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与文化创新: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

2022-06-20吴德群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崇左市花山岩画

吴德群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一、研究的问题与数据来源

目前已发现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共有81 处地点,分布于崇左市所属的一区四县,其中江州区30个,宁明县4 个,龙州县21 个,扶绥县24 个,大新县2 个。[1]39-40其中,位于宁明县明江东岸的花山岩画,是世界上单幅体量最大的一处岩画[2],也是左江流域岩画群中图像最多、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岩画,是左江岩画群的代表。①宁明县文物所提供的《宁明县花山岩画保护和开发现状情况介绍》。本文所指的花山岩画指的是分布于广西左江流域的岩画群。[1]3花山岩画文化,指的是由岩画图像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信仰、岩画艺术风格、绘画技法、颜料及岩画所反映的民俗事象等构成的体系。[3]围绕花山岩画文化,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题论及花山岩画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岩画的内容、作画的年代与族群、作画的材料与技术、岩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岩画传说故事、岩画与左右江流域现存民俗文化的关系、岩画在世界岩画文化中的地位和岩画文化的保护等系列问题。

2016 年7 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岩画文化的开发利用又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概括起来,研究主要有两个层面:

一是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开发问题研究。如黄新宇从旅游宣传和产品开发角度,提出了加大宣传、开发互动参与型的民俗娱乐节庆项目、开发民俗商品、定期举办祭祖大典以及开展真实与模拟相结合的村落民俗旅游等主张。[4]黎遗业、覃朝膺、李彩玉等提出了加强景区保护主体和精品线路规划、培养旅游服务人才、吸引社会资金等观点。[5]梁穆穆、陈锋从主体的审美经验角度,分析了审美对象、审美环境与主体审美态度间的关系,认为花山岩画本身的内涵、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构成了花山岩画文化旅游的硬实力,旅游环境的营造构成了旅游的软实力,两者共同影响着游客的审美态度和审美体验,建议从激发审美主体的积极审美体验出发,进行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建设。[6]

二是花山岩画文化品牌建设及产业化问题研究。覃彩銮认为,左江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骆越族群创造和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开发潜力巨大,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花山岩画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创建花山文化品牌,搭建花山文化产业园平台,通过整合形成统一的产业创新机制,开发系列花山文化主题文化产品或作品,形成新的花山文化产业样态。[3]

针对花山岩画文化的开发,尽管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启发的观点和建议,但不足的是,既有研究多为规范研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和宁明县等各级地方政府围绕花山岩画文化开发所开展的实践探索,且多显就事论事,缺乏对花山岩画文化开发实践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的思考。本文拟以传统文化现代化为视角,以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开发实践为基础,理解其在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中的意义。

本文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笔者的实地调研。2020 年7 月笔者先后到宁明县和崇左市开展花山岩画保护、开发与创新方面的调研。分别与宁明县文物所、县文旅局、县花山岩画管理局、县发改局、宁明县旅游投资公司以及广西花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和崇左市文旅局等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了解了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花山岩画文化保护、开发利用与创新方面的情况。其间,笔者还实地考察了花山岩画景区和宁明县中旅花山游客中心,对景区导游和游客中心旅游商品销售人员进行了访谈。二是网络资料。网络资料主要来源于广西宁明县和崇左市政府网站公开的相关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新闻报道等。此外,本研究还借鉴了有关花山岩画文化的既有研究成果。

二、文旅融合: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开发

花山岩画文化,是壮族先民骆越族群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广西崇左市和宁明县最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崇左市和宁明县将花山岩画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大力开发岩画文化旅游。这里主要从花山岩画文化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实践两个层面对花山岩画文化的文旅融合进行描述。

(一)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开发规划

崇左市政府于2006 年制定了《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①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旅游局负责编制。《总体规划》对2006—2020 年间崇左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崇左市旅游发展的战略和目标、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景区项目开发、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与推广、旅游市场定位与目的地营销、旅游产业体系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城镇、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旅游人力资源等10 多个方面的内容。《总体规划》旨在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崇左市的支柱产业和强势产业,将崇左市塑造成中国南部的新兴旅游城市和中国连接越南与东盟旅游市场的枢纽。

有关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中主要有4 个方面的体现:一是认定了花山岩画文化的资源等级,将花山岩画文化认定为五级旅游资源,属崇左市除德天瀑布群外质量等级最高的旅游资源。二是确立了建设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品牌的目标,计划通过申报花山岩画群为世界文化遗产将之打造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三是明确了花山岩画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向。总体思路是“以花山岩画为切入点,深入挖掘骆越民俗文化,发挥壮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功能”,具体方向包括:(1)利用花山岩画,开发壮族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发骆越文化产品和岩画文化产品;(2)开发历史遗迹旅游产品,通过历史遗址景观,向游客展现骆越文明;(3)开发节事旅游产品,举办中国花山文化旅游节。四是明确了花山岩画景区的性质定位和开发创意。规定花山岩画景区的旅游开发要以政府为主导,以资源为导向,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核心,将花山岩画景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休闲观光品牌景区;创意内容包括举办“中国花山文化旅游节暨古骆越民俗节”;适度开放和通航,整治明江河道;创作“走进花山”音舞史诗;创设花山夜游项目;建设骆越度假村;改造骆越民俗文化村落;建设古骆越乡村观光农业园和骆越手工业作坊园;建设花山岩画立体观景区以及花山岩画异地保护项目等。

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的2016 年11 月,崇左市政府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编制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旅游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花山规划》),《花山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中制定的,是申遗成功后对花山岩画旅游开发目标的提升:将花山岩画景区开发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总体规划》和《花山规划》是2006 年以来崇左市旅游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两个文件明确了花山岩画文化在崇左市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将花山岩画景区开发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的目标,是花山岩画文化与崇左市旅游业相融合的政策依据和实践框架。

(二)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开发实践

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开发,是借助系列项目的实施展开的,从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的项目来看,主要有两大工程:一是打造花山岩画文化品牌,二是建设宁明花山岩画景区。

1.打造花山岩画文化品牌

围绕打造花山岩画文化品牌,崇左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大力宣传、举办花山文化节等,而具有关键性意义的措施就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文化保护概念,最早在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 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提出,指的是从历史、艺术、科学、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级类型,对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以及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花山岩画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保护花山岩画文化、将花山岩画文化旅游打造成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以及促进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意义重大。

花山岩画申遗名称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项目包括3 个遗产区的38 个景观单位。3 个遗产区分别为宁明县明江段的第一遗产区,龙州县左江段的第二遗产区和江州区、扶绥县左江段的第三遗产区。岩画景观单位包含岩画所在的崖壁、所临的河流及岩画对岸台地等特征要素。申遗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和3 个遗产区所在的相关县(区)等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于2003 年正式启动,2016 年7 月15 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结束,历时13 年。[7]申遗的成功为将花山岩画文化旅游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2.建设宁明花山岩画景区

宁明花山岩画景区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20 世纪90 年代初,崇左市旅游起步。随着花山岩画调查、记录整理工作的逐步完成及其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化,花山岩画的文化内涵与价值逐渐为世人所知,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开发也随之提上日程。1998 年,花山岩画被认定为国家级风景区,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得到改善。2000 年,宁明县开始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并出台鼓励发展旅游业的相关政策。[8]花山岩画旅游开发步伐逐步加快。2003 年,为了打造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品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宁明花山岩画景区列为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示范项目。[8]2003年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花山岩画得到有效保护,花山岩画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为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花山岩画景观被成功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开发全面升级。2016 年12 月,宁明花山岩画景区被认定为国家4A 级景区,同时,崇左市决定将宁明花山岩画景区建设成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从目前情况看,宁明花山岩画景区建设主要有5 个方面的内容:举办花山文化节及骆越王节,创作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开发花山岩画系列文旅产品,围绕花山岩画文化开发花山民宿,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举办花山文化节及骆越王节。为了发掘和传承骆越文化,打造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品牌,2004 年崇左市举办了首届花山文化艺术节,此后每年举办一届。2014 年,壮族三月三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广西的法定节日,壮族三月三逐渐成为广西统一的节日文化品牌,花山文化节便与壮族三月三同时举办。2018 年,花山文化节与壮族三月三融合,形成“壮族三月三崇左花山国际文化旅游节”,并成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层面的文化旅游品牌之一。

花山文化节的内容不断丰富。举办初期,花山文化节的活动内容较为集中,主要有民族文艺晚会、专业文艺会演以及书法、摄影、美术、乐器和服饰展览等。与壮族三月三节日融合后,花山文化节的内容空前丰富。以2017 年为例,花山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多达29 项,节日时间持续1 个多月。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发布会,花山文化节开幕式,中国(崇左)-东盟青年贝侬大联欢,山歌擂台赛,东盟情歌汇,百姓广场“天天演·月月赛”,原创歌曲大赛及演唱会,花山论坛,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民族服饰秀,“花山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竹竿舞、绣球等趣味民族体育体验活动,骆越根祖祭祀系列活动,老字号美食大赛及厨神大赛,名特优产品展,山水崇左全国手机媒体三月行,花山文化网络文艺创作大赛,壮乡侨领共庆“三月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专题宣传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社区进广场进公园活动,少数民族参观团观摩活动,民族团结走访慰问活动,等等。[9]

从2014 年开始,在每年三月三举办花山文化节的同时,宁明县还举办骆越王节。骆越王节旨在打造“骆越根祖,岩画花山”文化品牌。骆越王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祭祀大典和骆越文化活动。节日活动中,壮族铜鼓、花山拳、壮族山歌、壮族天琴、壮族迎客礼仪和壮族美食等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集中展示。

(2)创作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花山》是以花山岩画文化为背景,旨在挖掘、诠释和展现花山岩画文化内涵的现代实景剧,是花山岩画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实景剧《花山》由崇左市政府组织、著名实景剧创作人梅帅元创作并导演。该剧取材于骆越始祖神话,讲述了壮族先祖不畏艰难、勇于斗争、守护家园、追求和谐、世代繁衍的故事。该剧2018 年12 月在花山时空剧场首演后,每晚一场(周一、周日为设备检修维护时间)。为了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2020 年崇左市对实景剧《花山》进行了改版升级,改版后的《花山》包括6 个部分:《序幕》《求花》《阿爸战争》《阿妈祭祀》《赤子》《尾声》。该剧将壮族始祖信仰、花婆信仰、祭祀文化、稻作文化、铜鼓、山歌、舞蹈、服饰等壮族传统文化要素和壮族先民赖以生存的生态要素融于现代舞台艺术,是综合挖掘和艺术呈现花山岩画文化内涵的创新探索。

(3)开发花山岩画系列文旅产品。文旅产品的开发,是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据宁明县文旅局介绍,围绕花山岩画文化要素,已开发的文旅产品有30 余种,这些文创产品多以“花山”字样冠名并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中突出使用花山岩画或其他壮族典型纹样。笔者在花山岩画景区珠连码头服务点调研时,对服务点在售的文旅产品种类和创意特征做了大致记录,见表1。

表1 花山岩画文化景区珠连码头服务点在售的系列文创商品(2020 年6 月)①根据花山岩画文化景区珠连码头服务点销售的商品和销售人员提供的货单整理。

(4)围绕花山岩画文化,开发花山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为了发挥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宁明县充分挖掘花山岩画内涵,将之融入乡村扶贫,发展农家乐或花山民宿。2016 年,宁明县制定了《宁明县乡村旅游示范区扶贫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旅游区和星级农家乐创建。2016—2020 年,宁明县累计投入1 亿多元,建成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1 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 个、三星级乡村旅游区5 个、四星级农家乐2 家①2020 年增加宁明县“堪爱一生”农家乐。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0 年第一批广西四星级(含)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名单的通知》,http://wlt.gxzf.gov.cn/zwgk/tzgg/t6504978.shtml,2020-9-30。、三星级农家乐16 家。[10]

其中,与花山岩画文化密切相关的乡村旅游区(农家乐)有宁明县赖江乡村旅游区、宁明芭莱山庄和攀龙山庄,赖江乡村旅游区最为典型。赖江乡村旅游区位于花山岩画景区核心区的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赖江屯,2017 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认定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文件《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公布2017 年度广西四星级(含)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名单的通知》(桂〔2017〕471 号)。赖江乡村旅游开发的基本方式是利用其位于花山岩画景区核心位置和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壮族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包括展演壮族铜鼓、山歌、壮族传统服饰和壮族天琴等民族传统文化、开发民族古法手工制作红糖、开发和生产旅游商品、经营民宿等。

(5)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花山岩画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往宁明花山景区的道路建设和花山景区综合服务项目建设。近年来,为创造便利的花山岩画文化旅游条件,宁明县大力改善交通,修建了花山互通高速、龙峡山隧道、德天至花山一级公路宁明段③参见黄一碧2019 年1 月18 日在宁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宁明县2019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高岭和县城至花山民族山寨二级公路、进城骆越大道、珠连至岜耀公路、南友高速花山景区专用互通以及宁明县城到花山景区的公交专线等。同时,宁明县还大力改善花山景区内的综合服务条件,至2018 年,花山景区新建了6 个停车场和3 个旅游驿站,改造了7 个游船码头,投入了5 艘大型游船。[11]为了推动宁明花山景区的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建设,2019 年,宁明县又完成景区停车场(一期)、旅游厕所以及动感3D 球幕影院等项目建设④参见黄一碧2020 年5 月8 日在宁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宁明县2020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20 年6 月,宁明县又启动了花山岩画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建设⑤参见宁明县人民政府网站《关于宁明县花山岩画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宁发改投资〔2020〕30号),http://www.ningming.gov.cn/xxfbml/zdxxgk/zdjsxm/xmpz/t5524771.shtml, 2020-6-8。;2021 年1 月启动了花山景区综合服务区停车场及配套工程一期停车场等项目建设⑥参见宁明县人民政府网站《关于宁明县花山景区综合服务区停车场及配套工程一期停车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宁发改投资〔2021〕1 号),http://www.ningming.gov.cn/xxfbml/zdxxgk/zdjsxm/xmpz/t7780053.shtml,2021-1-26。。

三、文化创新:文旅融合的文化意义

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开发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为花山岩画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文旅融合对花山岩画文化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文旅融合为花山岩画文化创造了新的环境,推动了花山岩画文化的结构创新;二是文旅融合为花山岩画文化创造了新的表征,促进了花山岩画文化的内涵创新;三是文旅融合推动了花山岩画文化由资源向资本的转换,实现了花山岩画文化的功能创新;四是文旅融合对现代传媒的运用,推动了花山岩画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一)文旅融合为花山岩画文化创造了新的环境,推动了花山岩画文化的结构创新

文化,都是特定环境中的文化,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看,文化与其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文化的总体结构。在此结构中,文化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功能关系。文化环境的变化,意味着文化结构的改变。花山岩画文化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交通环境的变化。

花山岩画的旅游开发,极大地改变了花山岩画文化的交通环境。2000 余年来的大部分时间,由于交通阻隔,花山岩画文化基本上处于一个封闭的文化环境或结构之中,鲜为外界所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从根本上改变左江流域的落后闭塞状态,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兴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左江流域逐渐由传统社会的文化边缘转变为国际交往与合作的前沿,区域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为了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崇左市提出了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的区域发展战略。发展旅游就是其中的一篇大文章。为了发展旅游,崇左市大力开展基础建设,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基本上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及水运相互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以公路为例,2005 年崇左市公路总里程为4616 公里,等级公路为4130 公里;宁明县2005 年公路里程为974 公里。①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06》“22-1 各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05 年)”第512、563 页,http://tjj.gxzf.gov.cn/tjsj/。2019 年,崇左市公路总里程已达7392 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070 公里、高速公路405 公里②参见崇左市统计局《崇左市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chongzuo.gov.cn/sjfb/tjgb/t5860163.shtml,2020-7-28。;宁明县增至1444 公里③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20》“23-1:111 个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2019 年)”,http://tjj.gxzf.gov.cn/tjsj/。。交通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结构,交通规定了人们的出行空间和交往方式,便利高效的交通为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交流创造了条件。水、陆、空一体化交通网络的形成,为花山岩画文化塑造了一张连接世界文化的网络,形成了一个有利于花山岩画文化与外部文化接触和交流的文化结构。宁明县2016 年接待游客200 万人次;2017 年接待302.18 万人次;2018 年、2019 年分别为500 万人次和703.61 万人次。④参见黄一碧2017 年2 月9 日在宁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宁明县2017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18 年1月18 日在宁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宁明县2018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19 年1 月18 日在宁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宁明县2019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20 年5 月8 日在宁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宁明县2020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游客,为花山岩画文化创造了全新的现代旅游发展空间,建立起岩画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功能关系,实现了花山岩画文化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二)文旅融合为花山岩画文化创造了新的表征,促进了花山岩画文化的内涵创新

表征,这里指的是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表现方式。从本体上看,花山岩画文化反映的是骆越先民的生产生活和观念,其最本真或原生态的表征就是岩画。由于岩画表征具有静态抽象的特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难以被人理解。旅游开发为花山岩画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征创新提供了动力。花山岩画文化的表征创新除了创造了大型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外,还创作了儿童剧《花山传奇》、壮族山歌剧《芭莱·花山》⑤相关数据由广西花山景区管理委员会提供。以及系列歌曲《花山花开》《三千年前的那一条街》《花山葩莱》《岩画情思》《花山等你来》《花山行》《请到花山来找我》《梦绕情牵》《花山故园》《不去花山你去哪》《我的花山》《岩颂》《我在花山等你来》等。⑥系列歌曲数据来源于音乐专辑《壮王山中国花山歌曲精选》,由花山岩画文化景区珠连码头服务点销售人员提供。与此同时,崇左市还不断拓展创新渠道,挖掘和创作网络文艺作品。多种艺术作品的创作,不仅为人们理解骆越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提供了新的表征,而且由于这些表征融入了当今的文化观念与时代精神,因而促进了花山岩画文化内涵的创新。

(三)文旅融合推动了花山岩画文化由资源向资本的转换,实现了花山岩画文化的功能创新

在非旅游语境中,花山岩画文化属于文化遗产或文化景观,具有审美的、历史的、社会的等文化属性;在旅游语境中,作为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的花山岩画,被转换成为旅游吸引物,进入旅游消费领域,具有商品的性质和经济或产业功能,文化资源被转换为文化资本。以宁明县为例,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开发促进了宁明县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2016 年宁明县旅游总消费22 亿元,同比增长73%;2017 年旅游总消费35.89 亿元,同比增长61.16%;2018 年为56.89 亿元,2019 年为79.87 亿元,分别增长57.03%和40.37%。⑦参见黄一碧2017—2019 年间在宁明县各年度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尽管宁明县旅游消费不能全部归因于花山岩画的旅游效应,但主要受其品牌影响。

不仅如此,花山岩画的旅游开发,还具有极大的溢出效应。从花山岩画旅游开发与崇左市全域旅游的关系可以看出,崇左市的旅游发展主要是由德天瀑布旅游和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带动。崇左市和宁明县的文化旅游,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花山岩画景区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这种溢出效应构成花山岩画经济功能的重要层面。

(四)文旅融合对现代传媒的运用,推动了花山岩画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旅游发展依赖高效的宣传,现代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和网络,为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宣传提供了便利,并成为花山岩画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仅以花山文化节的宣传为例,作为花山岩画旅游重要内容的花山文化节,几乎每一届节日开幕之前,崇左市政府都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花山文化节,宣传花山岩画文化。文化节过程中,很多活动都会安排现场直播。如2017 年的花山文化节,文化节新闻发布会由新华网全程直播,开幕式由广西新闻网滚动直播。其间安排直播的内容还有中国(崇左)-东盟青年贝侬大联欢,第八届山歌擂台赛,东盟情歌汇,花山论坛,民族服饰秀,竹竿舞、抛绣球等趣味民族体育体验等活动。为了宣传推介崇左市各地的旅游景点,文化节期间还组织了2017 山水崇左全国手机媒体三月行以及花山文化网络文艺创作大赛。其中创作大赛以“壮族三月三相约看花山”题材,组织广大网民开展网络文艺创作。[9]此外,2018 年6 月28 日,崇左市还成功登陆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盈科旅游集团联合制作的大型城市旅游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花山岩画作为崇左市的名片得以精彩展示。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并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正功能。在崇尚消费和审美化①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将审美化理解为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的从个人风格、都市规划和经济一直延伸到理论的一场美学的勃兴。见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版,第3 页。的大众旅游时代,文旅融合是时代的必然,是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通过与现代旅游的融入,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结构、内涵、功能和活力。因此,文旅融合将加速传统文化的复兴及其现代转化。

猜你喜欢

崇左市花山岩画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观岩画
题花山寺壁
中古时代岩画考古学研究座谈会暨靖远吴家川、平川野马滩岩画群考察活动掠影
美丽画园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崇左市近30年气候特征分析
阴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