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方法指导

2022-06-19宋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教师应文本

宋超

朗读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它需要学生综合调动眼、口、耳、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来完成。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教学也是一门将词语转化为语音和语义的艺术。朗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

一、在标点符号中读出韵味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尚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大多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可感到抽象符号的认知过程。在朗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句子形式、段落长短、标点符号等加以引导。标点符号是一种看似小但功能十分丰富的语言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掌握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中的独特作用,让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语音的形式加以呈现,以读促情,激发学生独特的朗读感受,让学生将文本的解读外显,使学生的朗读与文本的情感互为表里,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情感转移。

标点符号看似普通,但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生成点断语意、语气变化、意思转化等文本未完成的意义。在低年级教学时,教师应提前向学生讲解句号、逗号、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帮助学生理解陈述句、感叹句和疑问句的不同朗读方法。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一直到路的尽头……”“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一个省略号、一个感叹号将作者内心的丰富和情感的浓烈表现了出来,朗读时对此要加以注意。重视标点符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对作品的感知、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在生活情境中读出个性

教师应将语文学习融入具体情境之中,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趣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是一种心理因素,是直接鼓励人们从事某些活动的内驱力。兴趣在小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小学生大都喜欢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来开展阅读教学,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乐于表现和渴望得到关注的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利用教学情境可以驱动学生展开学习,以情带趣,以趣促情。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扮演故事、寓言、童话中的角色,模仿角色进行朗读,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引导学生情境朗读、深入体验作品的意境有助于师生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不仅可以“动情朗读”,还可以找到声音与情感的联系,渗透与文本的情感链接。这不仅完成了朗读和理解文本的任务,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本质。

三、在示范朗读中习得技巧

示范阅读一般指教师或优秀学生适当运用各种阅读技能,进行示范性的情感阅读。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范例,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让学生近距离感知阅读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的示范阅读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想象。例如在学习《猜字谜》一课时,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文本内容就通过语言和语态展示了出来,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可以感受到朗读的美,理解文本中的情绪波动,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或碰撞。

四、在理解朗读中把握形象

有人曾说:“解释就像解剖,是僵化的;朗读就像赋予作品生命,是鲜活的。”由此可见,在阅读课上大声朗读很重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引导学生用声音重建形象,如诗词中的“啊”让人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意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影响,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是一种理解训练,比如《珍珠鸟》一课用了许多儿化音,教师可示范朗读“雏儿”“蓬松的球儿”,然后让学生去掉儿化,进行对比朗读,从而体会冯骥才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又如《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课文开头:“要不——摔跤。”“是吗?”……“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学生在朗读时要带着人物特有的性格特点,尤其要有童真童趣。

“带着情感朗读”的前提是声音与情感有关,朗读可以打开文本情感之门。让我们带领学生一起朗讀,将声音与情感相联系,通过言语的情感调试,找到有意义的文本建构。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教师应文本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