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种子市场现状及加强种业管理的策略

2022-06-21赵洪波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时期现状策略

赵洪波

摘    要: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项最基础的要素是种子。种子管理水平直接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推进农业朝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种业管理的重视力度。通过提高种业管理的科学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种子市场经济化的发展背景下,由于我国对种业管理的经验不足,因此造成了诸多发展问题。文章分析了新时期种子市场的现状,论述了加强种业管理的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种子市场;现状;种业管理;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1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4.6       文献标志码:A

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对于粮食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农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行业发挥着核心作用。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子行业的发展依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着很大的进步和提升空间。所以在农业发展中,应充分确立种子所具有的重要地位,高效率地利用种子,加强种子管理,构建全面的管理系统,从而解决现存的种业管理问题,确保农民经济效益的实现,不断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1 研究背景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产业就是种子行业。种子行业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民生问题。在农业生产中,种子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源,可提升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生态的发展趋向受种子管理水平的影响,种子管理的质量也关乎着农民的实际收入,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背景下,必须要不断健全种子管理体系,促进种业持续性发展,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的潜力,这样才能维持和巩固我国农业发展,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特点和机遇挑战。因此,对于种子行业而言,要把握时代变革的趋势,在符合现代化背景下提出全新的种子管理要求,革新与转变管理方式,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从而优化新时代背景下种业发展的需求。另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了高品质种子在培育过程中转变具体程序和标准。因此,为了增强种子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成果转化率,就要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各项流程与环节。

近些年,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是为了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这样一来,必须要加强种子管理,推进科学种子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于相关农业企业来说,种子质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效益。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面对种子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技术人员不仅要加快推进新型优质种子的研发和推广,而且还要针对融资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相关企业在种子运营的过程中,要重视管理工作的落实,改革与完善种子市场机制,这样一来有助于健康育种目标的顺利实现[1]。

2 种子市场现状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直接决定了种子的重要地位。要想在农业生产中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基本前提是选择优质高产的种子,开展科学的培育工作。对于农业发展而言,种子管理作为一项主要的影响因素,要想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就要把关好种子的质量。种子研发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手段,也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背景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种子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存在较多种子不规范的情况。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种子的质量、标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制订了种子上市的具体要求。但是在当前的种子市场中,所售卖的很多种子类型都无法满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一些小型公司所推出的种子销售类型,常常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所售卖的种子质量难以达标;还有一些企业直接售卖给农民一些没有通过审核检查的种子,由于这些类型的种子并未接受严格管控,所以难以保障其质量安全,使用这些种子进行农业种植,将会直接威胁到种植粮食的安全。在种子市场中,农民经常会选购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不仅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而且销售企业的各项经营手续不齐全,种子通过低廉的价格诱惑农民争相购买。同时很多农民面对种子的质量,不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和经验,在选购种子时,往往更加看重价格方面的优势。因此,如果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选用的种子为假冒伪劣产品,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益。比如,很多商家在售卖种子时,不仅会标榜该种子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价格低廉,吸引农民購买。但如果在实际种植中暴发病虫害,这些种子也无法有效抵挡病虫害,从而造成作物大规模减产,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这些不良商家和企业的存在,使得当前种子市场混乱不堪,影响很多优质的种子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市场声誉,导致农民对种子市场的整体印象较差,使得市场经济水平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阻碍农业顺利发展。

其次,种子企业内部不具有较为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由于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种植,针对相关种子培育方面的企业来说,具有较大数量,但从规模上来看,普遍不具有较大体量。对于大部分种子企业是依靠农作物的常规育种作为主要收入和盈利,所以企业的培育技术较弱。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种子培育技术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针对我国现存的育种企业来说,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技术的普及和规范。在当前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限制了规范化生产企业生存空间的扩大,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存在严重的技术短板,技术上缺少核心优势。为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种子的市场经营环境,一项重要的举措是明确各部门权责。因此,如果企业不具有较大规模,会模糊权责分工,难以保障种子质量,从而无法维持整个市场秩序。

再次,种子市场的监管问题。对于种业的经营管理来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因素。比如,一些企业为了最大化地获得利润,就会尽可能地压缩成本,从而实现更大的效益。企业的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市场规制的正常实行和运转,降低种子的质量,而且在种子市场中,普遍存在育种乱象,会给相关部门开展监管工作造成巨大的压力,激化矛盾;还有一些小型企业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手段,躲避市场监管。为了维持市场规范运作,必须要促进企业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等多方协调和配合。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下,相关管理部门未重视种子市场的监管,在市场中所售卖的种子缺少统一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因此,难以有效控制种子市场,增加了市场调节机制确立的难度系数[2]。

3 种子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

3.1 落后的管理方式

随着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当前的种子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对于种子管理来说,优化完善了管理方式。但是,由于种子的管理发展依然处于初期阶段,所以在管理模式的变革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在具体落实管理工作时,依然以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主。通过行政的方式进行种子管理,所以导致具体的管理责任和权利落实困难。第二,当前很多种子管理部门所应用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这也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单一的销售渠道、产销脱节等,不利于新型种子的推广和应用,会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管理方式存在滞后性,难以保障管理工作的效果和开展水平,从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3.2 落后的质量检测设备

当前,在种子管理工作中,所应用到的质量检测设备不够先进。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推进了各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但是,针对种子管理来说,由于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足,资金也会受到限制;不注重种子质量检测环节,无法引用先进设备。另外,很多企业为了缩减成本,不会及时地更新和升级设备,依然采用旧有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对于具体的种子质量检测工作而言,检测设备直接影响检测的结果和效率以及种子管理质量的水平。所以如果应用落后的质量检测设备,不仅会降低设备的检测能力,而且会导致检测效率低,因此难以保障种子质量。为了高效推进种子管理工作,就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和应用先进设备,及时升级和更新旧设备[3]。

3.3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在新时期背景下,对于种子管理工作而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低下。在具体的工作中,如果人员的素质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到种子质量检测的精确度,而且还会降低管理水平。在检测种子质量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如果管理人员的素养水平较低,不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就会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过程中,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管理工作能否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管理工作定位依赖于人员的管理经验,所以如果人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会影响到管理工作定位的准确性,限制了种子管理工作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3.4 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当前的种子管理工作中,往往在制度方面存在不健全和不完善的问题。要想确保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必须要具有完善的制度作为基本保障。在种子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确立一个科学的监管制度和质量检测制度,那么都会影响到具体的管理效果。由于缺少健全的种子质量检测制度,因此相关人员并未高度重视种子管理,使种子质量检测不符合国家的具体规定和标准,同时使得种子的发芽率、水分、净度等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另外,如果缺少完善的监管制度,面对不断增加的市场竞争压力,很多种子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利润,就会钻制度的空子。再加上很多监管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所以在进行种子经营监管时,常常会存在不足和纰漏,限制了管理质量的提升[4]。

4 加强种业管理的具体策略

4.1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为了顺利落实种子管理工作,就要构建和完善组织市场管理系统。当前我国要重视农业用种问题。在现有法律条文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规定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对种子管理确立一个严格的标准,这样就能保证在种子流入市场前,强化对于种子质量的把控,防止在市场中出现存在问题的种子。为了有效完善和健全种子管理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种子管理法的学习,不断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建设,从而达到一支高专业水平的管理团队,这样才能保障种子管理体系的顺利落实,对于各个种子生产环节加大控制和管理力度,提高种子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从而实现种子高质量、高水平的生产。

4.2 加强种子管理,提高选种的科学性

要给农民提供正确的指导,确保其能科学地进行选种工作。针对种子企业,要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性,避免市场出现混乱的问题。为了保障种子的安全性,提高农民对于当前种子市场的信心和信任度,应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和单位的评估与检查,构建种子推荐制度。相关机构和部门在培育和研发种子时,要在栽培高产优质种子的基础上,集中展示和种植所申报的种子。同时,还要邀请相关的企业和专家,对种子品种展开实际的研究。通过鉴定田间品种,确保所推出的种子品种不仅能实现较高的产量,而且还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对于种子市场所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要加大打击和惩戒的力度,这样才能完善种子市场机制,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销售环境[5]。

4.3 落实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根据种子行业所具有的特点,可以定期开展宣传工作,以广播、培训等多样化的形式,宣传普及种子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条文。要针对非法的种子贸易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加大宣传力度,并开展各种活动,从而提高宣传效果。有效落实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避免农民在选购种子时,受到不良商家的欺骗。让农民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种子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通过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宣传工作能普及种子管理的知识,让其认识到市场所存在的风险问题。

4.4 优化种子管理

首先,要对种子市场加大监管和控制力度。当前,种子品种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扩大了其生产渠道。所以相关部门必須要重视种子市场的监管和控制工作,在明确种子管理标准与条件的基础上,对于种子的使用方法和条件,做到明确的规定,强化市场监管。对于选种工作而言,可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种子质量检测环节而言,要严格检查种子质量。在种植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秉持公平、开放的工作原则,构建现场检测机制,确保其专业性水平。同时,还要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另外,要加大种子生产风险评估分析的力度,确保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都能获得安全、可靠的种子,提升其经济收入水平[6]。

其次,优化种子业务。针对新研发出的种子品种,相关部门要完善与改进登记程序。在种子管理工作中,要全面落实登记制度,并且针对种子市场做好专项检查,定期落实好质量抽检。在引进新品种时,要具有足够的政策和物质支持,构建种子档案机制,完善统一的管理系统,提升种子管理水平。

再次,明确种子管理任务。不仅要严格界定种子的功能,开展有序的种子管理,构建全面的管理系统,深入分析农业的生产状况以及管理情况,而且还要强化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构建一个专门的管理小组,实现高效率管理工作的落实,强化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效地控制种子质量。

5 结束语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因此,在新时期必须要加大对种子管理的力度。在种子市场中,推出更多优质种子,从而带动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焕银,徐艳.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如何加强种子管理[J].中国种业,2022(2):39-42.

[2]严寒.浅析我国种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23-124.

[3]石莉平.新形势下提升种子管理工作质量与效果的具体措施[J].种子科技,2021,39(20):125-126.

[4]苏慧清.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向种业发展的策略[J].黑龙江粮食,2021(9):75-76.

[5]黄正华.加快推进县级种子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思考尝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99-100.

[6]刘金娥.关于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种子科技,2021,39(10):137-138.

猜你喜欢

新时期现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大庆油田企业青工培训的创新思考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