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22-06-22杨伟明
摘 要: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社團活动中得到锻炼,树立自信,激发潜能。但中学社团建设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确保中学社团活动更加正规化、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学校需制定实施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强化落实措施,促进社团活动课程化,从而推进中学社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5-0013-02
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将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完美融合在一起,满足学生个性差异,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同时,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助于推动校本课程发展,丰富学校课程建设,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一、中学社团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社团活动缺少系统的课程设计
当前,多数学校社团的指导教师是由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组成,因缺乏沟通、交流,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由于外聘教师对学校情况不够了解,他们多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制定活动方案,脱离学校和学生实际,致使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加之每年社团辅导教师的流动性较大,社团年年招新,年年新开始,使得社团缺少沉淀性、积累性的经验与记录。
(二)社团缺乏有效管理
部分学校领导没有重视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校存在对社团管理不明确的问题,校内没有统一有效的社团管理模式。社团缺乏有效管理,导致社团发展不均衡,少数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而有些则处于开展无序、相对散漫的状态。统一有效的管理可以为优质社团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也可以使薄弱社团吸取优质社团的管理经验,带动、督促自身社团健康发展。
(三)社团活动评价标准单一
当前多数中学社团考核评价的方式是以期末展演为主,而针对各个社团发展情况的评价,采用的是对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考勤签到的考查。对学生而言,简单的签到考核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学生缺乏有效监督与评价,不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对教师而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无法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学校而言,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学校很难培养出优质的校级明星社团。
二、中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践策略
(一)自主性和规定性相结合
社团在组建规定章程及后期招生等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社团管理方面,由于学生是社团的主要管理者,因此,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学生可根据本社团内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定,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相较于大学学生社团,中学学生社团由于其主体主要为未成年学生,所以在社团管理中,要制定社团活动章程,明确社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保障社团活动正常运行。
(二)立足学生需求,建立社团课程化体系
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完整的体系指导下进行。社团课程可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实施,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设计合理的奖惩体系,由此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在开展社团课程时,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按照计划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记录活动过程,妥善保存这些记录,在学期结束时展开活动总结,明确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予以修改完善。
(三)编制社团活动校本化教材,建设社团活动课程资源库
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编制专门性的校本教材,并在逐步发展中建立起相应的社团活动资源库。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并且要制定主题开展竞赛活动,融合线上线下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全身心广泛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形成独特的校园社团文化,打造精品社团,形成学校品牌特色。
(四)构建“课堂、活动、实践、课题研究”四位一体的社团发展模式
社团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要做到“内外联动”。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实施,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可对当地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积极开展各类书香研学活动,践行知行合一,感受经典的力量。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进行相应的记录,活动结束后要进行反思,并将自身优势进行推广,从而辐射带动整个地区促进学校社团的发展。
(五)保证社团组织机构紧凑灵活
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社团组织机构的运行应始终围绕“人”这一中心而展开,要提高非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协调性,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要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对管理部门进行优化,可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精简机构,优化管理环节,保证组织机构的灵活性。
(六)保证社团角色定位准确张弛
学生和教师作为两个独立的主体,在实际社团活动中不能分离开来。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帮助、指导、管理等作用,提高社团的整体水平,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健康成长。此外,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社团定位等也需教师进行制定和完善,通过有效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社团建设需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要根据现实变化及时有效地做出相应调整,以提高社团的整体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红军,段晓莉.对河北省中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2]王会军.当前中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3]兰 艺,刘 平.以社团活动课程化奠基成长生态园[J].中国德育,2013,(13).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90427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伟明(1977-),男,河北沧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