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的效果观察
2022-06-21戴燕丽吴碧珠吴水菊
戴燕丽 吴碧珠 吴水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子宫肌瘤为常见良性肿瘤,其产生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相关,具有进展缓慢、缺乏特异性表现等特点。子宫肌瘤剔除术为有效、首选治疗方法,能在直视下剔除肌瘤组织,缓解患者病情。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为主要术式,但其也存在一定并发症,可对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多项研究指出,给予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1-2]。以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具有专业性、个性化特点,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重点,可使护理更加高效、合理,在多种外科术后护理中具有显著成效[3-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80例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旨在探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80例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依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年龄28~67岁,平均(47.58±9.11)岁,肌瘤直径2~8.2 cm,平均(5.54±1.23)cm,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或中专31例、大专及以上31例;观察组(92例)年龄28~67岁,平均(48.12±8.63)岁,肌瘤直径2.5~8.2 cm,平均(5.60±1.04)cm,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或中专35例、大专及以上27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的内容,且本研究已经过了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5];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患者视听、读写功能正常。
1.2.2 排除标准 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认知功能障碍者;不能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前给予疾病知识、手术知识宣教,术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并指导患者饮食、活动,遵医嘱指导用药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a.术后护理需求评估。在患者术前第2天通过我院自制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需求调查表,了解患者子宫肌瘤知识、腹腔镜剔除术知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需求,现场回收问卷,根据答题情况总结问题,前5大类问题分别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知识、术后并发症及表现、术后心理调节、胃肠道护理、术后复发,并据此确定护理干预内容。b.需求导向护理。第一,问题驱动教育。①教育驱动因子。护士回顾既往健康教育内容,确定驱动因子,包括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发生率、腹腔镜术后复发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10个因子,并据此编制问题清单。②问题驱动教育。术后第1天,护士发放问题清单,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术前健康教育内容、查阅文献等途径回答问题,1 h后回收清单,并评价答卷完整性、正确度,之后选择1~2个病例,结合实际病例情况进行术后并发症及表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护理干预内容对患者进行讲解。第二,数据归纳激励。护士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相关数据,通过查阅文献、网络等途径获取子宫切除术、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方法,制作“子宫肌瘤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比较图”,图中需使用不同颜色、数据等进行说明,引导患者分析图形数据,以明确腹腔镜手术的优势,20 min/次,每日1次,持续3 d。第三,胃肠功能恢复。通过给予患者早期假饲、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等途径,进行胃肠功能促进以实现首次排气。如给予患者咀嚼木糖醇无糖口香糖、按摩足三里、合谷穴、三阴交等措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还能通过饮食干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如术后6 h,在患者麻醉效果完全消失后,其胃肠逐渐开始蠕动,此时护士可指导患者进食温热、流质食物,通过少量进食刺激胃肠道,加快胃肠道蠕动,恢复胃肠功能。第四,并发症预防。积极给予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发生及表现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满足其需求,以通过护士、患者等协同作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第五,心理需求护理。腹腔镜术后,患者会出现担心女性特征消失、提前衰老等情况,易并发心理障碍,影响术后恢复。护士应在实施护理干预的全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心理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还可指导家属积极给予支持,通过家庭关怀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消失等。第六,其他干预。患者因手术创伤、负性情绪等影响,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查房等过程中,可询问患者睡眠情况,以了解其需求,从而给予患者深呼吸练习、音乐干预等放松疗法,以改善睡眠质量。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术后排气、排便、进食、导尿管拔除、下床活动时间。②并发症:统计两组呕吐、肠梗阻、腹胀等发生情况。③舒适度:采用10分制自制问卷评估,由患者对住院期间舒适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舒适、一般、不舒适3个等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术后恢复)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以[n(%)]表示,χ2检验,等级资料(舒适度)采用Ridit分析,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导尿管拔除、下床活动时间均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6%)较对照组(26.14%)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对比 观察组舒适度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对比[n(%)]
3 讨 论
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但其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水平较低,术后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其术后恢复[6-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导尿管拔除、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通过自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需求调查表了解患者护理需求,明确其疾病知识不足等具体情况,并据此确定护理干预内容,可有效保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工作的针对性,从而强化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0-12]。本研究中以问题驱动教育,将“问卷调查结果的问题”作为“驱动因子”,为患者设计相关健康知识学习任务,促进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自我需求知识,能完善其疾病知识网络、纠正其错误认知,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并发症知识讲解,强化了患者对术后恢复的认识、了解,缓解负性情绪,并在宣教过程中利用图文结合等形式进行,增加宣教趣味性,有效提高患者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了解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的全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心理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还可指导家属积极给予支持,通过家庭关怀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消失等,从而树立治疗信心,促进恢复。此外,实施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睡眠干预等护理干预,也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13-18]。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舒适度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还能提高护理舒适度。
综上所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