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鸟与诗歌对比阅读

2022-06-21李盈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子规杜鹃鸟杜宇

李盈江

飞鸟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的精卫。韩愈说: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或口衔石块儿,或口衔树枝,想要填平浩淼的东海。锲而不舍,意志坚定,执着于复仇。他和头颅被黄帝斩掉、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一样,共同成为我国早期神话当中复仇者的形象。

在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和“汉乐府”当中,也不乏飞鸟的形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睢鸠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终生相守、不离不弃。诗经以睢鸠起兴,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同心的憧憬。

在《乐府诗集》中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此二句以孔雀失侣、徘徊振翅作为全诗的起兴,比喻的夫妇二人离别。

而在文末男女主人公分别离世后,又有“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鸳鸯双飞,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理想色彩的结尾,抒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此时的“飞鸟”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起兴的对象。无论是雎鸠、孔雀还是鸳鸯,无一不是以飞鸟的形象,来表现爱情,或凄苦、或幸福。恰恰正是这一个振翅的盘旋,一个低头的眼眸,一声哀伤的浅叹,才造就无数爱情题材里让人可歌可泣的爱情飞鸟。

不同时代放飞不同的“飞鸟”。早在先秦时期,来自庄子的《逍遥游》就有一只不同寻常的鸟:“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只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身上背负的却是寻常鸟儿无法想象的远大抱负,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对自由与理想有极度的渴望与追求,这一切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飞鸟”的意象汇集着古代文人对当时社会、人生、历史丰富而复杂的思考。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只乱世悲歌的惊心鸟;

陶渊明受到官场上的强大冲击,于是将自己比作羁鸟,不禁感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隐居田园后的陶渊明才终于松了口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歌中困于官场的羁鸟终于化作了自由的飞鸟。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飞鸟意象伴随着诗人的文学创作。愉悦时,看崇山飞鸟、万物生机盎然;乱世时,见阴山凄雨、尖鸣声声。飞鸟展现了人生意义与人格价值,在史诗中闪现着无尽的光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建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乌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月①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本诗为大历二年(767)六月初所作。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在西南一带漂泊,此时正困居夔州。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首联,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反衬了诗人个体的渺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B、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洒满无垠的蓝天。“时时”“故故”相对,运用叠词,描写出清辉满屋的情景,诗人的内心也因而豁然开朗。

C、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空自对着我挂满泪痕的脸。第二、三两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月亮的殷勤多情,又描绘出了月亮的清冷疏遠。

D、“泪”一词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饱经丧乱的杜甫羁旅中望月思乡,孤独寂寞。

(2)诗歌尾联描写乌鹊,与曹操的《短歌行》中的乌鹊,在表达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现实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6分)

乌鸦都比喻人才。

杜诗中,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此联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自己到处漂泊,无处栖身,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伤。

曹诗是,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比喻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不知道为谁效力。诗人以来启发这些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选择明主,赶紧到自己身边来。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乌黑的三足乌鸦。黑乌鸦的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所以又称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就有描绘。

金乌是上神帝俊和羲和的儿子,共有十只。是会飞翔的太阳神鸟。

《山海经》中记载,汤谷有扶桑神木,九日居其下枝,一日居其上枝。那居其上的一日,就是在世间运行的太阳。

在人们看来,乌鸦非常的聪明,因为其他的鸟儿不是怕人,就是怕火。而乌鸦既不怕火,也愿意生活在人类的周围。所以才有资格晋级为神鸟。

二、子 规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子 规

         顾况〔唐代〕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两首诗中的子规形象和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

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陈诗借景抒情。陈诗述之于听觉,写子规啼叫不休。表达诗人对国家战乱不休的担忧,对故乡的思念。

顾诗借物抒情。顾诗诉之于视觉,写杜宇蒙冤而亡,能够魂化子规,啼至吐血来诉说冤情。用以控诉现实的黑暗,导致冤魂无数。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又称杜宇,相传是由杜宇的魂魄幻化而成的。

杜宇是传说中战国时期蜀国的君主,号望帝。他治水有功,受到人们的爱戴。后来,他把王位让给身边的大臣。他在深山隐居,哀怨的死去,灵魂化为杜鹃鸟。

每年暮春时节,杜鹃花开满山的时候。杜鹃鸟就日夜悲鸣不止,声音凄厉。而杜鹃的嘴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就误以为是他啼叫时,满嘴流血,故更添了愁绪。李商隐的锦瑟中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由于子规鸟是帝王的化身,凄厉的叫声,还有啼血的行为,所以,诗人在诗歌中常把杜鹃鸟作为怨鸟。来表达哀怨愁苦的情绪。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用杜鹃的哀啼和猿猴的哀鸣来表露自己被贬官后内心的哀怨悲苦。

在种种愁苦当中,子规这一意象最常见的是抒发归乡不得,怀念亲人友人的愁苦之情。空旷的山林当中回响着杜鹃鸟的叫声,很容易勾起人们愁苦的心情,再加上杜鹃鸟的叫声,人们认为是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更增添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柳永的词《安公子》当中,就有“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的句子。

三、雁与燕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 。①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有一次金朝张侍御在家中举行宴会,有歌伎在席间劝酒。其中一人心情忧郁,显得十分可怜。经探问才知道她原来是北宋宣和殿小宫女,被掳至此。 ①写小宫女从北宋高贵的宫女一下跌为异国大臣家伎 。

杏帘在望

贾宝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1、贾宝玉的诗出自于《红楼梦》当中的哪件事情?

2、请简要对比这两首诗中的燕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情感的不同。

这个情节是,贾元春回家省亲,在大观园考察贾宝玉和众姐妹的才华,让每个人都写诗,林黛玉觉得意犹未尽,所以替贾宝玉写了一首,并且夺得了桂冠,就是这首杏帘在望。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容貌倾城倾国,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学  诗

《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学诗。

她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方法是正道:

先树立超然物外的眼光和境界,再谈创作。

然后学习杜甫的七律,就是重格律、讲规则。

李白的作品是在规则之上的逍遥游,是诗歌个人情感抒发的最高境界。

林诗:

是借景抒情,借梁间燕子在檐前繁忙的景象,来表达对国泰民安,百姓富足的盛世的歌颂。

吴诗:

用典,化用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达国家灭亡,大家族纷纷衰败的感慨。

雁与燕作为诗歌意象的区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从功用上,鸿雁用于传书。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燕子

人们通常观察到的现象是:

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筑巢繁殖。

1、表现春光的美好

2、传达惜春之情

3、表现世事变迁、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

四、鹧鸪

结合《知识清单》已學诗词,自编一个意象对比试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鹧鸪

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注:游子思乡)

教材: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家国沦亡、收复无望的悲痛)

教材:《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孤独寂寞的惆怅)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

猜你喜欢

子规杜鹃鸟杜宇
子规声声
怀屈原
谁说得对?
巫山一段云·石榴花
光荣的“逃婚新郎”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杜鹃鸟的损人利己行为
宣城见杜鹃花
昨天
杜鹃鸟(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