立、电影行业规范的推广都有更大的包容度和可行性。这类制度的制定和优化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电影产业从业环境,从源头推动电影产业的升级。因此,北京市更应该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发挥制度邻近带来的行业利好,优化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为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统一电影从业者认知水准,重视电影职业教育

中国影视剧组各工种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基层技术人才的缺乏制约着影视行业的精细化发展,业内不断呼吁加强影视业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北京市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校和电影企业,更应该借此加强影视职业培训,着力培养优秀的影视专业人才。

在此基础上,北京可以借助强大的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影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各高校为依托,发挥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及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优势,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拓展电影产业的科技含量。鼓励校企合作,强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培育企业缺乏的实用人才,并引入专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劳务、经纪代理等,组建优质人才服务队伍。

(四)运用技术优势,大力推动电影产业的跨界融合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构建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化运用。基于北京市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应以科技为支撑,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跨界发展的定位,同时利用高新技术,结合北京市的文旅资源,构建独特的电影文化消费场景,用新经济、新消费模式,为北京市吸引更多消费者。

对于科技方面,在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影视内容产业与信息科技互动不断增强,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平台和移动终端等多媒体渠道,尝试线上演播模式,将影视文艺演出线上线下融合。同时,推动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创作与传播,创设数字艺术体验场景,在重点领域和场景扩大提升数字艺术展示产品应用,开发全息互动投影、光影秀等产品,借助影视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将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等相结合,充分利用北京市各个市辖区中的特色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如借助影视演艺高端技术资源,探索编创融汇先进技术、展示具有北京特色的大型实景演出,反哺电影产品的创作。

对于文旅方面,需要强化区域职能协作,促进影视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北京市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与相关产业优势结合,积极推进影视产业与文旅、科技板块的创新融合。具体而言,北京市可以在充分发挥各电影基地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一批影视主题特色景点景区,打造多个集露天电影、影视体验、动物观赏、家庭聚会功能于一身的高品质影视特色景区。充分利用北京市各市轄区内工业园区、老旧厂房改造等空间资源,深挖电影特色,设计电影原创IP相关的衍生品,并在区域内进行同一主题街区、景区、酒店等改造。比如盘活闲置商铺,对接书店、咖啡、科技体验馆等商业配套功能;在酒店开设小剧场、露天放映等,发挥夜经济,以丰富影视文娱内容,助力消费内循环。

总的来说,北京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和系统优化,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电影产业中心的领头羊作用,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领导,引导系统的演化方向,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包庆德,刘桂英.开启生态时代:从生态学到生态哲学[ 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02):54-58.

[2]FROSCH R.A,GALLOPOULOUS N.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J ].Scientific American,1989(3):144-152.

[3][4][5]李泽华,林燕,邵明华.电影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J ].东岳论丛,2021(07):166-173.

[6]中国电影家协会.2021中国电影产业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21:258-261.

【作者简介】   黄竹一,女,湖北武汉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电影产业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京津冀电影产业生态系统建构研究”(编号:SZ201810050025)阶段性研究成果。EE9BB75A-829E-4E00-8250-4E39551C68CB

猜你喜欢

北京市北京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