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地理劳动教育研究
2022-06-19周鸣
周鸣
摘要: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都重视学生的体育,但是劳动这一方面得到的关注度却成效微弱。于是就有了2020年7月出台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一纲要的出台,直接地推动了劳动进入课堂,从而推动学生在劳动方面的发展。对此,各地教育部门纷纷组织进行研讨,探讨贯彻落实这一条例的最佳方法。各科教师都从各科目特点入手,以其为切入口,将劳动教育深入贯彻到教学之中,这就给了各科教师一个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中地理 劳动教育
引言:劳动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劳动观的树立、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行积极的劳动精神的培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所以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之时一定要把握好这几个目标,从而真正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劳动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属实也是重中之重。在德智体美劳之中最不受重视的莫过于劳动教育,其他的都是一直在反复进行强调的。但是它确实能够影响到所有科目的一项内容。如今看来,劳动教育必不可少,人们也都在强调劳动教育,寻找实行劳动教育的方法。但是却很难找到适合的方式去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这些都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阻碍。我且以高中地理教育为例,谈谈如何将劳动教育引入课堂。
一、利用有限条件,理论还原实践
在地理学中,很多的地理知识都是可以从身边发现的。我们就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之中引用到相关内容,并且对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在课堂上的条件是有限的,可发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想在课堂上实现劳动教育就必须利用这有限的条件来尽可能地还原课本理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挑选简单的、便利的、条件充足的现象去让同学们进行试验;那些条件不具备的,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1]
比如:在学习到等高线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高低等的排序来进行等高线的一个模拟,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观察。把讲台当作山谷,同学们在讲台下按照从低到高,再到低的顺序站成一排。找一个低个子的同学站在讲台上去观察与之相隔好几个人的最后一个低个子的同学。上面的同学必定是在这一排直线上无法看到最后那个学生的头。而中间个子最高的那位同学则可以看见两边所有人,这就是地理中等高线部分的部分内容。这样的表述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看懂。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增强,也能举一反三,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出有关这种现象,这也算是将劳动教育初步贯彻到了教学之中。
二、学校实行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验
在学校进行劳动教育,学校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学校的支持和鼓励,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去进行劳动教育。学校所提供的条件是学生在学校所进行劳动实践的基础,所以要想打造好的劳动教育场地,学校就得通过一定的努力去获得场地,从而为学校的劳动教学事业出一份力。学校的场地肯定是有限的,所以学校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好场地的使用。学校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去进行场地的划分,这样才会体现公平公正、才能使劳动教育的课程有序进行。[2]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地理知识“农业”部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农田,或者对农田进行实验。如果学校经费充足的话,学校可以给每个班级划分一小块儿试验田以供学生们进行实验;如果学校经费不充足的话,学校可以整一块儿试验田、然后划分班次,让每个班级都能用到。学习土壤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学校购买的各种品质的土来了解各种土壤。同时,学生在学习到农业的某些部分时也可以在学校的土壤里种植农作物。这些都是有效的劳动教育,既能学到地理知识,又能进行劳动教育。
三、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
我们进行地理教育时,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来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进行地理学习过后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我们在进行地理劳动教育时,既可以在劳动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又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劳动中。只有将地理知识与劳动教育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现快乐学习,才能真正地将勞动教育的效果发挥出来。而且,也只有融入到生活之中,才能切实地学习到有用地东西。
比如:我们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环境”部分的内容时,我们会学习到垃圾分类。因为有环保的号召,垃圾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我们在上课时可以在讲完后让同学们一起戴上手套、利用刚刚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对教室内的垃圾进行分类。而且,我们也可以在课间或者固定的时间对校园里的垃圾进行收捡、分类。这不仅仅是学习到了知识,而且是将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到位了。在劳动教育下学习了新知识,又运用了新知识进行了劳动实践,属实是一个好的方法。
四、结束语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劳动的发展属实是影响全部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其劳动精神、提高其劳动素质和劳动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从深处坚定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只有将劳动教育把握好,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让同学们利用在劳动教育时学习到的精神进行学习时,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同时,只有有了这一优良传统美德,学生们也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我们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相结合、将劳动融入课堂,我们才能实现地理的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文静,綦昕瑶,邱彬.劳动教育视角下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J].地理教育.2022(S1):133-135.
[2]黄雪芹,韩玉奎,汤初胜,张赛.高中地理实践课程中的劳动素养培养研究——以气象局、农科院实践基地考察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