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21李丽杰
李丽杰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599)
剖宫产属于临床中用于解决异常分娩的一类手术措施,能够确保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获得了产妇与家属的认可。近年来,剖宫产概率不断升高,大部分剖宫产患者属于初产妇,对于剖宫产手术的知识了解程度不足,过度担忧胎儿健康,易出现不安以及焦虑等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对此,临床中需给予剖宫产患者良好的健康教育,积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1]。本研究旨在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接诊的剖宫产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50例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余50例接受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44岁,平均(27.66±8.89)岁;最短孕周37周,最长孕周40周,平均(38.03±0.53)周;初产妇39例,经产妇11例。研究组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44岁,平均(28.07±8.46)岁;最短孕周36周,最长孕周40周,平均(38.44±0.67)周;初产妇40例,经产妇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接受剖宫产手术,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沟通困难者;伴随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配合度差者。本研究经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5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给予患者入院指导、健康宣传教育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等。产妇在接受剖宫产手术前,非常容易出现焦躁、恐惧、忧虑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工作人员需主动和产妇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转移产妇的注意力,缓解产妇的恐惧情绪,并对产妇进行适当的鼓励,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告知产妇剖宫产手术的处理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在剖宫产手术结束后,需确保产妇处在适当的体位,提醒产妇术后不可长时间卧床,需及早下床活动。护理工作人员需告知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的方法,包括母乳喂养的姿势及母乳喂养的频率等。对于产妇产后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饮食均衡。研究组患者接受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患者刚进入医院会由于陌生环境产生孤独感,对此护理工作人员需为患者与家属介绍医院的基本环境,缓解患者陌生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因为初产妇对于剖宫产手术欠缺了解,易出现害怕、紧张以及焦虑情绪,对此护理工作人员需为其介绍剖宫产手术的基本知识,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心理疏导,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积极鼓励患者正确看待分娩,帮助患者建立自信,进一步提高依从性。术前需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以温柔的语气和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以及疾病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告知患者与家属手术治疗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剖宫产术后创伤部位易产生疼痛,对此护理工作人员需为患者介绍疼痛出现的原因,鼓励患者与新生儿接触等以分散其注意力,发挥缓解疼痛的作用;护理工作人员需告知患者与家属术后6 h保持平卧位,6 h后保持舒适侧卧位,以加快胃肠蠕动,术后10 h内禁食,10 h后接受半流食;护理工作人员为患者详细介绍母乳喂养的作用,加强患者和新生儿之间的交流,同时为其介绍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从而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2-4]。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包括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通过安全感调查量表以及舒适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安全感与舒适度评分,总分100分,得分和安全感与舒适度呈正相关[5]。利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分情况,得分和负性情绪表现呈正相关[6]。根据医院自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以及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安全感评分、舒适度评分、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以及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以及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作为一类新型健康教育措施,能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确保每一个阶段健康教育有效贯通。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为剖宫产患者提供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剖宫产手术的认知,在患者进入医院第1日开始,护理工作人员为其进行引导,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给予其良好的心理疏导,同时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情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8-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安全感评分、舒适度评分、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抑郁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剖宫产产妇获取健康知识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妇的遵医行为,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分析原因为采取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措施后,产妇能够了解更多剖宫产基本知识,护理工作人员对于不同产妇开展不同教育,能够帮助产妇更加容易的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提高与产妇之间的交流,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产妇的临床配合度及积极性,缩短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时间,提高产妇的临床满意度[11]。
剖宫产属于临床非常多见的一类外科手术,在产科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手术操作技术、麻醉学、手术缝合材料、输液、水电平衡知识以及输血等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手术获得了产妇的高度认可,能够有效解决一些产科难产症状和并发症[12]。目前,通过剖宫产开展分娩的产妇比例逐年升高,已接近自然分娩水平,但产妇在手术后易产生剧烈的疼痛,甚至引发感染等并发症。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涵盖多种教育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明确健康教育的流程和目的,并为患者提供系统且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13]。为产妇提供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的焦虑情绪,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风险,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降低产妇住院率,缓解产妇和产妇家庭的经济压力,而且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创建和谐且良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保障医院的社会效益[14]。为剖宫产产妇提供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保障干预质量,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医护安全,促进医患关系朝向良好和谐的方向迈进,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满足产妇的需求,同时开展高效化且全面的干预措施[15]。在开展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期间,护理工作人员鼓励产妇和产妇家属依照自身情况进行提问,在医院内设立宣传橱窗,开展剖宫产手术后,护理工作人员组建微信群,邀请产妇和产妇家属参加,在群中提供适当的宣传教育,帮助产妇了解更多的剖宫产手术知识[16]。护理工作人员不但需要为产妇提供产后恢复以及母婴呵护知识,而且需通过向产妇提问的方式,掌握产妇对康复干预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产妇不了解或者了解程度不深的知识,护理工作人员需着重进行讲解,以加深产妇的印象[17]。当产妇进入医院后,首诊护士需掌握产妇的基本情况,为产妇提供入院健康宣传教育,为产妇介绍医院的基本环境,同时对产妇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后续开展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责任护士需负责产妇进入医院24 h内的交流,同时在开展剖宫产手术后以及婴儿照顾等方面为产妇提供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教育期间积极鼓励产妇表达内心想法或提出问题,帮助产妇掌握婴儿照顾以及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对于处在恐惧以及紧张状态下的产妇,需提供适当的心理指导,帮助产妇能够顺利接受剖宫产手术[18]。剖宫产手术后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非常重要,产妇需保证6 h禁食后选择排气类汤,如萝卜汤等饮用,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速度;产后3~5 d,产妇需大量饮水,避免便秘,当产妇排气后,饮食从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选择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19]。分娩后,护理工作人员需对产妇提供运动指导,告知产妇和产妇家属及早接受运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出现,帮助产妇按时翻身和进行主动及被动运动。对于产妇的四肢进行适当的按摩,当产妇能够下床后,指导其在室内缓慢行走[20]。
总而言之,对于剖宫产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术后身体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