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市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探讨

2022-06-21张莉张国萍沈青萃叶国华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种质资源

张莉 张国萍 沈青萃 叶国华

摘    要:旱粮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质量好的旱粮品种,可以促进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绍兴市特色旱粮作物主要是高粱和花生,产业化程度较高,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阐述和分析了绍兴市主要特色旱粮作物概况、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如何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助推特色旱粮作物产业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13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322.1       文献标志码:A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河口段南岸,农业种植历史悠久,隐藏丰富的、有重要价值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由于长期没有系统的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受生存环境、保护技术等影响,许多品种已濒临消亡,如诸暨紫血糯等。同时,由于城市化推进和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大力推广,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地方特色品种种质资源的极大浪费及消亡。因此,系统地收集、创新、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对夯实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提升绍兴市农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绍兴市特色旱粮作物情况

绍兴市特色旱粮作物主要有高粱、花生和蚕豆等,产业化程度较高,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特色旱粮作物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据统计,2021年绍兴市旱粮(包括大小麦、蚕豌豆、番薯、玉米、高粱等)面积为42 040 hm2,平均产量为4 277.55 kg/hm2,总产量17 980万kg,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的34.15%、22.68%。2021年,绍兴市高粱种植面积727 hm2,花生种植面积4 142 hm2。其中,“小京生”花生种植面积为1 334 hm2、“小红毛”花生种植面积为480 hm2、蚕豆种植面积0.172 hm2。

高粱是绍兴市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该作物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适宜在贫瘠土地生长。近年来,绍兴市大力扶持旱粮作物生产,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高粱生产和需求呈持续增长的态势。高粱籽粒富含碳水化合物,具有高糖、低脂肪、低蛋白的特点,是酿制白酒的极佳原料。绍兴市本地高粱以诸暨“同山烧”白酒的酿造为主,并已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绍兴市高粱主要分布种植于诸暨、上虞、嵊州、新昌辖区内山区和土壤较为贫瘠的区域。

花生是豆科作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生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高于鸡蛋,主要种植于绍兴市新昌县和嵊州市。在新昌县内种植称新昌“小京生”花生,嵊州区域内种植称“小红毛”花生。其中,“小京生”花生作为绍兴市新昌县特有的名、特、优传统产品,其老熟果多用来炒食,口感酥醇,独具香味,是浙江省优异花生种质资源。

蠶豆是绍兴市重要的小杂粮作物之一,是冬季主要食用的豆作物,在绍兴市各地区均有种植。蚕豆蛋白质含量较高,富含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现代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是富含营养及蛋白质的粮食作物和动物饲料。由于蚕豆有固氮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因此,绍兴市许多地区的农户也将其作为重要的前作作物,改良土壤的同时增加经济收益。

2 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

2.1 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绍兴市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多年来一直开展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保护相关工作,分别于2008年、2015年、2020年开展了全国和全省性的种质资源普查行动。此项工作开展以来,绍兴市集中精力,摸排现有分散保存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育种中间材料和野生种种质资源情况,进行清理整合,统一编目管理。依照粮食作物类、豆类和其他作物类、瓜菜类,分别对其基本特征特性及基本信息开展登记,全市共计调查登记110份种质资源。

2.2 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情况

近年来,绍兴市种子管理部门收集了各类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共计36份,还对“小京生”等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和保护等工作。同时,将重点资源送省级相关资源保护圃进行种质保护。此外,绍兴市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诸暨市浬浦建立了15 000 m2的资源繁育保护基地,重点建设水稻、蔬菜、旱地作物等种质圃。

诸暨市为提高本地高粱品种“黑壳高脚白藤拐”产量,以加快产业化发展,申请了8 000万元的本地高粱产业化开发项目,对本地品种补贴1 000元/667 m2。并与科研单位一同开展高粱提纯复壮活动,在本地繁育的基础上,在海南加代繁育,加快提纯复壮进程。

目前,绍兴市已收集地方高粱品种4个,分别为“黑壳高脚白藤拐”“矮棠粟”“九叶红高粱”“十三叶红高粱”,主要分布于诸暨市和上虞区,少量分布于新昌县和嵊州市,其中“黑壳高脚白藤拐”是诸暨“同山烧”白酒酿制的主要原料。当前已收集绍兴地方花生品种3个,分别为新昌“小京生”花生、嵊州“小红毛”花生、新昌“麻皮花生”,主要分布于新昌县和嵊州市。已收集绍兴地方蚕豆品种为“上虞田鸡青”和“铁沙蚕豆”主要分布于上虞区。其中,“黑壳高脚白藤拐”、新昌“小京生”花生、“上虞田鸡青”均已于2011年入选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浙江省农业厅公告,2010年第5号),已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并建立了种质资源种植圃。

2.3 种质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情况

绍兴市本地高粱品种“黑壳高脚白藤拐”主要分布于诸暨市,以酿造白酒为主,尤其诸暨“同山烧”白酒酿造已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调查显示,目前诸暨市同山镇共有4家规模酒企、近50家酿酒小作坊和700余家酿酒散户。其中,诸暨市3家高粱酒加工企业开发壶装15元/kg、醉美人简装150元/kg、醉美人精装300元/kg,市场销售旺盛。近年来,绍兴市涉农部门建设千亩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农作制度创新示范,实施油菜-高粱轮作生产,打造油菜花-红高粱美丽田园经济,推动一二三产经济融合发展。

花生是绍兴市传统种植作物,民间多收获老熟果炒食,部分嫩食。其中,尤以新昌“小京生”花生产业化开发成效显著。20世纪以来,新昌“小京生”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展销会,荣获“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还被国家质监总局列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

蚕豆是绍兴市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蚕豆在绍兴市以鲜食为主,其次是加工为茴香豆。茴香豆作为绍兴市著名的传统小吃,以鲁迅笔下描述而闻名。豆皮青黄起皱,豆肉熟而不烂、软而又韧,咀嚼满口生津,极富绍兴风味,受外地游客欢迎。绍兴咸亨酒店日销茴香豆最多达300 kg左右。

2.4 政策扶持

自2014年以来,绍兴市积极推广农作制度创新示范,推广应用春季糯高粱-再生糯高粱、油菜-高粱等旱粮高效种植模式,平均产值173.3~663.3元/hm2,平均纯收益40.2~358.4元/hm2,通过形成生态农业循环链,切实提升了旱粮生产水平。

自2021年起,绍兴市加大对本地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支持种植业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对种质资源繁育保护基地开展本地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及保护工作的单位,给予每份种质资源1万元奖励。对列入省级及以上种质资源圃名单的单位,当年获得省级及以上资金补助的予以等额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当年列入省级及以上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单的单位,给予每家单位10万元奖励。

绍兴市各级政府部门针对地方特色旱粮作物品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近年来,为了助推产业发展,诸暨市财政局和诸暨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高粱种植专项补助方案。2021年,绍兴市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借此契机,诸暨市同山镇将推广种植“白藤拐”这一本地优质高粱品种,以提高“同山烧”的品质。结合当前已出台的《关于印发2021年度诸暨市高粱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案的通知》(诸农发〔2021〕28号),从市财政设立的1 000万元高粱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争取到部分款项,专门用于奖励当年种植“白藤拐”相对集中的农户和基地,以鼓励相关人员开发土地、利用抛荒地等进行连片种植。

新昌县也鼓励当地农户种植本地特色旱粮作物“小京生”花生,并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具体为种植“小京生”约0.66 hm2以上,每667 m2补助350元;林间套种每667 m2补助18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小京生”花生的種植面积,对于该种质资源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 主要制约因素

3.1 对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差

目前,县、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有所欠缺,加之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导致对本区域资源状况不够了解,从而缺乏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同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主要集中在政府层面,社会公众对种质资源相关知识了解有限,缺乏种质资源保护意识。

3.2 地方品种直接利用价值低

传统地方品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品种退化、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商品性不佳等。因此,种植户对于传统品种的选育积极性低。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优良新品种被引进并推广种植。新品种通常具备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许多农民更倾向于种植新品种并逐渐产生依赖,从而导致传统种质资源逐渐消失。

3.3 政府整体投入力度不足

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涉及地域范围广、周期长、难度大,资源收集、基地建设、日常运行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1]。目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开展工作,更多是依靠国家级、省级层面的统一部署,地方政府整体投入较少,无论是人员还是资金调配,以及科技项目上,都未能做到规模性投入。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缺乏日常运行维护经费,导致部分工作内容被压缩,研究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3.4 缺乏种质资源评价鉴定的专业人才

目前,绍兴市依然缺乏种质资源评价鉴定方面的专业人才。种质资源相关工作以收集保持为主,研究人员以兼职为主,收集的种质多以表型鉴定为主,对现已保存的种质资源开展深度鉴定评价较少[2],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4 思考与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推进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

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媒介,向社会各界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有关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引导全社会参与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只有调查并广泛收集、保存各类地方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和开发利用。

4.2 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绍兴市特色旱粮作物品种多为本地传统地方品种,一般种植面积小、经济效益低、科研动力不足。建议政府部门加大特色旱粮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的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扶持政策,引导科研部门和种子企业等做好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的科研工作,最大限度保存其优良特性[3]。在保障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完善种质资源的鉴定、检测、保存、繁种和数据处理、信息服务体系。

4.3 建设特色旱粮作物生产示范基地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基地

在重抓省、市级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基础上,激励县级新建示范基地,形成省、市、县三级共建格局,切实加大对机耕路、排灌设施、农电线路和育秧育苗、贮藏加工保鲜等旱粮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建成一批有规模、设施好、机制活、示范强、效益高的旱粮生产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加强本地特色旱粮作物优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及基地建设,就地保存有市场前景的种质资源,以扩大繁育和生产规模。

4.4 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

加大特色优质资源产业化开发力度,必要时吸收社会资本。依托绍兴市本地种业龙头企业和龙头农业产品企业,开展优质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产业化开发路子。收集、整理、保存优质种质资源,使一些地方优良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构建旱粮全产业链、加快产品加工营销,积极培育发展旱粮生产经营主体。在各级农博(展)会展示展销特色旱粮作物,鼓励与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有效扩大旱粮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力。实行产销一体化,加大产品开发力度[4],同时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可持续性地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

4.5 加强育种攻关及种质资源交流共享

种质资源作为科研育种的基础材料,一方面,充分利用挖掘现已收集的本地特色旱粮种质资源的品种特性和生产潜力,鼓励绍兴市相关科研单位加大研究力度,加强育种攻关,挖掘食、药用价值,为资源可持续开发引导新思路。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种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种质资源登记保护制度,制订互惠共享方案,完善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大交流力度。探索育种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和开发优良的地方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

4.6 加大培训力度,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通过专家授课、业务培训、考察交流等多种模式,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结合绍兴市实际情况,建立旱粮方向的专业人才队伍,负责该领域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

与此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考核机制,对于从事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5],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个人和社会团体给予一定补助,充分调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更多优秀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特色旱粮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郭盛,禾璐,贾苏卿,等.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8(4):41-43.

[2]徐振萍.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若干思考[J].中国种业,2016(12):25-26.

[3]赵耀,李耕耘,杨继.栽培植物野生近源种的保护与利用[J].生物多样性,2018,26(4):414-426.

[4]姜淑荣,陈丽娟.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成效显著[J].中国种业,2017(4):41.

[5]陈超.丽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探讨[J].中国种业,2020(7):30-31.

猜你喜欢

种质资源
根据萌发率和出苗率筛选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
宁夏外引水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宁夏外引水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云南德宏羊奶果资源收集和评价简报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杨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