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惟有美食
2022-06-20
疫情下,如何缓解焦虑?如果说健身主要取决于自律,种菜又太过需要耐心和技术,那么美食应该是解压的最好途径——毕竟它还没入口,光凭色泽和香气就能激发大脑的“奖赏效应”,分泌传递兴奋和愉悦的多巴胺。
无论是“民以食为天”的老话,足不出户时朋友圈层出不穷的各路“厨神”,还是3月以来酵母、面粉、空气炸锅、电磁炉等DIY食材和小型厨房家电60%以上的环比营收增幅数据,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下厨房已经成为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最热衷的一件事。
疫情期间,邻居们的投喂温暖了人心。图/ 受访者提供
汪曾祺说,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从3月中旬开始居家办公的Vicky近来对这句话深以为然。身为一名“把加班当饭吃”的90后游戏公司码农,她原本的一日三餐几乎都由要什么有什么的园区食堂包办,或者干脆叫外卖。然而,当所在小区开始封闭管理后,她突然发现,自己独居的出租屋里连口能煮饭的锅都没有,更别提电饭煲了。她没想到的是,平时不过点头之交的邻居对她开启了“投喂”模式。
今天是楼上姐姐做的榴莲巴斯克,明天是楼下小哥的手冲咖啡,后天的菜单则已早早被对门阿姨的上海炸猪排“预定”了……为此她甚至专门在朋友圈开启了名为“Vicky今天被投喂了吗”的固定更新,大晒她热心而又万能的“厨神”邻居们。社会面“亲邻”了,Vicky远在旅顺老家的妈妈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忍不住调侃她:“社交恐惧症似乎不治而愈了嘛!”
知女莫若母,现实生活中内向到近乎“面瘫”的Vicky的确已经走出了社交的第一步。拿到公司发来的丰厚大礼包后,她第一时间将不易保存而又稀缺的蔬果消毒分装,送到了那几位热心的邻居家门口。同时,“手速不错”的她还主动承担起了替楼里一户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独居老人抢菜的重任。
在Vicky的故事里,因食物而缔结起来的情谊,使得每一口食物变得更加美味。此前,在上海居家的美食圈KOL“文森特别饿”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亲手做的瑞士卷,并附文表示要“做一个有用的邻居”。熟悉他的粉丝都知道,以料理TOP1成绩毕业于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的他平时鲜少做烘焙,这次“出山”显然是为了造福因疫情而买不到甜品的邻居们。此举或许也正应了他做美食新媒体,分享中西经典菜式的初衷——愿你的生活永远有美食相伴。
如果说,美食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分享食谱的形式,把美食的力量传递给了更多人,长居上海的法国主厨广坦(Corentin Delcroix)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3年前,当时30岁出头的广坦开始在微博以视频形式分享自己的菜品和食谱。4月初,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不少居民出现了物资紧缺的情况,看着此前一些“快手菜”下面明显增多的粉丝留言和成果反馈,他开始有意识地分享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用简单的食材制作美食。比如,用鸡蛋、牛奶、白砂糖就能制作的餐厅级甜点——空气蛋白霜,不需要烤箱和空气炸锅就能做出的新手蛋糕——可丽饼千层,热一热、揉一揉就能自制的芝士——马苏里拉奶酪,还有更多接地气的中式美食——生煎包、凉皮、素蟹粉小笼包、毛血旺、自制腌酸菜等等。在这些分享后,总有粉丝调侃他最近“发型没了”“胡子长了”“运动太少长胖了”,但最让他会心一笑的还是那句带着感叹号的:学会后已经吃上了!
对于热爱美食的中国网友来说,这位帅气、阳光的法国主厨早就是熟悉而亲切的老朋友了。不光因为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娶了中国太太、上过多档电视综艺,更因为他有着一个“中国胃”。像皮蛋、腐乳、鸭血这些大多外国朋友无法接受的中国食材,居然都是他无法割舍的挚爱。他还热衷于将中国民间美食的做法和西餐结合为创意融合菜,比如用豆腐做成的巧克力慕斯,用粢饭糕做成的小龙虾挞,都是令食客们趋之若鹜的网红菜。
为什么放弃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工作,转而来中国发展事业?这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问他的问题。不过他却笑着告诉笔者,“事实上是中餐让我爱上了做菜”。
原来,广坦的大学专业是工商管理,在中法两校间的交换生项目中来到了中国北京,没想到的是,从小吃正统法餐的他不光爱上了中餐,还爱上了做菜。回到法国后,他毅然更换赛道,在法国保罗·博古斯酒店與厨艺学院系统学习,而后成为了一名厨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母校希望在中国开办分校、扩大影响,语言无碍又懂经营的他顺理成章地成了候选人。出于对上海创业环境的认可以及对中国的喜爱,他没做犹豫就答应了,并在上海生活至今。
如今的广坦在上海经营一家餐饮管理企业,主要为新开餐饮企业设计菜单、菜品。此次疫情突袭上海后,和所有普通的上海市民一样,他和太太还有他们可爱的柯基犬Remi一起开启了居家模式。
疫情期间,法国主厨广坦开始有意识地分享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用简单的食材制作美食。图/ 受访者提供
居家期间,在家用美食治愈家人的广坦。图/ 受访者提供
谈到此次疫情,他最大的感触是“团结”,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暖心故事几乎每天都在身边发生,“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大家会非常主动地去照顾他们”。
相比很多人遭遇的物资紧缺,身为厨师的他坦言这方面没什么困扰,但居家生活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按下暂停键、偷闲慢生活,相反,他正为他身处餐饮行业的小公司操着心。“封控对我们还是有挺大影响的,设计的菜品不能进专业厨房操作,也不能让客户尝到开发的菜品,更不能去项目所在地实地考察,但我们还是需要付房租和工资。”
居家生活虽然算不上平静,但广坦仍对生活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还参与到了帮忙派发物资的队伍中去。正因如此,他在看到一些外国网友对上海甚至对中国的不友好评论时会觉得“很难过”。
他告诉笔者,2020年新冠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后,法国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大流行,“我法国的亲戚朋友几乎都感染过”。对比法国、美国的大量死亡人数,中国彼时的防控政策令他感到十分安心,所以这次上海采取静态管理措施时,他也表示了理解:“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如果封控一段时间能保护更多老人和孩子的生命,那是可以接受的。经济方面造成的影响已经无可避免,大家也都在讨论如何去平衡防疫和经济之间的问题,但我想还是应该由专业人士去解决,相信他们会有好的方案。”而他所能做的,是继续通过食谱的分享,让更多人走进厨房、多下一次厨房,用美食来传递陪伴,还有单纯又真挚的爱与美好。或许正因如此,他向笔者透露,近期正在写自己的菜谱。
“本来一直有写书的计划,却没有整段的时间投入,正好居家给了这个机会,等恢复的时候初稿应该也会完成了,到时候一定要去最喜欢的那几家餐馆,跟朋友们约饭、喝酒、聊天。”他这样说。看来即便是法国大厨,渴望的也不过是一缕人间烟火。
在城市静态管理期间,上海居民的各种经历中,“12罐可乐换出一个超市”和“全小区为绝症患者接力制作生日蛋糕”的真实故事都广为人知。继口罩和消毒水之后,制作蛋糕需要的酵母和面粉一夜成为稀缺产品,“肥宅快乐水”可乐更是索性走上以物换物的食物链顶端,变身“硬通货”。
以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之所以能在疫情居家期间再度走上神坛,很难说背后没有相关企业顺势营销的推动,但无论如何,甜食在味蕾上绽放的满足感,的确是其他滋味都难以企及的。
在本该明媚却因疫情而变得阴郁的春天里,我们格外需要温暖甜蜜的食物去唤醒忧虑的心灵,于是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都变成了甜点师。尤其是与科学实验相类似的烘焙,既解压,又消磨时间,成果又总是让人心里暖融融的,所以很多人爱上了烘焙,纷纷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己动手,满足对甜的渴望。
85后中学化学老师朱朱最近除了上网课、备课、批改作业之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烘焙上。非常喜欢吃甜食的她,总是习惯每周五下班时在学校对面的“红宝石”捎上两块奶油小方回家跟父母一起分享。居家期间买不到蛋糕,她一改往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作风,拿出平时给学生演示化学实验的认真劲,给全家人做起了蛋糕,“不管留给自己还是分享给邻居,那感觉都是相当地治愈”。
中国到家零售大数据平台O2OMind显示,面粉、鸡蛋、酵母等DIY食材畅销于各大互联网到家平台,3月营收环比增幅达60%~70%。对此甜点师Cindy认为不难理解:“疫情防控期间大家空闲时间多了,所以更有余裕来尝试烘焙。跟一般烹饪相比,烘焙更需要精准度,所以在做甜点时必须非常专注。在专注的同时,可以让人暂时忘掉生活中其他烦琐的事情,这也许是做烘焙让人感到解压的原因之一。当把调制好的面糊放入烤箱之后,那种好奇、忐忑、拭目以待的心情,直到最后终于闻到香味、手捧糕点出炉的兴奋,一气呵成的体验会让你一下子上瘾,又成就感十足。”
图/ 视觉中國
甜可以治愈一切,热爱甜食的朱朱对此深信不疑。在无需给孩子们上网课的周末,她翻出一部已经看过了无数次的经典爱情电影,在那个尚是黑白的世界里寻找一丝甜。荧幕里,剪了一头短发而显得益发娇俏可人的女主角穿着一袭干干净净的长裙,手握甜筒冰淇淋,坐在了罗马标志性的西班牙大台阶上,她已经陶醉于意大利冰淇淋的甜蜜,吃得毫无优雅,也暂时抛却了王室身份所带来的责任、义务和烦恼。
朱朱按下暂停键,起身走到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客厅小冰柜面前,从中取出一支昨天刚刚团购到手的巧克力味“可爱多”。
“怎么冷饮不自己做啊?”一旁正帮忙整理她烘焙工具的母亲问。
“自己做的没有外面卖的好吃。”
“等复工了我看你蛋糕也不要再做了,费时间,做一次量还那么大,最后乱七八糟那么多工具还要我来帮你收!”
是的,生活总该有点甜,但对大多都市人来说,最好的,还是能随时随地、想买就买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