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分析
2022-06-21黄志良
黄志良
(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江苏 丹阳 212300)
0 引言
阑尾炎是指阑尾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发生炎性病变,病情发展严重后会出现穿孔等情况,阑尾穿孔后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持续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部疼痛以及发热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败血症、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对于穿孔性阑尾炎一般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是一项成熟技术,但具有创伤大以及术后并发症高等缺点。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使得腹腔镜手术在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获得应用,该种治疗模式下具有并发症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了进一步对比以上两种手术方式对于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开展以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6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样本选取标准: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同意本次治疗措施;无精神障碍;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伴随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手术治疗模式分为A组及B组,A组具有31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3±2.5)岁;B组37例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0±3.0)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均衡可比。
1.2 方法
A组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采取硬膜外连续麻醉后,进行消毒以及铺巾,在患者右下腹部做麦氏点做一个5~7cm的切口,将皮下组织以及肌肉做钝性分离,来开肌层,打开腹膜。将腹膜中渗出的液体吸除干净后,沿着结肠带找到盲肠末端的阑尾,并将其拉出腹腔,使得阑尾充分暴露,使用4-0丝线将动脉以及系膜进行结扎,结扎远端0.5cm位置将阑尾切除,阑尾残端使用石碳酸进行涂抹,使用4-0丝线结扎并包埋。检查相应部位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无出血后使用普通的4-0丝线缝合。B组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术前叮嘱患者将膀胱排空,采取平卧位,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后,常规消毒以及铺巾,在脐部上方位置取一个弧形的小切口,提起腹壁,使用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2],冲入二氧化碳形成压力为13mmHg的气腹,拔出气腹针,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内,内芯拔出,插入腹腔镜,在腹腔镜明视下,麦氏点作为主操作孔,腹操作孔为耻骨联合上正中稍偏左,然后将患者体位变换为头高脚低左侧位,网膜以及小肠使用无损伤抓钳提起,阑尾系膜钝性解剖,游离阑尾动脉后,在近端上一锁扣夹,远端上一钛夹,将阑尾动脉切断,游离阑尾到根部,在距离回盲部位0.5cm位置利用Hem-o-lock夹闭阑尾,切断阑尾,取出阑尾,冲洗腹腔,确定腹腔内没有出血后,排除气腹,然后缝合切口[3]。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手术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
1.3.2 炎性因子术后12h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后检测C反应蛋白、降钙素、白细胞介素-6。
1.3.3 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以及腹腔积液包裹等。
1.3.4 疼痛程度
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一个月使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具体评价方式为用一条有刻度的尺子,尺子从0~10,不同的数代表不同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 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0.0中进行对比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分析,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术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对比()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对比()
2.2 炎性指标对比
术后B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等炎性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对比()
表2 两组炎性因子对比()
2.3 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A组及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3%及2.7%(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n,%)
2.4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干预前A组的VAS得分为(3.5±1.0)分,B组为(3.6±1.1)分,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9,P=0.116),干预后1个月A组的VAS得分为(2.1±0.8)分,B组为(1.0±0.0)分,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6,P=0.039)。
3 讨论
阑尾炎为临床常见的疾病,患者除了出现腹痛之外,还会合并呕吐、发热、阑尾化脓等临床症状,会影响全身的机能。阑尾炎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分为急性以及慢性阑尾炎两种,穿孔性阑尾炎是阑尾炎常见的一种类型,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甚至可出现休克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对于该疾病治疗方式仍然为手术治疗,手术模式为开腹阑尾切除术以及腹腔镜治疗术。传统开腹手术可有效将病灶进行切除,但该种治疗模式创伤性大,患者术后恢复慢,容易引起肠梗阻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4]。因此临床选择手术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模式。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使得该种治疗模式在较多疾病治疗中获得应用,该种治疗模式为一种微创模式,治疗具有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后,患者的切口总长度大约为2.0cm左右,因此创伤小,痊愈后期切口直径不足1cm,达到美观需求。此外腹腔镜手术治疗使用戳卡穿刺器实施套管,该种模式可有效避免阑尾组织和脓液直接接触,避免切口受到细菌感染,因此患者的感染率较低。穿孔型阑尾炎手术采取腹腔镜治疗,医师可以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能够充分了解腹部情况,并且充分吸取患者腹腔之中的阑尾组织以及脓液,从而有效避免了术后腹腔积液包裹问题,加速疾病治疗后的康复进程[5]。
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治疗模式,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治疗模式,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这与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具有密切关系;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物质为炎性介质,其水平值充分说明患者机体炎性物质情况,本次研究中术后B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等炎性指标均低于A组,说明B组患者机体内炎性物质较少,不容易出现感染性并发症;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A组及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3%及2.7%,以此进一步说明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刘冰[6]分别给予86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开腹阑尾切除术以及腹腔镜手术,结果采取腹腔镜治疗患者的VAS得分为(1.50±0.63)分,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的(2.01±0.85)分,说明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较低,该类患者的恢复更快。陈玉等[7]给予7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19.44%,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患者术后压力低[8]。本次B组患者1例出现了感染,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消毒处理等存在问题,因此在后续的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消毒相关的手术器械,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掌握手术适应证,如果患者未腹膜后阑尾穿孔等情况,并不适用于腹腔镜手术,需要转成开腹等治疗模式,从而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这就要求临床医师不断加强学习,提升技能,能够及时快速获得患者的情况,并果断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仪器准备和检查,确保仪器可用性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仪器消毒灭菌完全,避免治疗时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该种疾病发展比较快,可在短时间内损伤患者的机体,因此需要及时积极开展相应的治疗。传统对于该种疾病处理模式是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的方式,虽然开腹手术也具有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患者的损伤比较大,且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对于患者心理以及经济而言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为了减轻患者治疗痛苦,临床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获得一种腹腔镜治疗的模式,该种手术治疗是借助于腹腔镜开展操作,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创伤性低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该种治疗方式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患者病情严重后使用腹腔镜治疗难以保证手术效果等,因此在临床上医师不仅需要提升自我,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腹腔镜技术,并且识别何种情况下不可使用该种治疗措施,避免判断失误对患者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效果理想于开腹阑尾炎切除术,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但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展,以最优的手术治疗模式保证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