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们成为有根的人

2022-06-22黄硕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土灶学校文化

黄硕

松巴江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寄宿制小学校长,2021年被评为玉树州优秀校长。他是个地道的藏族汉子,今年40来岁,大家都管他叫松江校长,他让一所乡村小学成了全县最好的小学。

松巴江措是曲麻莱县本地人,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海拔4200多米。“这里是一群自由的人生活的地方。”松巴江措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2012年,巴干乡寄宿制小学需要一位校长,原本在县城教藏文的他便毫不犹豫地回乡了。“乡下有个好处,只要不喝酒、不打麻将,你会有很多时间带小孩们玩,做些对地方文化和教育有意义的事。”

松巴江措到任后,成立了足球、篮球等社团,不过他觉得不能总复制别人的做法,当地的藏棋让他有了新想法。藏棋原是牧民无聊时的消遣,人们在大石头上画出棋盘,再找几颗黑石头、白石头,就能下一盘棋。然而,下藏棋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棋艺正逐渐被人忘卻。

松巴江措发动老师们一起搜集有关藏棋的资料,用四五年时间整理出一本《黑白石文化》。他还在学校建了藏棋广场,以往课间闹个不停的学生,如今端坐在那里,目视棋盘,安静对弈,这让松巴江措大为感动。后来,藏棋入选了玉树州非遗名录,并在全州172所学校中得到推广。

松巴江措常借助民歌展开教学,当地民歌中有许多关于土灶的故事,他便对土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时代发展,牧区用上了电磁炉,松巴江措担心藏族土灶文化衰微,就用老人教的法子,在学校里建了一座土灶。

藏区的人们格外敬畏自然,但凡破土动工,都要举办仪式。举办建土灶的仪式时,主人会取一些值钱的东西,埋进土里,作为对大地的回礼。松巴江措从家里拿了一些珠宝,埋在学校的土灶下面,孩子们还以为是寻宝游戏。

松巴江措告诉学生:“我们必须感恩大地,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补偿。这也是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也是学校“有根教育”的一部分,“有根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后来,土灶入选了青海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乡下学校,有机会就调走是常态,松巴江措却拒绝了三次升迁机会,他说:“每次开会,我们讲得激情澎湃,热爱教育啊,职业忠诚啊,要是自己一有机会就跑了,那没法向老师们交代啊。”

松巴江措也能积极地看待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去内地城市探访交流时,同行人感到沮丧:“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他却不这样认为:“关键是学习做这些的意义和目的,他们可以造火箭,因为学校边有科技馆和研究院。没关系,我们回到牧区,可以按照那种教育思路和教育方式,带孩子骑马、骑牛、剪羊毛,有时候抓抓老鼠。”他在巴干乡,每年夏天都组织抓老鼠比赛。

松巴江措认为,抓老鼠和造火箭一样,都是让孩子们经历“故事”。他说:“乡下有广阔的田野,可以让孩子们玩耍,这是在乡下特有的机会。总之,乡村教育就该有它与城市教育不同的一面,我们不要盲目复制城市文化,应该找自己的亮点,让孩子们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快乐,让他们成为有根的人,把根深深埋在乡村的泥土里。”

猜你喜欢

土灶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土灶的光阴书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老屋
土灶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好婆家的土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