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中的陕西制造

2022-06-21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22年4期

本刊记者/张瑞芬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来陕考察期间对三秦的殷殷嘱托。

陕西工业体系完整,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两年来,陕西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大抓高质量项目建设,从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促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陕汽天行健车联网实时大数据看板陕汽供图

△2021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图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2021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99家,总数达8397家,同比增长35.48%;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1189家,同比增长38.67%;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7家,首次认定191家瞪羚企业和98家潜在瞪羚企业……

聚焦战略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陕西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动态联动、互为支撑,为产业和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赋能。

▽2022年1-3月陕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大口径螺旋缝埋弧焊管生产厂家,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大、品种全、市场占有率高的专业化焊管企业图为生产车间 行向辉 摄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让工业成为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2021年陕西明确23条重点产业链,补齐工业短板,推行实施“链长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推进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到要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介绍了对这些产业的布局。“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制造业发展重点:立足国家制造业相关要求,综合全省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着力构建“6+5+N”现代制造业新体系。即做大做强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做优做特冶金、建材、食品、轻工、纺织5大传统产业,做精做实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增材制造、光子、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等一批新兴产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工业投资年均增长6.8%,形成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16-2021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2022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陕西将落实“链长制”壮大重点产业。抓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健全150户重点企业包抓帮扶机制,及时给予重点项目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支持;聚焦23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大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建设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一链一行”解决产业链融资问题,畅通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和大宗原料供应渠道,加大“首台套”“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陕西加快壮大实体经济,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攻坚克难中开辟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发展新路。

追求卓越迈向高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国有大型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加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快落实各项工业稳增长措施,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稳健开局,近八成行业保持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发挥引领作用,高耗能行业回落明显,工业利润较快增长。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企业。陕汽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为己任,在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拥有220余项专利技术,承担了国家863新能源商用车开发项目,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辆L4级智能重卡和燃料电池整车产品。2021年集团全年产销汽车20.09万辆,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以来,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海运费暴涨、供应链不稳定等诸多不利因素,陕汽针对海外细分市场实施“一国一车”产品策略,全面丰富市场产品组合,加快布局空白市场,持续完善服务配件网络。1—4月,尽管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但陕汽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重卡出口订单超1万辆,创历史新高。

清洁能源的突飞猛进发展,为陕西构建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化组织变革和营销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增长,现已发展壮大为全球知名的单晶硅生产制造企业。2021 年,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70.01GW,其中对外销售33.92GW,自用36.09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38. 52GW,其中对外销售37. 24GW,同比增长55. 45%,自用1. 28GW。公司组件销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均位列全球首位。公司在聚焦核心技术与产品自主研发的同时,同步开展技术孵化及创新合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起了技术、产品、材料、设备等各维度的研发优势。隆基股份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创新,打造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竞争优势,推动陕西制造由大到强向中高端迈进。

陕鼓集团是全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近年来,陕鼓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已成为生产型制造业,形成了“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工业服务、基础能源设施运营”三大业务板块,为多个领域提供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化企业。其中轴流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成套技术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鼓“1+7”系统解决方案,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为客户提供设备、EPC、服务、运营、供应链、智能化、金融七大增值服务。集团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中国工业企业示范企业”“全国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2020年陕鼓动力被评为中国社会责任500优“能源环境样板企业”。

▽航天六院生产一线职工对阀门产品质量进行精益求精检验检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

陕西“制造”转型“智造”

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重塑增长动力、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智能制造是陕西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激活工业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陕西积极推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制定了《陕西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陕西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先后召开“全省智能制造暨技术改造推进会”“全省智能制造产业推进暨业务培训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认定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扎实开展工作,陕西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步伐。近年来我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也实现快速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省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有着雄厚的实力,以秦川机床、宝鸡机床等机床工具企业为龙头,发展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上下游产业化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优势。秦川机床研制的高速、精密、大型数控圆柱磨齿机填补了大规格齿轮加工机床亚洲空白,圆锥磨齿机打破了国外对大型船舶用主驱动齿轮加工装备的封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汉江机床研制的大型精密高效数控螺纹加工设备在国内领先。宝鸡机床集团智能机床、高速数控车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1年5月,国内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在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姚东 摄

▽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隆基股份供图

省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数量正快速提升。作为商用车变速箱生产企业,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已自行建成30多条智能化生产线,除少数高端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上大部分设备都是自行生产的,系统集成也是自己打造的。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5月成功研制国内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可自主研制自动化钻机的国家之一。目前该型钻机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已在中石油、中石化等主流市场形成销售,将显著增强我国油气钻采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为油气钻井全产业链的自主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覆盖面广。目前,陕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已涵盖装备、汽车、光伏、电子、原材料、消费品6大行业。在汽车零部件、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光伏组件、电子终端、金属材料、石油化工、消费品等领域已有38家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支持,数量居全国前列,为全省智能制造工作推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作为智能制造的主要环节,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在我省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以西安经开区、西安高新区、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宝鸡陈仓科技工业园4大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习总书记2020年在陕西考察期间谈到陕西发展:要“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的更大业绩,迈上新的台阶。”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要求不断创新。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陕西依靠创新塑造增长新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