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生态循环技术在陕西陈仓区的推广应用

2022-06-20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付伟伟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3期
关键词:陈仓出菇食用菌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仝 洁 付伟伟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惠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陈 磊 陈惠宏

宝鸡市陈仓区地处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西部,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年秸秆产量可达19.21 万吨。陈仓区惠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对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技术进行攻关,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秸—菌—饲—沼—肥—果”生态循环产业链技术模式,为秸秆综合利用寻找到新的突破口。

一、技术概述

“秸—菌—饲—沼—肥—果”生态循环产业链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进行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及青贮饲料加工,一是将从农户手中回收的秸秆集中除尘、粉碎、预处理,按标准化工艺流程生产不同品种食用菌菌包;二是对玉米秸秆进行揉丝处理,加入分离提纯的菌种后,用打包机包膜打包,贮存发酵,生产青贮饲料,大幅提升秸秆附加值。出菇后的菌渣按照蛋白质含量等营养要素的不同,实行种养殖化、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分类利用,彻底杜绝秸秆、废菌包焚烧取暖或随意丢弃污染环境的现象,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推进。

“秸—菌—饲—沼—肥—果”惠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图

二、技术流程及要点

1.秸秆基料化利用—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1)原材料初加工。年收购1.5 万吨农作物秸秆,经除尘处理集中粉碎,严格控制粉尘污染。

(2)拌料预处理。通过添加微生物有益菌群将物料微生物发酵,分解木质素、纤维素,提高物料生物转化效率。

(3)工厂化生产。分品种按不同配方将发酵好的原材料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工厂化菌包生产。流程为制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采收分选—预冷保鲜—整理包装—流通销售。通过自动控温、湿、二氧化碳浓度的智能化储物流式菌包中心培养,菌包培养周期同比缩短30%,菌包污染率由原来的15%降低至万分之五以内,按照合作社年产1400 万袋菌包的产能估算,一年节能减排、降低污染节约成本近320 万元。

(4)科学出菇。在农户出菇过程中,采取全程标准化无公害出菇管理工艺技术,并加强监控,确保产品的食品质量安全。

(5)分类利用。出菇后的菌袋统一回收后按照蛋白质含量等不同进行分级利用。

2.秸秆饲料化利用—生产青贮饲料技术路线。

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揉丝处理,加入自行分离提纯的菌种后用打包机包膜打包,贮存发酵,生产青贮饲料,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提升了采食率。

3.秸秆基料化利用—废菌包循环综合利用生产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针对废菌渣、废菌袋可能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合作社经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实现了废菌渣的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及能源化利用,形成了新的农业废弃物循环产业链条,在坚持绿色生产的同时向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要效益,做到了创新发展,解决持续发展的瓶颈难题。

(1)基料化利用。二次使用完的废菌渣+粪源+腐殖酸矿+菌剂+其他,经过发酵处理,生产有机栽培基质和无土栽培基质。菌渣含多种可利用营养成分,经过工艺处理,作为木腐菌和草腐菌生产基料,按照工厂化、标准模块化发酵生产模式,栽培赤松茸、滑子菇等。

(2)肥料化利用。利用羊粪、牛粪、沼渣、沼液、废菌渣及各类农作物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进行有机肥生产,优质低价的提供给周边果蔬种植企业及合作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农田碳汇。目前合作社正在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利用菌渣开发生物土壤调节剂及土壤修复剂,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3)饲料化利用。以杏鲍菇、白灵菇为例,经检测发现出菇后的菌渣仍富含多种氨基酸及食用菌多糖,粗蛋白含量稳定在11.2%,经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作,开发出了生物活性菌糠饲料并已申报发明专利。经过四年的饲喂试验,菌糠饲料在奶山羊的饲喂日粮中最佳占比为35%,肉羊的饲喂日粮中最佳占比为40%,有效降低饲养成本25%的同时,基础羊群的日增重生长率、产奶率明显提高。

(4)能源化利用。秸秆及食用菌污染菌料的无害化处理一直是困扰食用菌企业的一个难题,经与西农资环学院教授合作,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利用食用菌废菌渣发酵沼气的生产技术。通过将沼厕一体化,沼液循环过滤冲厕、菌渣预发酵形成一套闭环洁净能源生产系统,实现环保型无废生产。目前沼气已正常使用十年,主要用于职工生活及部分生产,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原料投入油桃等种植生产环节。而食用菌废菌袋经过集中收集分类、压缩打包后,作为聚乙烯、聚丙烯二次生产原料销售给生产企业,年节能增收近15 万元。

能源化利用流程图

三、技术示范推广

合作社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1.5 万吨。同时农作物秸秆的收购,也间接带动广大农户加入到“小蘑菇、大产业”中来,形成陈仓区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秸—菌—饲—沼—肥—果”生态循环产业链模式在宝鸡市各县区、西安市蓝田县、阎良区、渭南市合阳县、延安市延川县、新疆省伊宁市、甘肃等地示范推广2 万余亩。

四、实现提质增效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高效发展食药用菌生态循环产业链模式将优势主导产业与现代农业示范有机结合,促进了秸秆利用的提质增效。

1.促进资源循环,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社年消耗上万吨农作物秸秆,打造了“变废为宝、点草成金、无废生产、高效利用”的循环模式,实现了减污降碳的协同推进。

2.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经济效益。合作社在粮食主产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提供长期就业岗位86 个,季节性就业岗位800 个。常年大量收购秸秆,可间接带动3 万余农户加入到食用菌生态循环产业链中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3.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产业、精深加工和废物综合利用,可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格局。

4.建立桥梁纽带,有机连接市场。以特色产业为链条,将独立经营的小农户进入市场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合作经营组织与市场对接,辅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引导,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服务,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发展。

猜你喜欢

陈仓出菇食用菌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脱贫攻坚的陈仓启示
陈仓模式实践中的香泉镇变迁
精准脱贫 陈仓实践 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实践模式报道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