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梨树群农业文化遗产现状及发展

2022-06-21孔维府,江鹏飞,李兴佐,王涛

山西果树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

孔维府,江鹏飞,李兴佐,王涛

摘要:梨树是落叶果树,全世界约有35个原生种,东方梨中原生中国的约14种,梨品种很多,其中白梨、砂梨、秋子梨、杜梨和豆梨均原产于我国。统计显示,梨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74个,全国共有梨的地理标志102个。文章介绍了具有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主要的中国古梨树群及其分布,指出经过长期的栽培实践,人为保留下来优势的优异品种有延边苹果梨、鞍山南果梨、皋兰软儿梨、砀山酥梨以及鸭梨等,并总结了其所蕴含的重要的农耕文化价值,包括物种多样性、传统知识和技术的传承以及创新应用,以期为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梨树;品种群;文化遗产

文章编号:2096-8108(2022)03-0001-07中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of Ancient Pear Trees in China

KONG Weifu1,JIANG Pengfei1,LI Xingzuo1, WANG Tao2*

(1.Yantai Institut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 264670,China;

2.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Pear is deciduous fruit tree. There are about 35 native spec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about 14 native species of oriental pear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ear cultivars, including White pear, Sand pear, Qiuzi pear, Du pear and Dou pear. 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re are 25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he pear, 24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rotection products, 74 agricultur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registration products, 102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pear in China. The main ancient Chinese pear trees with the value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ir distribution were introduced. The excellent cultivars of artificially retained advantages were choosen such as Yanbian Pingguo pear, Anshan Nanguo pear, Gaolan Ruaner pear, Dangshan pear and Yali pear after long-term cultivation. The important agricultural cultural value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species diversity,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ancient pear tree; cultivar group; farming culture

全球重要農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的大型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1]。果树多属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生命周期长,经济寿命也长,有的树种可以生长数百年。梨树是落叶果树,全世界约有35个原生种,野生分布于欧、亚及非洲,分类上分为东方梨及西洋梨两大类。东方梨中原生中国的约14种,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即有栽培,野生种类称为樆,人工种植的称为梨[2,3]。梨树多以我国地名出现,如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体现了我国梨树栽培的悠久农业历史和农耕文化。

1中国梨树及其古树群

梨品种很多,其中白梨、砂梨、秋子梨、杜梨和豆梨均原产于我国。梨在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在劳动人民长期种植和选育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名特优梨产品,梨树遗传资源丰富,很多梨树是当地原产品种,而且具有更高的遗传异质性,能够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统计显示,申报梨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74个,共123个,全国共有梨的地理标志102个(见表1)。

国家农业农村部2013年公布首批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以来,已经连续评选5批次累计118个项目入选,其中果树类35项,梨占4项,分别是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吉林延边苹果梨栽培系统和四川苍溪雪梨栽培系统。正在公示的第6批名单中,莱阳梨以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之名入选[4],这是一项和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命名相似、不突出梨品种而突出古梨树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与地理标志莱阳梨名称也有差别。6207AFE3-8D1F-45A4-8CED-373102630A5D

资料显示,很多梨古树群树龄老、数量大,是我国农民在当地特定风土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栽培实践,人为保留下来优势的优异品种,如延边苹果梨、鞍山南果梨、皋兰软儿梨、砀山酥梨以及鸭梨等(见表2)。

2中国古梨树群重要特征

2.1莱阳梨

莱阳是山东省梨的主要产区,所产的梨约有20多个品种,统称为‘莱阳梨,而以茌梨为代表品种。调查显示,茌梨占莱阳所有品种株数的85%以上,其次是香水梨占10%。其余品种占不到5%。莱阳梨虽是统称,但是更多专指莱阳特有的茌梨[5]。

清康熙《莱阳县志》记载:“梨有香水平桑铁皮诸种”,但并没有提及茌梨。1935年版《莱阳县志》“茌梨,莱梨名驰南北,为果品中上品者指此,相传邑人于茌平得来。但是同时期《茌平县志》“并无此梨记载”。1912年,日本人恩田铁尼博士考查莱阳梨,将其嫁接到日本,并在《果树栽培学》中称为慈梨。自此开始,包括后来的教科书等文献资料的书面名称中,莱阳梨一直有‘茌梨和‘慈梨两种表述。

1951年,果树学家孙云蔚指出“槎子梨与青岛恩梨、莱阳茌梨,恐均为同一品系”。1980年代,果树栽培专家广泛调查指出,分布在山东各地的槎子梨、金香梨、冰糖子梨、恩梨、歪把糙梨在形态特征、生物特性上,与莱阳茌梨均属于茌梨系[6]。

在茌梨系中,‘槎子梨‘歪把糙梨‘金香梨近亲而同源,外形和特性相似,都是通过槎子接穗繁殖,即先选取优质梨树枝的槎子作接穗,再将其嫁接到杜梨苗基部削成的槎子上,因此,很多地方称其为槎子梨,也会写作茬子梨或茬梨。推测可能有人将“茬”写成“茌”或将“茬”读为“茌”,从而逐渐形成‘茌梨称呼和写法。而在莱阳方言中没有“chí”(茌)音,而是将“chí”发音为“cí”,从而逐渐形成了慈(音cí)梨,而慈梨称呼很好地将慈孝祥和文化融入其中[7]。

莱阳梨主要产自莱阳市境内的清水河和蚬河两岸的沙滩上,尤其照旺庄镇所产的茌梨最有名。照旺庄镇是莱阳茌梨的核心产区,包括西陶漳、芦儿港、逍格庄、北芦儿口和叶家泊等村庄外都有400 a以上的古梨树,形成古梨树群[8]。2012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使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2延边苹果梨

延边苹果梨是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主栽的优良品种,果形扁圆,果面带有点状红晕,酷似苹果,故名苹果梨。是由1921年从朝鲜引种6棵梨的接穗,与龙井市桃源乡小箕村的耐寒山梨嫁接而成的,当时仅成活3棵,后经几代人的精心培植,不断选育成为适应高寒地区的优良品种。如今已形成延边苹果梨、黑龙江东宁苹果梨、内蒙喀喇沁苹果梨等知名的地标产品[9]。

2.3鞍山南果梨

南果梨是鞍山地区特有的水果产品,又称“鞍果”,原产于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据《中国果树志第三卷》记载,现南果梨树母株仍生长于此。1986年经中国果树研究院权威专家鉴定,该树被认定为南果梨祖树,自发现至今已有150多a历史,是仅存的一株自然杂交实生苗南果梨树。苹果梨是保留了古老的实生种母树,并嫁接扩繁形成鞍山南果梨、海城南果梨等地标产品[10]。

鞍山南果梨皮薄肉厚、果肉细腻多汁、香味浓郁,是中国“四大名梨”之一,被誉为“梨中皇后”,曾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金奖,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名特优品种。

2.4皋兰软儿梨和兰州冬果梨

皋兰软儿梨和兰州冬果梨是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的20几个土产品种中两个,古梨园是黄河文化孕育的杰作,与什川段黄河流域的变迁是密不可分,也是当地梨农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世界第一古梨园”。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树9 000多株,面积达266.67 hm2,古梨树大多在300 a以上,至今仍然硕果累累[11]。

其中软儿梨最有名,是严冬季节深受人们喜爱的梨中珍品,经过冬季冷冻后解冻再食用,而且可以反复多次冻融后食用,冻融使其所含成分发生变化,由秋季采摘时的酸爽变得甜美可口。在梨品种中,软儿梨和南果梨都是个小的品种,可以较快速冷冻和融化,从而形成“冻梨”冻融后再食用方法。

2.5砀山酥梨

砀山酥梨原产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是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在当地具有3 000年的栽培史。明万历修编的《徐州府志》已有“砀山产梨”的记载,可见400 a前已形成规模。在砀山县良梨镇郭庄村有一株306 a古梨树枝繁叶茂,获称“中国最美古树”[12]。

砀山酥梨果实硕大,黄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是我国果品中的名产,驰名海内外。砀山县因盛产酥梨而扬名,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酥梨第一县。此外酥梨在山东、山西、江苏、辽宁、陜西、甘肃陇东、新疆南部和云南昆明均有栽培,将很多不毛之地的黄泛区变成酥梨绿洲。

2.6鸭梨

鸭梨有河北泊头鸭梨、晋州鸭梨、辛集鸭梨、魏县鸭梨、宁晋鸭梨、定州鸭梨以及山东阳信鸭梨和冠县鸭梨8个地理标志产品,而且在包括上面地标产地以及河北藁城、河间、博野、阜城、肃宁等很多地方都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和数百年的古梨树群。

鸭梨是河北古老地方品种,因其果梗形似鸭头而得名,鸭梨果形俊秀,皮簿肉细,脆嫩多汁,香甜爽口[13,14]。据调查,魏县有400多a古梨树群,传统乡土品种20多个;泊头市洼里王镇和齐桥镇有上万株树龄在近300 a的梨树,阳信县郭村有百余棵树龄200 a以上的老梨树,晋州市孔目庄村东梨园里有400多a树龄古梨树,冠县韩路村有340 a古梨树,宁晋伍烈霍村梨园300多a古梨树,辛集市苗家营村150余a古梨树,宁晋赵羊杯和伍烈霍150余a古梨树,另有河北肃宁和阜城古梨树[15,16]等,一起形成河北-山东黄河故道古梨树群(见图1)。

3古梨树传统农业文化活动的传承

中国古梨树群不仅是杰出的景观,其对于保存农业生物多样性、维持可恢复生态系统和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6207AFE3-8D1F-45A4-8CED-373102630A5D

目前,除了南果梨一株实生古树和甘肃和政啤特果野生实生外,其他梨树已经找不到实生母树,都是嫁接繁殖而来,这一点从很多百年古树主干基部中上部的嫁接口痕迹能看出来,甘肃皋兰什川古梨树、莱阳古梨树和鸭梨古树基部斑驳嫁接痕迹显示了我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可以说古梨树就是“嫁接”这项农业技术的活化石(见图2)。

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544年)的《齐民要术》是我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其第四卷第三十七章《插梨》介绍了不同品种的梨树。古人因为观察到“唯二子生梨,余皆生杜”,即梨的种子只有20%长成梨,其余仍然变成杜梨,基于此古人发明了嫁接技术,贾思勰将其记录在《齐民要术》中[15]。

“当先种杜,经年后插之”说的是种杜梨后1 a再嫁接。“杜树大者,插五枝;小者,或三或二”说的是干粗杜梨可以多嫁接5个枝条,而干细的可以嫁接3个或者2个枝条。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中的古梨树嫁接痕迹即显示了这种嫁接方法。而莱阳梨古树几乎均为一砧一穗嫁接。《插梨》中介绍的嫁接管理技术和现代教科书中的嫁接几乎完全一致。一株株形态各异的古梨树就象中国农业技术的一枚枚活化石,展现了我们悠久而灿烂的农业文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实践游学和游客。

梨树的喜光特性使得古梨树内膛空虚而没有枝条[16],古梨树虬枝盘绕,梨农充分考虑“插梨”嫁接技术和梨树特性,对内膛缺少结果枝的梨树“见缝插针”,将品质优良的其他树上的1 a生枝嫁接到老树干上(见图3-5),从而形成光效更高的古梨树叶幕,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这使得古梨树持续枝繁叶茂,不断焕发生机。

除了梨树嫁接技术的传承,很多名优梨种在生产过程中都形成其独特、彰显品种特性的农艺措施。如甘肃皋兰古梨树的“天把式”技艺,莱阳茌梨的掐花儿操作技艺。俗称“掐花儿”这项措施,更确切讲的是切萼,即将刚刚谢花的幼梨小果萼段切掉。据传已经应用上百年,起初梨农切萼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治果园中的一种梨实蜂,即通过切萼去掉梨实蜂产于莱阳梨花萼部位的虫卵,这项旨在预防梨实蜂蛀蚀莱阳梨的措施改变了梨本身的形状,形成莱阳梨固有的特点,让莱阳梨成为现在公认的外观。掐花儿也成为莱阳梨管理中必要的操作。并且随着管理推进,梨农又发明了掐花儿剪,并一直沿用至今,从技术变革到工具创新都体现了梨农的智慧(见图6)。

中国古梨树群都是历代梨农在所生活的特定风土环境下,在其所生长的很多原生品种基础上,经过长期管理实践,自然构建了一套可以传承的完整的知识和文化体系,从而形成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古梨树群文化景观,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4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见证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护、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其发掘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共同推进。

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核心是传承,是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体系的传承。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一些古梨园被弃种或挤占,也由于部分地方过度旅游开发而使气势浩大、梨韵幽深的梨园景观面临严峻的挑战。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即以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核心,以筛选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重点,不断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开拓动态传承的途径、方法,努力实现文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但是,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延续和发展的支撑系统,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如何很好地传承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体系,进而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成为重要课题[17]。

参考文献

[1]李文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1):1-6.

[2]腾葳,柳琪,祁国栋,等.我国梨品种资源分布与梨果品质现状[J].农牧产品开发,1996(12):37-38.

[3]罗正德,杨谷良.中国梨栽培和选育的历史与现状[J].北方园艺,2006(5):58-60.

[4]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公示[OL],2021-07-26.

[5]莱阳农学院园艺系果树教研组著.莱阳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0.

[6]邵达元.山东梨树资源中存在一个“茌梨系”[J].中国果树,1980(3):24-29.

[7]初秀勇.莱阳梨新发现[M].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011.

[8]孔维府,杨俊铭,于筱薇,等.葡萄与葡萄酒文化遗产项目及其特征概述[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0(5):72-76.

[9]中国名梨——延边苹果梨.中国农垦[J].2000(11):20.

[10]胡莹莹.生鲜辽宁之鞍山南果梨[J].新农业,2021(6):5.

[11]刘秀琴,张自和.兰州古梨树群调研与保护初探[J].草业科学,2008(10):135-139.

[12]葛德光.安徽砀山“梨树王”获评“中国最美古树”[J].中国果业信息,2018(6):47.

[13]朱建宁.河北鸭梨梨主产区绿色果品生产土壤适宜性评价[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14]李秀萍.中国鸭梨之乡——泊头市[J].河北林业,1995(6):25.

[15]孔雪华,信晓萌.“齐民要术”中的果树营养繁殖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7(10):202-204.

[16]田树华.鸭梨树光秃带的形成和解决办法[J].河北农业科技,1983(2):27-28.

[17]侯冬梅.深入发掘科学保护促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在河北省的发展[J].河北农业,2020(8):44-47.许利平等:7个草莓品种在承德地区的栽培比较试验 果树资源学报2022,3(3)果树资源学报2022,3(3):08-10

收稿日期:2022-02-15

第一作者简介:孔维府(1978-),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科学研究。E-mail:caukong@126.com

*通信作者:王涛(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果树发展理论与技术研究。E-mail:wangt@cau.edu.cn6207AFE3-8D1F-45A4-8CED-373102630A5D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ask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