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2-06-21王飚陈传远
王飚,陈传远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福建福州 350007
胫骨平台骨折作为膝关节骨折类型一种, 其呈现出较高发病率,此种疾病于老年人群中多发[1-3]。治疗期间,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获得效果欠缺理想。在医疗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情形下,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获得广泛应用[4-7]。 该研究方便选取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52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以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提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2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各 26 例。常规组男 15 例、女 11 例;年龄40~79 岁,平均(52.28±1.25)岁;患者骨折原因:属于交通事故、 摔伤及其他患者例数分别为15、8、3 例;患者骨折Schatzker 分型:属于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患者例数分别为 4、6、9、7 例。 研究组男 16 例、女10 例;年龄 41~82 岁,平均(52.29±1.27)岁;患者骨折原因:属于交通事故、摔伤及其他患者例数分别为16、7、3 例; 患者骨折 Schatzker 分型: 属于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患者例数分别为 5、7、10、4 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及骨折Schatzker 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胫骨平台骨折通过影像学检查,获得确诊;对患者实施Schatzker 分型,属于Ⅰ型~Ⅳ型;患者下肢力线破坏,或者关节面移位在2 mm 以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属于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者;呈现出严重骨性关节炎、骨坏死及类风湿关节炎情况者;呈现出同侧肢体多发骨折现象者; 表现出患肢脑血管病变后遗症现象者;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现象者;伴有严重代谢性疾病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表现出较差凝血功能者;呈现出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现象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对患者合理展开硬膜外麻醉操作,对患者仰卧位采取进行协助, 通过气囊止血带合理完成止血干预。 手术期间,利用前外入路方法展开,将半月板胫骨韧带及关节囊弧形切开, 以将骨折间隙暴露。 在直视角度下, 对患者合理展开骨折复位操作。 如有需要,则在骨缺损位置将自体髂骨植入,完成后进行夯实处理。合理展开临时固定(采用克氏针完成),对于锁定加压钢板,利用支撑钢板方式合理置入,在软骨下10 mm 内,将近端螺钉于患者骨折部位穿过,排列成竹筏状,依据常规对切口进行缝合。
1.2.2 研究组 对患者合理展开硬膜外麻醉操作,对患者仰卧位采取进行协助。 利用关节镜实施常规入路。针对患者半月板、骨折及交叉韧带等结构实施评估。对于半月板损伤于临床合理展开一期处理操作;对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合理展开二期重建操作。有限切开完成后,通过关节镜辅助,合理展开推顶、牵拉、松懈、撬拔、顶棒及操纵杆等系列操作。对于骨折复位利用大点状复位钳完成。如有需求,则在骨缺损位置将自体髂骨植入,完成后进行夯实处理。通过关节镜及透视,对患者骨折效果进行认真评估。合理展开临时固定(采用克氏针完成),对于锁定加压钢板操作,同常规组保持相同。通过关节镜引导加以明确后,合理展开冲洗及引流管放置操作,完成后,依据常规对切口实施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依据HSS 评分结果完成疗效判定:优:90~100 分;良:80~89 分;中:70~79 分;差:0~69 分。 ②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HSS 评分),对于 HSS 评分,主要针对患者功能、疼痛、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及肌力等展开评价,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优。 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 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关节炎、愈合畸形及膝关节僵硬)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6.15%)高于常规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HSS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knee joint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knee joint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points]
组别 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26)常规组(n=26)t 值P 值85.45±12.05 86.53±11.39 0.332 0.741 126.86±20.13 115.35±19.51 2.094 0.041 60.36±9.13 61.22±8.99 0.342 0.734 90.23±8.53 78.55±7.86 5.134<0.001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组别 术中失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d)切口长度(cm)研究组(n=26)常规组(n=26)t 值P 值354.12±45.22 396.13±40.51 3.528 0.001 86.52±12.35 96.55±13.06 2.845 0.006 4.63±1.22 6.05±1.05 4.493<0.00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关节炎、愈合畸形及膝关节僵硬)总发生率(11.54%)低于常规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关节镜作为关节疾病诊治内镜一种, 于临床关节疾病治疗中获得广泛运用。 其呈现出损伤小、微创、恢复快等系列优势,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可获得广泛应用[8-9]。
临床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 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有效应用, 无需将患者半月板及关节囊切开合理完成骨折复位状态全面评估操作, 可以充分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有效促进术后机体恢复。 通过小切口操作,充分避免术中膝前滑动装置损伤, 无需将关节囊打开及将髌骨转动[10-12]。术中只需要对较少软组织进行剥离,可有效减少关节腔内外粘连,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镜辅助应用,可确保通过微小切口对关节腔内其他损伤病变进行处理。 整个手术过程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针对骨骼营养血管及软组织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对骨骼肌肉血液灌注良好可以做出保证,可促进患者术后神经、血管、关节稳定性及活动性恢复[13-14]。 该次研究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6.15%)高于常规组(65.38%)(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HSS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这与李石头等[15]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后的优良率93.18%,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优良率68.18%(P<0.05),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可验证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方法有效应用后,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比较,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 可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