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

2022-06-19陈玉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朗读古诗词初中语文

陈玉莹

摘要:为了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让诗歌朗读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更好地发挥诗歌朗读的教学价值,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认识到诗歌朗读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诗歌朗读的有效运用方法,以助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读

引言:中华文化是历经五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中华人的精神养料。诗歌朗读是以文字为载体,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通过诗歌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诗歌中吸收语言知识,锻炼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朗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诗歌朗读在初中生语文素养培养中的必要性

1.诗歌朗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以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认同感为责任,并且在这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诗歌朗读是中国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朗读古代圣贤留下的诗歌著作,能够让学生了解圣贤的智慧,在诗歌朗读中促进语言文化的吸收、积累与沉淀,以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品味。

2.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记忆力发展处于最佳时期,此时的他们具有“多记性,少悟性”的特点,记忆力开发具有无限的潜能,在这一发展时期让初中生多记忆诗歌文学内容,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大脑记忆储存空间,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到新的内涵,品味到诗歌著作中的深刻意蕴。华东师范大学曾做过一项实验,希望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传统文化诗歌与智力潜能开发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诗歌朗读对于学生的记忆力、学习效率、语言综合能力、理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

1.读通字义,理顺节奏

文通字顺是学生在学习新课时的基础目标,而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今已久,因此在字词方面相较于现代文难度更大。况且古诗词在用字方面讲究高度凝练、声韵和谐,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读通字意,理顺节奏,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在读通字义方面,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先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初读课文,然后采用教师评价或学生互评的方式找出疑难字词;二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后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采用学生互助或教师点拨的方式指正读音;三是借助音频或者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解决字音方面存在的困惑。这几种方法都可以高效地让学生读通字意,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有时,教师也可以从理解字词入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富有节奏的课堂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节奏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通过对节奏感的把握,可以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之中体会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思。节奏和语气略有相同又不尽相同,二者都是基于文章整体把握之上的判断,但节奏更侧重于对文章语言形式的把控,如文章用词的特点,像叠词、近义词、反义词、韵脚;再如句式,像对偶、排比、长短句的结合。

节奏在文言诗词和诗歌的朗读中格外突出,诸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式整齐,采用对偶,同时还善于用近义词和反义词,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节奏感。再如余光中的《乡愁》,全诗结构统一、句式整齐、内容相对,读起来回环往复,犹如曲调般富有节奏。在要求读出节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作品的语言形式进行指点。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致力于营造诗意之课堂,要得其法,成其事,不妨沉潜于基础,以语气、停连、重音、节奏等朗读训练点为抓手,让学生浸润于朗朗书声之中,去歆享文本带来的盛情与美意——正可谓一字一语皆有意,一息一气俱关情。

2.领会意境,读懂情感

古诗词承载的是作者丰富的心境,作者在遥远的年代借助文字营造出朦胧的意境,抒发丰富的情感。千百年后,当读者看到这些古老诗意的文字,于是心生疑虑,试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语文是一门注重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的学科,字音的朗读就极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字音存在变音的情况,例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斜”读作 xia(阳平调值)不是 xie(阳平调值),是由于韵脚、古音等变化,均需要语文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声调的把握、停顿的差异、重音的强调、提问诵读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诵读古诗词。与此同时,在情感方面,因为借助助读系统和之前阅读教学中的诗词鉴赏技能和方法,所以情感上的融入会更加快速,教师可以通过总括诗词中传达的情感等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通感能力,力求在某种程度上和诗人词人达到情感的共鸣。正所谓陶渊明诗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感悟诗意,读出诗境。

结论:总之,诗歌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语文教材在编写中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只会选择诗歌作品中的某一个诗歌章节,或者是将诗歌朗读作为拓展性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以豐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诗歌朗读中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人文内涵,从而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探索诗歌朗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更好地发挥出诗歌朗读的教学作用及育人价值,改善初中的语文教学现状,以助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新建.基于部编版教材视角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J].散文百家,2019(08):232.

[2]林莉.优化策略——提升学生朗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9(64):6.

[3]陈晓玲,李黛岚.浅析余映潮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教学艺术[J].文学教育(下),2019(08):50-51.DOI:10.16692/j.cnki.wxjyx.2019.08.021.

[4]高美珍.如何抓好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9(62):25.

[5]何海荣.关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思考[J].中华少年,2019(22):260.

猜你喜欢

朗读古诗词初中语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