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X:年鉴学派视域下的历史影像考索
2022-06-22杨颖达
2006年秋天,CNEX“视纳华仁”在三位创办人:蒋显斌、陈玲珍及张钊维的共同努力下于台北成立,其后接续在北京、香港两地设立办公室,由“台湾蒋见美教授文教基金会”“北京国际交流协会”“香港CNEX基金会”共同推动其一系列相关业务。CNEX这一名称有两个意涵,一是Chinese Next,意指华人的新世代,二是See Next,也就是看见下一个世代[1],其精神与意涵是立足于华人、放眼于世界并朝向于未来。这一精神与意涵,对正在经历剧烈变动的华人社会别具意义且深富价值。在CNEX的官方网站中,CNEX对于自己的远景为:“以开展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创意人才、促进华人社会和谐进步与华人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愿景,期望透过纪实文艺促进国际社会与华人的文化交流。”[2]而这当中的“纪实文艺”即主要是(但不限于)纪录片,CNEX明确期望以纪录片作为方法,透过光影的方式来书写历史,“为21世纪的华人社会留下纪实文艺资料库”[3]。2021年,第34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的提名名单中,许慧晶导演的《棒!少年》(2020)即是在CNEX的创投平台上初试啼声,最后并由CNEX进行监制完成①。
虽然CNEX在华人纪录片圈中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学界对其关注与论述还很少,目前仅有吴念真的《视纳华仁CNEX纪录片的商品化、空间化与创新策略》、李雯雯的《创造票房奇迹的低成本纪录电影——香港纪录片<音乐人生KJ>全案研究》与《见证生命的成长:<音乐人生KJ>》三篇学术文献与之相关。前者为台湾地区的硕士论文,从产业的面向上探讨了其在纪录片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4];后二者则是在对个案纪录片的研究中提及了CNEX并间接对其进行了部分论述。[5][6]总体而言,相关学术研究并不多见。然而,纪录片作为一个社会的“家庭相册”,记录与再现了社会的历史局部,CNEX透过纪录片作为方法,对内进行华人社会的变迁记录,对外传播华人社会的故事,其价值应受到重视。本文试图引用年鉴学派的观点对CNEX进行考察,梳理其如何以纪录片作为方法,从时间的维度到空间的维度进行历史实践。
一、心愿:一年十部,十年百部
CNEX的成立源于创始人之一的蒋显斌对于华人社会的长期关注。起初,蒋显斌想要透过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下这快速变化的社会,用光影留住历史。但后来他发现,单单靠一部纪录片是不够的。因此他更积极地希望能成立一个机构,以招募更多的人用更多的影片来完成这项历史性的任务。终于,CNEX在2006年成立。初期目标以10年为单位,期盼透过每年10部纪录片,10年累积100部纪录片的方式来记录正在经历急速变迁的华人社会。而这100部的纪录片将是100个故事、100个观点、100个属于这个时代的音像资料与音像档案。CNEX的心愿与目标以及其所采取的行动,不论在认识论上或方法论上,其实均是一次法国年鉴学派视域下的历史实践。
法国年鉴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史学的变革,从传统的实证史学——依赖官方文献且强调国家与精英,到新史学——从政治、社会、经济乃至文化,总体地把握历史并关注人民的问题,“深刻地改变了是什么构成历史以及是谁创造了历史的种种概念。”[7]此外,年鉴学派亦是首个将影像作为史料引入历史研究中的学派,并且更为重要的还是将影像作为书写历史的一种手段与方法,确立了影像(不论是静态的或活动的)与历史的关系。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马克·费罗在其著作《电影和历史》一书的开篇即表示:“‘电影和历史,如今这个题目已不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8],相反,二者之间的关系——景框内、外之间的两个世界,已有了明确的辩证。今日的历史文献早已不再仅仅限于文字的表述,通过电影的活动影像(Moving Image)与视听手法,电影达到了远比文字对于现实世界的更深入记录与还原,成为更好的视听档案材料;而纪录片,更因为其具备较高的观察质量、对素材的结构化处理以及制作者自身的主观介入而成为更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影片。
在年鉴学派的视域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处于世界范围内的历史进程之中。而在CNEX的心愿与行动中,是通过纪录片的方式保留下历史的进程,其影片记录的是当下不断变动的事件影像,并在拍摄完成后使其成为一个明确的过去。但其背后指向的,其实也包含未知的未来,给未来的人们留下一个重要的回望线索,而这即是其作为档案的价值所在。
二、行动:年度主题为“经”,征选案件为“纬”
布洛赫说:“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9]CNEX在初期以十年作为目标,透过对年度主题的制定,向全球主要是两岸三地的华人纪录片工作者進行征案,从不同的视角对华人社会进行不同面向的主题观察。这使得这些纪录片除了是在时间的维度上进行历史时间的记录之外,亦是在空间的维度上,以影像的方式保存下华人社会的历史空间景观,使其一系列作品能整体地呈现出从三个时间维度,即地理时间(即长时段)、社会时间(即趋势)与个人时间(即事件史),到空间维度(即经济世界)的总体相互映照。
这十年之间,CNEX的主题依序为:2007年的“钱”、2008年的“梦想与希望”、2009年的“下一代的家园”、2010年的“危机与转机”、2011年的“青春与公民”、2012年的“教育?教育!”、2013年的“爱的消失与重生”、2014年的“安全感与信任感”、2015年的“网络与人生”与2016年的“承诺与承担”。每年主题的订定都是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对社会的一次思考与诘问。例如,2007年的“钱”,这是CNEX的第一个主题,在这一年,中国股市大跌并引发了全球股市的恐慌,说明在经历了此前20多年的经济成长,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市场中,早已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人们对于经济社会中的交换货币——“钱”会是什么概念?这是CNEX在首年所抛出的问题。2009年的主题:“下一代的家园”则起因于2008年中国所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5.12汶川地震”,在这次灾害中许多人不幸丧失了家园,那个总能让人们放松自我、安身立命并传承生命的地方。因此CNEX将这一年的焦点关注于“家园”,并在当年的征件网页上写道“向所有关心人与土地、关心人与生活空间、关心下一代生存环境的纪录片工作者发出邀请,一起来眺望‘下一代的家园:绿色、环保、可持续,避免竭泽而渔,追求人与环境的平衡和谐……以纪实影片召唤华人社会对于‘下一代家园的在地反思、想象或实践,并贡献给全球社会。”[10]再如2015年的“网络与人生”,这一年CNEX将焦点聚焦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看似虚拟却又现实的网络世界。它以悄然无声的姿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穿透了国族的疆域、加速了世代的交替、突破了伦理的枷锁、重新定义了社会关系。除此之外,2012年的“教育?教育!”、2013年的“爱的消失与重生”和2014年的“安全感与信任感”等主题,除了是对当下社会语境的反馈外,更是对华人社会固有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当代思考。通过年度的主题订定与征件,十年十问,十个主题与近百部①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留下了华人社会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社会趋势以及具体的个体事件和总体的经济世界样貌,为整个华人社会留下了一条回望过去的路径。张经纬的《音乐人生KJ》(2008)①、曹丹的《龙船》(2010)②、王杨的《中国门》(2011)③、郝智强的《跑酷少年》(2013)④、黄肇邦的《子非魚》(2013)⑤、曾茜的《废城记》(2015)⑥等知名纪录片都是其中的代表之作。由于早年纪录片的商业价值较低,对纪录片感兴趣的观众人数相对于剧情片要少非常多,因此纪录片上院线进行商业映演的情况并不普及。故早年CNEX的多数纪录片除了在如央视等电视频道进行播放之外,通过审查后进行影碟(DVD)的发行则成为其最主要的传播模式,而也正是因为DVD的物质性,使得这些沉淀至今的纪录片成了更为具体的历史音像档案。1F0D57B8-D7E4-4666-8FDB-5765C9D6E2A0
三、影响力:除了补助也要成长,除了纪录更要传播
2016年,CNEX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并完成了其初步目标,透过十年中的十个发问,关注了十个不同面向的主题,留下了具有总体史精神的属于华人社会的历史影像档案。而在这一过程中,CNEX也不断地对其工作进行反思,并对计划进行优化与调整,除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之外,也期盼让其初衷得以不断延续——为21世纪的华人社会留下纪实文艺资料库。
在CNEX的年度主题征案计划中,初期,CNEX透过每年的征案,对符合主题且通过顾问团体与决策层共同评阅认为具有拍摄意义与价值的制作提案提供制作经费补助。从初始的长片补助人民币8万元(或新台币35万元)、短片补助人民币1万元(或新台币12万元),到后期的单部影片补助上限提高到人民币20万元(或新台币100万元),补助金额逐步提高,以期获得较高制作规模与水平的纪录片⑦。而在这过程中,CNEX也很快地注意到,单纯的补助其实是远远不够的。纪录片的制作除了需要经费之外,许多的纪录片工作者其实更需要的是能够完好执行制作案的能力以及自我表达的提案能力,以争取到更多的除了CNEX之外的制作支持。在这样的思考下,CCDF(CNEX Chinese Doc Forum)“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一个面向全世界的华人纪录片制作媒合平台就此诞生了。
蒋显斌表示,自从CNEX建立了年度主题征案的平台后“他才发现原来很多导演累积五六年的时间拍摄的作品都深藏在抽屉里……每年CNEX都可收到上百部纪录片提案,许多记录华人世代重要的时代宝藏就慢慢被挖掘出来了……”[11]为了让更多的提案(影片)被看见,CNEX在2010年举办了首届CCDF并持续至今。期间CCDF邀请了许多来自国内外的重要纪录片频道、电影节、影片制作基金以及产业界人士参加,如英国BBC、法国Arte、日本NHK、亚太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美国Sundance、上海纪实频道、香港凤凰卫视、阳光卫视、台湾地区的公共电视、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以及腾讯谷雨、B站(bilibili)等,通过CCDF平台进行提案的评选进而达成合作,让更多优秀的纪录片导演以及有价值的提案得到关注,从而获得制作上的支持。在首届的征案办法中,CCDF就明确了其目的为“让全球观众透过纪录片认识华人社会与文化”。[12]除了前述许慧晶的《棒!少年》外,赵青的《我祗认识你》(2015)⑧、范俭的《摇摇晃晃的人间》(2016)⑨、张楠的《黄河尕谣》(2020)⑩等一批传播华人社会文化与正能量及说好中国故事的纪录片都在CCDF平台上获得各方制作支持,不仅帮助其成为华人纪录片界的新秀,也帮助受认可的纪录片工作者将作品推向亚洲其他地区以及世界舞台,CCDF成为全球关注华人纪录片发展的一个主要平台。CENX的三位創办人也因为持续推动华语纪录片走向世界而先后入选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奥斯卡奖的选片委员。
媒合,只是平台的功能之一,如何培育华人纪录片工作者发展亦是CNEX所关注的。因此透过平台所举办的培训工作坊以及自CCDF第二届起开始同步举办的“CNEX纪录片学院”,共同帮助参与的华人纪录片工作者提升自我的制作能力以及提案能力(以获取媒合机会)亦是CNEX的目标。透过这些精心安排的工作坊,帮助华人纪录片工作者获得成长,从而增加更多的华人纪录片、华人的影像档案,完成CNEX不变的初衷。近年,中国境内多个与纪录片相关的电影节展(或单元)也相继与CNEX进行合作,举办相关的人才培育单元,如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设置的“IDF学院”则在2021年与CNEX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以“挖掘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为目标,助力中国的纪录片发展;由福建省电影局、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等主办的“IM两岸青年影展”也在2021年与CNEX合作开设“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结合影展的独特定位加强两岸青年学子交流,通过影像创作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通过影像的方式来书写两岸的共同历史。
除了在纪录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建立档案之外,CNEX也十分重视纪录片的传播影响力,因此也设置有“CNEX年度主题影展CNEX Film Festival”“CNEX Channel”“CNEX Movies”“CNEX纪录片影像艺术高校交流展”等传播渠道进行纪录片的展映。“除了支持并资助华人独立纪录片的制作与推广之外,更有一个使命,即透过年度主题的设置,实现‘以影像带动思考、以思考带动影像,并且让这些纪实影像带动社会对于年度主题的讨论、交流甚至争辩。”[13]CNEX创办人之一的蒋显斌便曾在CNEX十年之际表示,展望下一个十年,CNEX将“扩大纪录片的市场传播性、影响力甚至变革……不只做纪录片的加速器,提升与加速作品的质量,未来也要与更多NGO非营利组织合作,让一个纪录片的议题可以持续创造社会变革的力量”[14]。而这一实践也一如许多的年鉴学派学者一般,透过影像投入于历史实践中。
结语
自CNEX开始进行第一个十年计划起,这十多年来,华人社会开始大范围地进行财富的追求,并勇敢追寻梦想。这过程虽经历了经济的迅速衰退,也走过了受伤的家园,但人们依旧努力前行。透过华人社会对教育的普遍重视以及坚持不断的教育,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当一代代经历了青春的激荡,带着显著公民性格的青年群体开始进入社会时,时代的社会性格也将因此开始变化。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也产生了相对的矛盾,让人们在期盼爱却又失去爱的来去之间,渴求与失落,在一个变化万千的忐忑时代设法重拾安全与信任,并再随着科技的步履走向虚拟再回到现实,摸索着未来新生活的样貌。CNEX通过对纪录片的支持,推动了华人社会记录影像的生产,完成了许多纪录片作品,成为重要的社会音像档案,为历史留下了从事件史到社会趋势再到长时段的记录。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后期CNEX更加积极地投入产业人才培养,在提升作品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血液投入这份历史工作中。CNEX这一份留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除了消除垂直的历时边界外,也同时在消除水平的共时(Synchronous)结构边界。不可忽略的是,所有的影视作品,特别是纪录片,其实都是导演个人观点的呈现,具有其主观色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这些纪录片中“在场”与“不在场”内容的阅读,方能以一个更为总体史的视野解读华人社会的大历史。文末,也企盼已在华人纪录片世界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CNEX在坚守为华人社会留下影像记录的同时,也能持续助力华人纪录片走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华人的故事。1F0D57B8-D7E4-4666-8FDB-5765C9D6E2A0
参考文献:
[1][2][3]CNEX官网.关于CNEX[EB/OL].(2018-12-30)[2021-10-30]http://www.cnex.org.tw/cnex_all.php/5.html.
[4]吴念真.视纳华仁(CNEX)纪录片的商品化、空间化与创新策略[D].台湾:铭传大学,2011.
[5]李雯雯.创造票房奇迹的低成本纪录电影——香港纪录片《音乐人生KJ》全案研究[ J ].南方电视学刊,2016(02):83-93.
[6]李雯雯.见证生命的成长:《音乐人生KJ》[C]//张同道主编.经典全案.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155-176.
[7]格奥尔格·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M].何兆武,译.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53.
[8]马克·费罗.电影和历史[M].彭姝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
[9]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M].张和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0.
[10]CNEX官网.第三届年度主题下一代的家園[EB/OL].(2018-12-30)[2021-10-30].http://www.cnex.org.tw/cnex_all.php/11.html.
[11]谢缮联.CNEX用十年推动一百部纪录片──「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EB/OL].(2013-02-04)[2021-10-30].https://mag.ncafroc.org.tw/article_detail.html?id=297ef72271bb185e0171ee029935001a.
[12]CNEX.第一屆CCDF徵案公告[EB/OL].(2010-04-15)[2021-10-30]http://ccdf.cnex.org.tw/?p=367.
[13]CNEX官网.第八届主题征案 征案前言[EB/OL].(2018-12-30)[2021-10-30].http://www.cnex.org.tw/cnex_all.php/57.html.
[14]CNEX.CCDF-8系列报导(一)|用纪录片提炼人生中的Symbol[EB/OL].(2017-09-27)[2021-10-30].http://ccdf.cnex.org.tw/?p=6912.
【作者简介】 杨颖达,男,台湾新竹人,厦门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纪录片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台湾地区纪录片制作与传播研究”
(项目批准号:JAS20454)阶段性成果。1F0D57B8-D7E4-4666-8FDB-5765C9D6E2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