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祠记

2022-06-21王守仁

月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修整博山天子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a,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事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b,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

曰:“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

曰:“斯祠之肇也c,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d,举之而不敢废也。”

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祠e,唐之人盖尝毁之f。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毁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烏,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g?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益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焉尔,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h,不格奸。”瞽瞍亦允若i,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j,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

焉k。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l,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阳明先生集要·文章编卷二·记》)

a 灵博之山:在今贵州黔西境内。 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为舜的同父异母弟,与其父瞽叟多次谋害舜而未遂。舜继位后,不计前嫌,仍封象为有鼻国国君。

b 宣慰:即宣慰使,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此职,由当地土人世袭,掌管该地区军政事务。 安君:指安贵荣(1451—1513)。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袭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执贵州宣慰使职二十余年,其间励精图治,屡建战功,政绩卓著,是一位深受百姓敬仰的官员。

c 肇:开始创建。

d 禋(yīn)祀:指祭祀。禋,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

e 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北。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立了祠庙。

f 唐之人盖尝毁之:唐代元和年间,道州刺史薛伯高曾将象祠拆毁。

g 干羽:古代的两种舞蹈,干舞和羽舞。据《尚书·大禹谟》载,舜命禹征有苗,三月未成。舜则用文德感化,于两阶“舞干羽”,表示停止战争,推行礼乐教化,于是有苗归顺。 格:来,引申为归附。

h 烝烝:淳厚的样子。 乂(yì):善良。

i 瞽瞍:眼盲无瞳仁。这里指舜的父亲,又称瞽叟。 允:信实。 若:和顺。

j 弟:通“悌”,敬爱兄长。

k 管、蔡: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周武王死后,管叔和蔡叔叛乱,被周公率军平定。

l 《周官》:即《周礼》,记载了周代的制度。

灵博山上有象的祠庙。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象当作神来祭祀。宣慰使安贵荣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写一篇记。

我问道:“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

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

我问:“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

宣慰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过程,大概没有人知道了。然而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象并诚心祭祀他的,不敢废止。”

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是不孝,作为弟弟就是傲慢。在唐朝就已经开始废除对象的祭祀,可是还存留到现在;象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君子喜欢某个人,便会连带到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而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死时,大概是在舜用德政感化了苗族之后吧?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件事能够看到舜的品德高尚,已经深入人心,他的恩德广泛且持久地流传着。象的品行不端,大概只是他初期的表现,又怎么知道他后来不被舜感化了呢?《尚书》不是说:“舜能用孝道使全家和谐,全家人淳厚善良,不干坏事。”舜的父亲瞽叟也确实和顺了,说明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仍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修养品德,不断上进向善,就不会走向邪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看来象确实被舜感化了!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象的封地,这样象就不能为所欲为了。”这大概就是舜深切地爱护象而且仔细地为他谋虑,用来帮助辅佐他的办法也很周全啊。不然的话,像周公那样圣明的人,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却还免不了身败名裂。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他能够任用贤人,安于自己的职守,把恩泽施与百姓,因此他死了以后,人们才会怀念他。诸侯下属的卿,由天子直接任命,这是《周礼》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旧事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被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毁弃象的祠庙,是根据象的前期表现;现在这些苗民供奉象祠,是根据象的后期表现。这个道理,我准备把它告诉给世人,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也还是能够改正的;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遇到跟象一样凶暴的人,也是能够感化和转变他的。

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王,他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被人们赞颂。象是舜的同父异母弟,他在父亲瞽叟的支持下,多次企图杀害舜,但都没有成功。但舜不计前嫌,继位后仍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在我们的记忆中,象是不仁不善的反面人物,没有人愿意纪念他,唐朝人就曾拆毁有鼻地方的象祠,可是在灵博山却仍有许多苗人在祭祀象。明正德三年(1508),贵州宣慰使安贵荣顺应苗民之请重修象祠,并请谪居贵州的王守仁作记。于是王氏写下这篇《象祠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文章结构精巧,先以王守仁和宣慰使安贵荣的对话引出作者以及大多数人的疑惑:为什么灵博山仍有许多苗人祭祀象?接着,作者以“我知之矣”引出自己的见解,解答了这个疑问。原来,象之所以被苗民祭祀,是他在舜的感化下能够弃恶扬善的缘故,进而宣扬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也就是说,作者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修身、端正品行,成为正人君子,并以德来感化他人,进而使全天下人都能够改正错误、诚心向善。这个观点符合儒家伦理道德,也是阳明心学思想的体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具有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这一局限性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

(海涛)

猜你喜欢

修整博山天子
底妆无痕
博山“四四席”礼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淄博博山琉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超硬材料砂轮修整技术专利分析
天子当屏而立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
无字碑随想
还看民国博山陶瓷
论北魏西郊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