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部署乡村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2022-06-22张卫

中国食品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美丽农民

张卫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路线图。通过实施“183”行动,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乡村建设关乎乡村振兴

全国各地掀起乡村建设浪潮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行动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建设乡村,规划先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推进村庄规划工作,要为农民群众打造更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为了让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大体相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文件指出,推进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认识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庄基础搞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在一号文件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乡村建设的浪潮,乡村面貌换新颜。

河北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村容村貌美、服务设施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为目标,以“人居环境、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为主要内容,以“15个环、10个带、20个片”为布局重点,统筹成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21年,各地共创建2341个美丽乡村。“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新建美丽乡村1万个以上,累计建成1.3万个,着力将全省27%以上的村庄打造成为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天津通过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持续改观,一幅幅美丽农村新画卷在津沽大地徐徐展开。按照《天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本市乡村实际,天津市研究制定了《天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日常检查工作方案》,围绕“五个追求”(追求检查方式公平、追求考核模式合理、追求激发全员干劲、追求提升农民素养、追求本质上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体系),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检查力度,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全域环境整治水平,推动天津市“三美四乡”建设行动落地见效。

浙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自2003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美丽乡村成为浙江一张靓丽的金名片。在义乌“德胜古韵”美丽乡村精品线上,游客可以在李祖村的设计馆学习插花,去稠岩村老街逛石头馆、竹艺馆,在“点道乡吧”休闲住宿。“德胜古韵”是义乌打造的十大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将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不仅提升了沿线各村的环境品质,更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

围绕解决美丽风景分散的問题,浙江省要打造100条通往乡村的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此外,还要根据本省山区、丘陵、平原、海岛、水乡等5种地理形态和文化底蕴,差异化推进东南西北中五大美丽乡村组团。到2025年,浙江省力争所有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达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达到美丽乡村精品村标准。

首次明确任务书和路线图

“183”行动全面部署乡村建设

虽然2021年、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具体部署,但这次出台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方案》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在理念上,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不代替农民选择,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在目标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在推进上,坚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防止刮风搞运动,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底线。

在方式上,坚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4466622C-0761-4F1E-B3EC-914655F35AEC

《方案》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硬件”“软件”一起抓,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

“1”就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有了规划,乡村建设才有章法、有规矩。

“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道路方面,重点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二是供水方面,重点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能源方面,重点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稳妥有序推进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四是物流方面,重点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五是信息化方面,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六是综合服务方面,重点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七是农房方面,重点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八是农村人居环境方面,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要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围绕强化乡村建设要素保障,《方案》提出了一揽子的政策支持措施。

投入保障方面,明确中央财政、中央预算内投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乡村建设具体要求,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

用地保障方面,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优化用地审批流程,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乡村建设。

人才保障方面,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标准体系。

为了确保《方案》落实落地,重点抓好统筹协调、清单管理、评估考核、示范引导等四个方面:

一是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要求,中央层面建立专项推进机制,省级党委和政府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市县乡党委和政府细化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省级确定年度建设任务并细化到县级,县级按照建设一批、儲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建立乡村建设台账。

三是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建设评价,采取第三方评估、交叉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乡村建设项目质量和实际效果。

四是统筹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及时总结推广乡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乘势而上,开启乡村建设新征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提出,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到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具体部署,再到此次《方案》首次明确乡村建设行动的任务书和路线图,这彰显了党中央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出我国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必须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从《方案》部署的重点任务来看,从农村道路建设到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从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关措施涵盖了乡村建设的各环节、各方面、各领域,同时注重发展的差异化和特殊性,因地制宜、稳扎稳打,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随着政策举措的落地,必将进一步优化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更多农民造福。

乡村建设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必须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高质量推进。在资金使用上,将乡村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同时加强资金监管,防止造成浪费。在土地审批上,要严格规范乡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生态保护上,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方案》的深入落实,既需要管理者的正确推动,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监督,各方合力将汇聚起乡村建设的澎湃力量。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乡村建设是干出来的,我们要抓紧行动起来,把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上,体现到真金白银的支持上,集中资源、集中建设,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真正把这件事关亿万农民福祉的大事办好、实事办实。(骆忠军)4466622C-0761-4F1E-B3EC-914655F35AEC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美丽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农民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