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石农707 产量相关参数分析

2022-06-21张安邦冯宝俭井润梓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通径稳产穗数

张安邦 张 冲 冯宝俭 井润梓

(1.辛集市马兰农场 河北辛集 052360;2.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4100;3.辛集市种子管理站 河北辛集 052360;4.辛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河北辛集 052360)

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是小麦育种工作最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也是评价优良品种的重要指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鉴定育成或引进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 并为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石农707是由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以安农0807母本、LA-23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 该品种以稳产为前提,以综合抗性为基础,以抗病育种为重点,做到了高产和抗逆同步发展。 于2017-2018年参加冀中南区域试验,2018-2019年参加同组区生同试, 经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2020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208013)。

为全面了解石农707 的生产性能、 充分挖掘生产中的高产潜力, 同时为该品种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的合理布局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统计汇总的数据,通过分析产量、变幅、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离优度参数,并对影响产量的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 该研究确定了该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 明确了与产量相关的3个主要农艺性状在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品种在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冀中南2017-2019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统计汇总资料, 供试品种为石农707。 为研究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结构,将其与同组试验的对照品种衡4399 进行比较分析。

1.2 试验设计

2017-2018年冀中南区域试验参试品种9个(不含对照),共安排10个试点,分别位于保定的曲阳,石家庄的元氏和辛集,衡水的深州和武邑,邢台的宁晋和临西,邯郸的永年、曲周和成安。2018-2019年区域试验参试品种8个(不含对照),共安排11个试点,分别位于沧州的献县,保定的曲阳,邯郸的曲周、永年和成安, 衡水的武邑和深州, 石家庄的辛集和元氏,邢台的临西和宁晋。 同年石农707 参加生产试验,参试品种8个(不含对照),试验点11个,地点同上。

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3 次重复在田间并排播种, 每个重复的小区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13.33 m2,8~12 行区,每组设一个对照(CK)。 冀中南水地组于每年10月18日之前播种, 保证基本苗18 万~22 万/亩;试验地周围设 4 行以上的保护行,试验的一侧设置1.2 m 左右的观察道。生产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不小于 300 m2。 播期在 10月 5~15日,保证基本苗18 万~22 万/亩。 各试点按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要求,选择土壤肥沃、肥力均匀且有代表性的地块, 田间管理略高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内完成。 播种、收获采用机播机收并现场称量计产, 收获面积不小于试验要求。 调查记载严格按照《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要求进行。

1.3 数据分析

利用DPS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通过多点方差分析,新复极差法检验品种间差异显著性。通过与对照品种衡4399 比较产量、 增减产幅度,来反映品种的丰产性能[1-2]。通过产量变异系数(CV)、高稳系数(HSC)综合分析品种的稳产性[3-5]。通过增产点率、品种离优度值(P)衡量品种的环境适应性[1,6]。 通过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寻找影响产量潜力的主要因素[7-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从产量均值和差异性(表1)来看,2017-2018年,石农707 参加冀中南区域试验,10个试验点平均亩产 453.9 kg,比对照衡 4399 增产 5.10%,居 10个参试品种(含对照)的第 2 位。2018-2019年,石农 707 参加冀中南区域试验,11个试点平均亩产量596.8 kg,比对照衡4399 增产4.29%,居9个参试品种第3 位。同年参加生产试验,11个试点平均亩产量567.7 kg,居9个参试品种第2 位,比对照衡4399 增产4.57%。2年3 组试验比对照增产4.29%~5.1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从产量变幅结果(表1)来看,2年3 组试验结果中,石农707 最低产量和最高产量均高于衡4399。石农707 最低亩产量为367.9~532.0 kg,比同组对照高9.8~33.4 kg。最高亩产量为 569.30~741.87 kg,比同组对照高 13.40~43.02 kg。 以上结果表明,石农 707 是一个丰产性高于当地主推品种衡4399 的优良小麦新品种。

变异系数是品种在各环境上的产量间变异占该品种总均值的百分比,反映品种的静态稳定性。 因此变异系数越小的品种受环境因素影响越小, 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一般变异系数越小,产量均值越高,品种越理想。 由表1 可知,2年3 组试验中石农707与衡4399 的变异系数保持一致的稳定性,且均不大于15%,说明该品种的稳定性好。

产量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表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二者并不统一。 为综合评价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本研究采用1994年温振民等[5]提出的高稳系数法来对品种进行分析, 该指标可以同时兼顾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根据高稳系数的计算原理,高稳系数值越大的品种丰产性、稳产性越好。 由表1 可知, 石农707 在2年3 组试验中的高稳系数分别为81.02%、82.09%和83.65%, 均高于对应组别衡4399的高稳系数值, 表明石农707 在高产情况下稳产性能也好。

表1 石农707 在黄淮冬麦区北片品种试验中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表现

2.2 适应性分析

增产点率为品种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的试点数所占比例,代表品种优于对照品种的适应程度[6]。 增产点率越高的品种,在不同生态区适应性越好。 由表1可知,2年3 组试验中, 石农707 增产点率分别为90.00%、90.91%和72.73%, 说明石农707 在不同年份、 不同生态区条件下均表现出优于对照品种的适应性。

品种离优度值是品种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平均差异,反映品种的动态稳定性,代表品种与各试点上最佳品种的接近程度,品种离优度值越小,差异越不显著, 说明该品种在各试点的表现越接近最佳品种[1]。 由表 1 可知,2年 3 组试验中,石农 707 离优度值分别为 556.21、1 360.72 和 1 388.80, 远低于对应组别的衡4399 品种离优度值,说明石农707 在不同生态区比对照品种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2.3 产量构成因素及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由表 2 可知,2年 3 组试验中, 石农 707 的有效亩穗数在46 万穗左右, 分别比衡4399 高1.4 万穗、0.7 万穗和 0.5 万穗, 平均相差 0.87 万穗。 石农 707穗粒数分别比衡 4399 多 0.9 粒、0.3 粒和 0.7 粒,平均相差0.63 粒。 石农707 千粒重分别比衡4399 多0.3 g、1.1 g 和 0.2 g,平均相差 0.5 g。石农 707 的理论产量分别比衡4399 增加6.81%、4.52%和4.43%,与各试点平均产量增产幅度大致相同。 以上结果表明,石农707 比衡4399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亩穗数更高、千粒重更重、穗粒数更多。

表2 石农707 在冀中南试验中的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的理论产量一般等于亩穗数、 穗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的乘积, 但三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制约的负向作用,所以协调三因素的关系一直是小麦栽培的基本思路[8-9]。 为进一步搞清各性状在石农707 产量上的相对重要性, 明确三因素对石农707 产量影响的作用大小, 将2年3 组试验中各试点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相对应的产量数据整理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见表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剖析了相关系数, 把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部分, 从而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直接作用依次为有效穗数(p=1.076 9)>穗粒数(p=0.742 4)>千粒重(p=0.530 3)。 说明获取充足的有效穗数是保证产量的基础,同时还应努力提升千粒重和穗粒数。 各间接系数中, 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有负向效应, 穗粒数和千粒重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表现负向效应。 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表现相互负向效应。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 某一性状的加强常常伴随另外性状的削弱, 在石农707 品种上为了提高产量应在保证亩穗数的前提下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表3 石农707 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通径系数

3 讨论与结论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和推广的重要依据, 通过区域试验能够明确其适宜种植区域及推动优势区域布局。 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不仅与其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同时也与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密不可分。 品种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越小,表明品种稳定性越好,受环境影响越小,越具备推广应用价值[6]。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品种特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有效手段。 石农707 在2年3 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量变幅均高于对照品种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说明石农707具备良好的丰产性, 是一个高产潜力很大的优良品种。 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石农707 具备良好的稳产性。 高稳系数法验证了以上结论,石农707 在高产的基础上同样拥有高稳性;增产点率和品种离优度值法分析结果显示,石农707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 综上,石农707 是一个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适宜在不同生态区种植,进而大面积推广应用。

小麦产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并且性状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小麦的理论产量等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的乘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决定于其构成因素的协同提高[10]。通过产量三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 三因素对石农707产量形成均存在正向效应, 三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负向效应, 因此在生产中应协调好三因素之间的关系,降低相互间的不利影响。 数据表明,有效穗数是制约产量提高的首要因素, 其后依次为穗粒数和千粒重。 在生育前期通过精细整地、调节水肥、适宜播期和适当增加播量等栽培技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11-12],中后期管理通过起身拔节期和灌浆初期的2 次浇水保证小穗小花发育完好、 减少败育来提高穗粒数, 灌浆后根据墒情适当灌水延长生育期提高千粒重。 在适宜的有效穗数基础上争粒数、促粒重,并注意防治病虫害,最大程度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13]。

猜你喜欢

通径稳产穗数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条斜率性质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曲径通幽处——个圆锥曲线结论的再证明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