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蓝 城市里的光
2022-06-21王澄劼
王澄劼/文
一次次防控升级,一次次与病毒赛跑。2022 年的春天,发生在上海的新冠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场战“疫”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闻令而动、冲锋一线,他们是火灾现场的逆行者,是疫情前线的守护者。他们就是消防救援人员。在静默的春天里,战“疫”中的一抹抹火焰蓝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是这个城市里的光。
消杀突击队出动
随着阵阵轰鸣,白色雾化消毒液喷涌而出,这是黄浦区消防救援支队涉疫处置队消杀分队在云南中路的一个消杀服务现场。
4月8日,11 名消杀分队队员在云南中路集结,当天的任务是对区域内的菜场、在建工地和酒店等场所进行消杀。消杀分队的负责人黄浦支队队务处副处长王宾说:“今天的任务比较重,大概有5 个涉疫场所需要我们消杀。不仅有隔离酒店还有几个工地,消杀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
消杀队员王子墨,1995 年出生,入职已有6年了,他说:“现在天气渐渐热了,穿一天的防护服,身上的衣服经常湿透。这些天下来,更加觉得我们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不容易,非常辛苦。我作为一名党员,在这个时候,就更应该响应组织号召,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
仅4月8日当天,黄浦支队的消杀分队先后配制600 余升含氯消毒液,对瞿溪路菜市场、金陵西路在建工地和全季酒店等场所累计消杀近1 万平方米,耗时约8 小时。
“装备好的一组先去,抓紧时间!”同一天的下午1 点半,杨浦区消防救援支队环境消杀工作小组带上装备赶赴四平路街道,对街道重点住宅楼和公共区域展开环境消杀。这次疫情以来,杨浦支队已派出了3 个环境消杀工作小组,忙的时候,他们一天要服务50 栋居民楼,最高一栋有38 层。
消防员拿着高压消毒喷嘴,利用喷射出的消毒水雾对住宅楼栋的走廊、楼梯、墙壁等公共区域全方位无死角消杀。由于需要消杀的面积较大,消防员们的工作整整持续了4 个多小时。
“现在是下午6 点,我们正在进行最后6 栋楼的消杀。”趁添加消毒液的契机,杨浦支队的消防员王赟鹏还不忘鼓舞队员。
接连两天,杨浦支队消杀小组共出动41人次,连续奋战7 个小时,消杀面积超过2 万平方米。
做人民的“配送员”
室外气温28℃,身着防护服的消防员们早已汗流浃背,而冷链车车厢里冰冷刺骨,让刚进入车厢的消防员们打起了寒颤,队员们只有互相打气:“我们搬运快点就不冷。”
疫情发生后,杨浦支队迅速组建了一支30人的“火蓝先锋”党员突击队,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人民的“配送员”,竭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100米”。
为了让物资尽快送往每家每户,从早上9 点到晚上10 点,突击队的消防员们穿着防护服,持续工作近13 小时。当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大家都全身湿透。
4月9日,全市开展抗原检测工作,突击队于4月8日深夜开展检测试剂发放工作,直至9日凌晨工作方才结束。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突击队又来到了杨浦区防疫物资转运基地,负责全区的防疫物资转运工作。
封控区域里急需药品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拿出了硬核解决方案——无人机送药。针对隔离期间,无法正常获取急救药品的人群,徐汇支队建立无人机服务党员先锋队,为老人购买、运送药物等急用物资。
自4月1日浦西进入封控状态后,徐汇支队无人机服务队就开始在就近的社区开展便民送药服务,全程不见面、零接触。封控首日,服务队就完成了12单配送。
因疫情封控,烈士李文富家属长期服用的心血管疾病药断了供,出不了小区,面对线上买药App 复杂的操作,本就心脏不好的老人,愈发焦急。在得知此情后,徐汇支队快速响应,在搜集好7 类缺少的药物后,立即派人专车专送至老人所在的社区。
收到药后,老人给徐汇支队打来了感谢电话:“我年纪也大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加上家里的‘救命药’吃完了,难免胡思乱想、情绪波动,幸亏你们出现了,太感谢了!”
全力守护方舱
4月4日晚,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 区域5 个场馆6600 张床位通过验收,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
涉疫场所的消防安全不容有失。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陆家嘴大队和川展特勤站8人组成的“战疫”党员突击队,对10 个污染区场馆、7 个黄区场馆、7个后勤保障场馆和保障人员住宿区域逐一开展消防安全排查,对100 余名污染区保安开展消防培训。
4月7日,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抽调总队机关、青浦支队组建了一支41人的工作团队正式入驻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在这批41人的团队中,有近一半都曾有过国展中心驻防经历。青浦支队防火监督员陈海波在此之前连续两年参加进博会消防安保工作,他说:“国展中心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这次的工作模式和以往过去有很大不同,如何去守住安全底线,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这次出征,青浦区徐泾消防救援站消防员李佳骏主动向组织申请参与驻防任务,他说:“家里人知道我要去国展驻防后非常担心,这两天一直在和我叨念着要小心,但我觉得既然做了消防员,在那边就有我的职责,也是我的担当。”
杨浦支队的“火蓝先锋”党员突击队,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人民的“配送员”
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入驻,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后勤保障力量愈显不足,垃圾清运不及时。4月10日,浦东支队前置驻防小组组长李和清带领全体驻防队员来到污染区场馆,将污染区内堆放的大量垃圾清运至安全地带。清运工作持续了5 小时,累计清运垃圾约5 吨。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周旭峰是宝山区消防救援支队的防火监督员,得知吴淞国际邮轮码头集中收治点要在4 天之内建成,他第一时间进驻现场。这个集中收治点是在建筑内部连片搭建隔离室,出现了封闭安全出口、室内消火栓等情况。周旭峰对照设计图纸逐一巡视每一个角落,提出专业的消防技术指导意见。他的微信步数每天都在3 万以上,他在朋友圈里写道:坚持就是胜利,上海的春天终将美丽如常!
舍小家保大家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一个个暖心的小故事正在上演。
3月26日,是徐汇支队防火监督四科周小扬和新郎蔡先生很早就定下举办婚礼的日子。然而,疫情爆发后,她和丈夫当机立断决定推迟婚礼,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这日,普陀区白玉路一小区发出通知,将在全小区开展抗原测试,急召志愿者上门为居民分发抗原试剂。周小扬知道后,与蔡先生立即报名。本该穿着婚纱做最美新娘,但这一次,他们穿上了防护服,争当最美志愿者。
徐伊佳是总队作战训练处文员,也是一名有12 年党龄的党员。她的丈夫是宝钢一线技术员,为了保生产,已经早早住进了单位。3月31日,得知需要支援虹桥街道蔬菜供给,她毫不犹豫带上基本生活用品就出发了。第二天,浙江援助的物资到达,她和志愿者们搬运、分装、运输、统计……为了保障96 个小区、5 万多户人家的蔬菜和肉类供给,他们整整奋战了16个小时,直到凌晨2 点才返回集中住宿点。
4月6日上午,闵行某小区发生一起火警。处置结束后,吴泾消防救援站站长宋猛和担任小区居委会副主任的妻子王娜隔着隔离墙见了一面。这是这波疫情发生后他们第一次见面。这段时间,吴泾消防救援站成立了涉疫环境消杀队,宋猛带领着队员始终战斗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每天消杀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
今年3月徐汇区吴兴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安俊楠本来准备休假带女友回家见父母。疫情来袭,他果断放弃了原本的计划,主动向组织请愿奔赴前线。安俊楠每天带领安保人员对隔离酒店重点区域进行巡检。一次,酒店突然响起警报声,安俊楠赶赴消控室,发现是由于酒店内部消杀水雾引发报警系统误报。安俊楠解除报警,并以此为契机,向大家讲述报警系统原理。此外,他还依托酒店内部应急广播系统,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将疫情防控和消防宣传“声入人心”。
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抽调总队机关、青浦支队组建了一支 41人的工作团队入驻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全力守护方舱的消防安全
防火救援仍不停
“涉疫小区的应急救援任务谁来守护?怎样守护?”为有效处置涉疫小区的各类救援任务,徐汇支队专门成立了涉疫小区专业处置队。
任务很重,辖区很大,人员却很少,但队员们分工明确。队长宋子文是指挥员,负责每次行动的作战指挥;李帅渊是驾驶员,熟悉了解战区的每条道路;孟旭旭是班长,肖昶、杭振东为作战人员。每一次出警,他们都要在厚重的战斗服外增加一套防疫服,出警回来,他们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水浸湿。
3月28日,有一女士向119 求助,称自己的爷爷在封控小区好久没有联系上了,怕有意外。知晓情况后,涉疫处置队火速出发。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带着救援工具到达现场。好在老人在家中无事,只是因为手机没电了,所以联系不上,虚惊一场。
每一次处置,队员们总是打趣道,“处置两分钟,洗消半小时”。在每一次处置后,队员们都需严格落实总队的疫情处置规程,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队员们每天仅能休息5-6 小时。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学习生活在松江大学城的数万高校师生也和全市的村居社区一样进入封闭式管理。同一时间,松江区消防救援支队调派1 车5人组建成一支大学城前置执勤小队,24 小时驻守高校消防安全。
入驻大学城前置驻防点后,消防员们采取了“视频摸底+实地踏勘”的方式,每日徒步对高校及生宿舍区进行实地踏勘。自进驻至今,小队成员每天步数人均在2 万步以上。
自来到大学城驻勤以来,结束演练后坐在桌前,结合当天实地踏勘情况手绘、完善一张张应急救援地图,已成为车辆驾驶员夏建军雷打不动的习惯。一笔一尺描摹出大学城整体地形、标注好疫情期间的行车路线和校园出入口的开放情况……
在5 位消防员日夜不停的努力下,截至4月6日,松江大学城前置驻防点实现了零出警记录、零火灾发生的百分之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