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宣言
2022-06-20袁垚
袁垚
《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闭幕词。这篇闭幕词与同一时期毛泽东所著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被人们合称为“老三篇”。“老三篇”因其短小精悍、文风朴实、言简意赅等特点,一经发表就备受人民群众的喜欢,后来被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必读教材,家喻户晓、广为人知。“老三篇”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著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党的思想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愚公移山》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与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紧密结合、以古鉴今,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争取胜利的政治宣言。重温《愚公移山》需要从其写作背景、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加以深刻理解。
一、《愚公移山》写作的历史背景
1.基于同盟国确立战后秩序和日本法西斯的道尽途穷。1945年初,在欧洲战场上,德国法西斯大势已去。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法西斯虽遭重创,但仍负隅顽抗。同年2月,苏联、美国和英国三国首脑齐聚雅尔塔签订《雅尔塔协定》,共同討论战后秩序和对日作战议题。同年4月8日,德国法西斯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争至此结束。随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作战中心向东转移,集中力量对付日本法西斯。此时,日本法西斯已经道尽途穷。《愚公移山》正是毛泽东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国际大背景下而作的一次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讲演,意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
2.出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和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上的节节失利,国内抗战形势发生扭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逐渐壮大。1945年时,抗战已胜利在望,但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前途与命运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国民党蒋介石早在1943年3月出版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就主张战后实行独裁专治。1945年5月,国民党在其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了独裁和内战方针,加之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由扶蒋联共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因素的影响,国民党要彻底将战后的中国引向黑暗。相反,中国共产党是要谋求和平、民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前途。为此,《愚公移山》作为党的七大闭幕词也是出于抗战胜利的时局和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方针的考虑。
3.鉴于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和建立新中国的方案。为总结革命经验,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实现更加光明的战后前景,中国共产党经过充分的准备,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为党的七大作了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和《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这一开幕词和书面报告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下定决心打败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势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方案。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在闭幕词《愚公移山》中,毛泽东在承袭党的七大对国内外时局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排除万难,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到底,去争取最后的胜利,以此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
二、《愚公移山》表达的核心要义
1.弘扬坚韧不拔的团结奋斗精神。《愚公移山》本是载于《列子·汤问》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所讲述的是一位名为愚公的老者,家门前因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出路,于是下定决心全家齐心协力开始挖山。虽有智叟嘲讽,但愚公仍不改其志,最终因其移山的决心和毅力感动了上天,遂命天神将两座大山搬走。就故事本身而言,其所蕴含的不畏艰难险阻、矢志不移、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内涵与秉性,无论是对于个人和集体,还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非常具有激励意义。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上引述愚公移山寓言故事,就是要树立一种积极乐观、永远奋斗的愚公形象,并号召全党同志要以愚公为标杆,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可见,毛泽东以愚公明喻中国共产党人,实质是要求弘扬坚韧不拔的团结奋斗精神。
2.坚定“去争取胜利”的信心。坚定的信心来源于成功的实践。党的七大闭幕时,一方面日本法西斯虽已穷途末路,但仍垂死挣扎;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战力量已日趋强大。为此,毛泽东在闭幕词《愚公移山》中着重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走向失败的必然性和战后国内形势的复杂性。进而在此基础上,表达了“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坚定的信念和充足的信心作为一种重要意识,必然对实现胜利目标具有强大的动力支撑作用。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个时局转换的关键时刻,向全国人民传递这样一种信心,足以彰显其深邃的哲学思维。可见,科学认清形势,把握事物内在规律,从而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对于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精气神足,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发愤图强,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间奇迹。”
3.理顺先锋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先锋队性质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与生俱来的特点。毛泽东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锋队理论,还进一步加以丰富和发展。在闭幕词《愚公移山》中,毛泽东着重表达了,只有先锋队觉悟了,通过每天挖山不止、奋斗不息的工作,才能感动人民大众这个“上天”,进而促进人民群众觉悟,使人民群众将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甘心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这一具有内在关联的论断。在毛泽东看来,一方面,先锋队的觉悟是人民群众觉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愚公不能保持先锋队的觉悟性,因智叟的讥笑而动摇,那么就不能继续移山,感动上天更无从谈起。所以,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首先要有先锋队的觉悟,提升思想境界。另一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才是最终目的。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中国共产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彻底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
三、《愚公移山》蕴含的时代价值
1.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創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从1921年到2021年,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团结奋斗在创造历史伟业中的重大作用。尽管,今天距离《愚公移山》发表已有70多年,但其所指向的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精神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也日益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前行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和坎坷,还有很多“大山”需要攻坚,中国共产党人要从既往的奋斗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团结奋斗的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奋斗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纵观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奥秘就在于有着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作为精神支柱。毛泽东在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强调,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坚定信心,这是要通过给予理想信念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为革命胜利注入激情和动力。当前,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影响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更加严峻,如政治领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经济领域“三期叠加”压力增大,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甚嚣尘上,自身建设领域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等等。因此,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首先要坚定必胜的信念信心、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冷静思考、科学应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
3.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始终贯穿在党的各项工作之中。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实际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此,毛泽东在闭幕词《愚公移山》中要求共产党人,一方面要以先锋队的觉悟促进人民群众的觉悟;另一方面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和阐释党的七大路线,切实贯彻好群众路线。翻开党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也因人民而兴。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或重大历史关头,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站在新起点、迈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还会有很多“大山”要挖,必须践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闯关夺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盐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