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联合CBL在脊柱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21李国威阎雪
李国威 阎雪
近年来3D 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实现了巨大飞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3D 打印技术已在骨科各领域如假肢、人造骨、骨骼模型、手术辅助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应用,是骨科实现个体化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1-3]。骨科是专业化相对较强一个医学专业,骨科医生不但需要掌握正常的解剖知识,对创伤或病理状态下的解剖也要充分了解,这对于刚接触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十分困难。以往骨科临床教学中大多采用实体骨骼,标本或模型,但很难做到标本的全面化,而且无法模拟病理状态。近年来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已广泛引入3D 打印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5]。案例教学法(CBL)是由爱丁堡大学的病理学教授詹姆斯·洛林·史密斯博士在1912 年首次引入到医学教育领域[6],主要实施过程为:课前把案例内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熟悉案例内容并查阅案例相关资料,尝试通过分析案例、检索资料来独立解决问题,课上由带教老师组织分组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并解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选取来我院骨科见习的锦州医科大学2016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系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3D 打印联合CBL教学方法在脊柱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12 月来我院骨脊柱科见习的锦州医科大学2016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系大四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两组,试验组30 名(男14 名,女16 名),平均年龄(21.8±1.0)岁,对照组29 名(男15 名,女14 名),平均年龄(22.0±1.2)岁,两组同学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内容一致,均由同一人担任带教老师。
1.2 研究方法
我校五年制本科骨科见习涵盖脊柱、创伤、关节等亚科。本研究只针对脊柱骨折进行,共4 个学时,两组学生均由笔者负责带教。依据教学大纲,确定重点研讨疾病。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LBL),教师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专科疾病的特点进行理论授课,然后指导学生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查看辅助检查资料等。学生给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对学生的诊疗行为做出评价和纠正,针对疑问可组织同学讨论。
试验组采用3D 打印联合CBL 教学法,课前准备:(1)课前一周将课堂教学案例相关内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查阅案例相关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分析案例、检索资料、讨论,了解所学疾病的特点及前沿诊疗手段,做好上课准备。(2)根据案例提前定制3D 打印模型。授课依据以下步骤:(1)组织学生分成4~5 组结合3D 打印模型讨论,每组由1位学生代表课上发言总结,其余组员可对相应问题提出异议并深入讨论。(2)由带教教师结合事先定制3D打印模型讲解案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上所授骨科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相关解剖学知识、影像学表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等。(3)由任课教师针对各讨论组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评价。
1.3 评价方法
满意度调查: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由学生进行评教,主要是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估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发放教学满意度自制量表,量表内容包括对教学形式及内容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发放问卷59 份,回收59 份,回收率为100%。
考试成绩:分为实践考试和理论考试,总分100分。实践考试采用骨科专业培训评估调查表(Mini-CEX),评估项目包括:病史采集、专科查体、诊疗思路、人文关怀、医患交流、整体评价,针对这6 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60 分。理论考试主要是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基础理论答题考试,总分40 分,题目均为选择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试验组同学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
2.2 两组同学教学效果
骨科专业培训Mini-CEX 评估调查表结果(见表2),试验组同学在病史采集(P<0.01)、专科查体(P<0.01)、诊疗思路(P<0.01)、人文关怀(P<0.05)及整体评价(P<0.01)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医患交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2 骨科专业培训Mini-CEX 评估项目调查表(分,)
表2 骨科专业培训Mini-CEX 评估项目调查表(分,)
表3 理论考试成绩(分,)
表3 理论考试成绩(分,)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深入发展,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让学生短期内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转换思维,这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次接触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基础薄弱,还没有建立起临床思维,对接触的一切都有新鲜感,但又感觉无从下手。对于临床实习的要求不仅仅是理论学习,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更深刻的理解。
骨科临床实习对学生来说一直是重点、难点,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数为带教老师结合X 光片、CT 及磁共振等检查来讲解,学生缺乏对解剖结构的立体直观印象,致使实际效果往往不理想。随着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制作成本的降低,使其应用到临床教学成为可能,尤其对骨科临床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浙江大学的孙凌凌等[7]将3D 打印模型应用到骨盆肿瘤的临床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对于骨科常见病如桡骨远端骨折、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等,应用3D 打印结合CBL 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更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8]。
对于刚刚接触临床的医学生而言,脊柱外科的学习是有很高难度的。因为学生对脊柱的解剖知识的掌握还仅限于书本,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通过解剖图谱结合影像学检查来讲解,不能给学生一个生动具体的认识,在既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脊柱结构复杂,正常解剖知识都很难掌握,病理状态下的解剖更是难上加难。由于脊柱的解剖结构复杂,是骨科临床教学中的难点,3D 打印技术的引入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脊柱滑脱是脊柱外科中的常见病,但病理状态下的解剖结构使很多骨科临床医生头疼,3D 打印模型能精准还原滑脱状态下的解剖结构,使学生能轻松掌握[9]。广西医大的刘冲等[10]曾报道利用3D 打印模型辅助脊柱侧凸的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还有学者报道3D 打印联合网络教育、PBL 等教学模式[11-13]应用于临床教学,同样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查房,讲解病例,查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使用 PPT 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大部分医学生不能直观认识骨折的三维结构,尤其对结构复杂的脊柱来说,更加难以理解,使大多数医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对所学的知识难以理解消化。CBL 教学模式是带教老师通过典型的案例设置,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4]。该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在当前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背景下,更适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3D 打印模型应用到脊柱外科的临床教学中,主要针对脊柱骨折的教学并结合CBL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临床资料收集能力、病例分析能力等,并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课堂专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3D 打印模型能弥补学生解剖学知识方面的欠缺,生动具体的通过等比例模型了解骨折情况,对于脊柱的复杂骨折有直观清晰的认识,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CBL教学法,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联合CBL 教学方法在脊柱科临床见习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满意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病史采集、专科查体、诊断治疗思路的培养、人文关怀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同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有很大帮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3D 打印技术也有其不足之处,模型的制作过程存在技术门槛和成本。患者影像学信息的提取,打印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一定的准备时间[15]。而且常规打印的模型不能显示肌肉血管及神经,对学生全面了解疾病也是一个欠缺。
综上所述,应用3D 打印联合CBL 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对疾病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考试成绩与临床应变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