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022-06-22张琳
张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对于食品质量的评定标准也越来越高。然而,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加工与售卖过程中因为利益的驱使,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掺杂劣质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部分监管人员也存在忽视卫生方面的不规范操作等情况,这些漠视食品安全卫生的行为不仅会威胁到广大群众的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食品生产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和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样也有利于食品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食品生产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企业产品要想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质量要求,就需要在管理体系方面秉持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并让质量管理体系在经营过程中持续发挥有效作用,最终企业的质量管理成效也会更为显著,保证产品质量能够符合业内标准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
除了企业的中高管理层,还要采取激励机制让更多的生产人员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并不断优化升级管理体系和监管信息系统,对产品生产及加工工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防护处理,减少产品加工的次品率,提高产品的成本效益比,这样会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管理者重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情况下,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积极性会相对更高,全体员工在质量管理中的参与感也会更强,相关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也会更为重视自身产品的品质,从而形成品质管理和质量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
二、食品生产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现状
1.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意识差。20世纪末期,生产加工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化从幕后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这一转变使得我国各大生产巨头的质量管理水平逐年提高。然而,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其中部分企业经常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疲于奔波,竞争的压力常使其忽略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更新,甚至只是做做形式就草草收场。再加上部分企业员工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致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案执行和工作完善难以有效进行,这就势必会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进而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例如,部分企业在进行管理部门的内部审核时只是走过场,没有严格的审查流程,使得企业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生产和发展面临的食品加工问题,更谈不上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去改变产品的加工方式以顺应市场的变化。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应及时更新和调整质量体系内容,并在管理上进行验证和确认。
2.质量目标不明确。食品生产企业在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改善企业无准确目标的现状,制定可行性强的质量目标,并通过企业文化、内外部培训和生产实操演练等途径,让全员牢记企业质量目标,共同为实现最终愿景而不懈努力。企业全员一旦有了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加上构建了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各司其职,有效地沟通和配合,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分工,严格针对指标完成相应的质量计划,并在质量部门监管负责人的带领下,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有效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目前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大多缺乏对于质量水平的高要求,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一心追逐眼前利润,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在日益追求食品品質的消费者心中和市场的竞争环境中也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3.质量监督不到位。政府质量监管外审通常是政府部门强行介入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权益,但就监管程度而言,对企业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很难真正让企业针对质量监管开展计划。只有依托公司章程,让企业内部形成一支有力的内部质量监督队伍,才能里应外合地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回升。但部分企业并不注重管理评审,内审成员也只是走形式完成任务,应付政府部门的监管而已,导致企业员工无法真正重视质量标准,也无法让政府机构或是高层领导得到质量监督相关的有效反馈和改进建议。另外,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各方面领导施加的压力,企业内部监督人员在现场监督后只是象征性地发布一些缺乏实操性的反馈报告,并不具备有效性,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管起不到实际意义,也无法促进企业产品加工速率的持续提高。
三、食品生产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
1.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来说,员工质量管理意识水平的不断提升是重中之重。作为生产的最基本单元,员工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和规范的卫生操作能够有效推进质量体系的完善。因此,通过内外部高质量的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全面提升员工对食品加工品质的高要求以及健康知识的储备,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到质量管控工作中,还可以切实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更好的开展和持续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整体经济效益。第一,企业要通过岗前和岗后培训,确保全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反馈生产和员工操作的相关问题,动态调整企业生产卫生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人员卫生问题给产品带来污染。第二,应持续对员工开展卫生知识管理制度的培训,尤其在制度和规程更新之后,应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培训人员开展培训,确保员工对产品的高质量认知与企业生产质量控制目标相匹配。第三,在最后的管理评审中,应重视对培训内容和工艺水平的审核,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培训到位,使得员工针对食品质量的知识层次、认知深度等不断提升。
2.加强设备和工作环境的维护与更新。生产设备与工作环境的维护与更新是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工作的一项内容。为了有效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改进,企业各部门质量管理人员和生产设备现场维护人员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企业各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更换已被证明老化或存在严重设备损坏问题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并做好各种预防性的检查措施,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处于最佳状态,确保生产环境状况能够在长期的生产计划中符合食品生产卫生要求。
质量管理负责人在维护、更新和保养生产设备与工作环境时,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建立满足食品生产规定的设备设施维护与工作环境控制制度,使企业的硬件设施和生产环境处于持续可控的状态。此外,还应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理论知识,尤其在产品更新或新型产品研发试生产后,要及时评估现有的体系制度、控制文件以充分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并及时对设备和生产环境进行确认和验证。
3.合理规范地使用数据分析。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大数据分析和质量管控是未来的大趋势。要想实现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就必须重视对企业生产过程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发生的意外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从而形成闭环管理。但仅凭对过程的管控是远远不足的,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相关质控人员还应该重视顾客的投诉和反馈意见以及同行的经验教训,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资源,按照“问题分析—资料收集—处理问题—建立预防机制—持续监督和反馈”的机制,持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制度、控制文件或操作规程,并及时进行产品质量的确认和验证,确保产品质量在可控范围内。
同时,为了增加食品生产的严谨性,企业内审和管理评审过程中应注重大数据分析,为企业的质量体系运行状况增设良好的借鉴和参考。尤其是涉及关键控制点的监视和测量、关键限值、危害分析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应及时纠正质量管理偏差,预防产品质量所带来的危机公关。企业负责人和内审员可以结合数据分析制定更加完善和切实可行的量化管理与评估规则,确保各种产品的质量分析和风险预测更加精准高效。
对于食品品质的数据采集人员而言,必须积极做好质量数据的统计和收集工作,在收集过程中不能夹带私人情绪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并重视数据的多维度来源,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对于质量数据分析人员而言,应利用相关的分析软件,及时针对企业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和实施现状开展精准分析,为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提供详实的分析报告。其中,SPSS等分析软件在食品检测中的优势在于能够将食品所含的各项添加剂含量,通过完整的数据输入生成具现化的统计图标,为后期的统计人员减少了不必要的计算麻烦。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民需求量的增加,食品生产企业必然要根据现状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机制与体系,及时反馈并解决产品质量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质量优势及规模经济效益,构建绿色健康的产品链,发展健康食品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