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技能岗位 成就工匠梦想

2022-06-21孟维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徐工技师刀具

孟维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0

孟维

我叫孟维,是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零部件分厂技能工艺师。作为公司数控专业的带头人,我曾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中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及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并两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2021年还被江苏省授予大工匠称号,使我倍感自豪。

我生长在徐州铜山农村,1998年中考时,在家人“学个手艺”的建议下,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徐工技校,3年后应聘到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不怕起点低,就怕没梦想。刚参加工作时,在技校学习的基础知识用到生产一线就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是无从下手,人生第一次真实地感觉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我暗下决心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在车工岗位上一定要干出成绩,每天都要花费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在车间度过。但是,我师傅却不赞同我的做法,他认为真正好的技能操作人员应该用较短的时间来完成更多更好的工作,用“动脑筋”来代替“耗时间”。我理解师傅是在告诉我既要勤于实践,更要勤于思考,肯干加巧干才会事半功倍。此后,我始终坚持手脑并用,学以致用,把“死”知识变成真本事,一有空闲就查阅资料,一有专家来就打破砂锅问到底地求教,一有问题就钻研到底。

从初学到精通,我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每天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练习,不放过任何可以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从具备复杂零部件独立工艺设计、数控加工能力,到精通发那科、西门子等多种主流数控系统的程序编制与操作,能独立对其进行调试、改进。一路走来竟成了数控机床加工和维修的“土专家”。

由于零部件分厂数控加工设备老旧,加工尺寸超差导致下道工序反馈频繁,原加工工艺已不能加工出合格的固定体,但新设备的购买周期长,因此数控车削工序一度成为瓶颈工序。针对此情况,我通过系统分析,将反向间隙、刀具自定位差及工艺改进列为重点攻关对象,并以《提升固定体外圆尺寸过程保证能力》为攻关课题,通过应用模块化刀具技术,区域双刀控制法、粗精细分法,逐步改进机床冷却条件,以及自制尾座心轴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固定体的加工质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使加工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该方法已用于公司固定体智能加工线(见图1)。同时因为采用该控制方法,还获得了“2017年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奖”和“2017年全国机械工业群众性标杆小组”称号。

图1 在固定体智能加工线工作

通过研究多工件坐标系,建立独立刀具坐标系,自制专用减振刀套、装夹定位工装和快换工装,并将其外径统型,满足多品种的快速切换,辅助时间由原先2h换产缩短至30s,并进行操作流程固化,编制操作指导书,最终形成“傻瓜式”操作模式,将单班产量20件提高至45件以上,创造单台设备月产2800件套筒的记录,至今未被打破。此方法已推广应用于固定体、臂销轴等关键零部件的车削加工中,并将固定体产品的切换辅助时间由原来的2.5h降低至0.5h,尤其适用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

通过收集常用脆性材料、塑性材料切削性能数据,结合刀具技术应用,我组建了公司切削参数数据库,解决了薄壁类零件加工变形、核心零部件消防水炮中枢轴加工变形、QY8D套筒变形及臂销套筒切削变形难题。此外,还指导和帮助徐工随车公司成功解决涡轮箱加工变形的历史性难题,帮助液压件公司解决液压缸珩磨中应力集中和加工残余应力导致圆度超差问题,帮助徐州技师学院校办工厂解决超长孔加工变形的难题等。

弹指一挥间,我和我的团队已经一起走过了14个春秋,我们见证了高技能人才的快速发展,也深深体会到了公司对于高技能人才建设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从“导师带徒”到协同帮带,再从技能月竞赛到高技能人才兴趣小组的建立,利用优势资源(包括具备丰富经验的机加工老师傅和多次在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奖的优秀青年员工)集结成技能三角体,不论是理论层次还是技能层次,亦或是生产及比赛的心理层次上达到完整的涵盖,构成稳固而扎实的模式。

随着自身技能的不断提升,我主动承担起了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的工作,将公司内有绝技、绝招、绝活的一线骨干精英聚拢在一起,组建了孟维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指导团队成员张琨获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竞赛数控铣职工组第二名,张言乐获第七届振兴杯全国总决赛车工组第三名,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2017年7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牌团队”。

除帮带本公司9人晋升为高级技师和25人晋升为技师外,我还与徐工挖机、徐工随车等三家公司的首席技师签订帮带协议,先后被徐州机电技师学院、徐工技师学院等5所院校聘为高级指导教师、企业实践指导师和专业建设委员,并入选江苏省第五批产业教授,担任江苏安全技术学院等2家高职院校老师的实践导师,与江苏安全技术学院开展了横向科研课题《新一代起重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柔性化焊接工艺的优化与培训》等项目,既为公司培养了20多名焊接机器人操作能手,也为学校拓展了培训思路。

经过多年的实战考验,我将所掌握的先进操作方法编成教材,完成《滚压工艺与滚压刀具的应用》等30余本图书,其中《数车加工工艺与刀具应用》《数控车高级操作应用》等5本书成为企业多能工培养指定教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个人价值在一次次的创新成果中逐渐得到体现,个人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企业中的成员都会在企业的发展中获益,我感谢企业为我们技能操作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平台。

作为徐工年轻的一代,我更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围的员工立足平凡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和让国人为之骄傲的徐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作出贡献,实现梦想。

猜你喜欢

徐工技师刀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机工刀具世界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多功能刀具
徐工XW1300C大型挖掘机
徐工引领中国筑路机械行业30年大发展
徐工GR190平地机
全球首台LNG平地机在徐工荣耀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