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研究

2022-06-19文继常周艳

时代金融 2022年6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普惠金融服务

文继常 周艳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基础上,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普惠金融就是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迈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自2005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获得了商业银行的认可,同时被商业银行纳入发展战略中。普惠金融的概念最初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同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我国央行、国开行、商务部等合作,开展“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项目。自此,“普惠金融”频繁出现在我国重要文件中。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责任。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一直以来这部分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较低。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在可控成本范围内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群提供及时、有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目标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另一方面,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是适应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一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能够享受政策红利。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给予了优厚的政策支持,如对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较好的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能够有效调整现有客户结构。目前,商业银行的客户构成相对单一,而普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可以有效拓展客群种类,丰富客户结构,对于商业银行客户构成的改善相当有利。三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能够加快自身转型,提升客户黏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与科技型金融机构的差距[1]。

二、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以特殊群体能够承担得起的成本为他们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合理的金融服务。“普”的含义是扩大金融服务的服务群体,即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客户都能够获得金融服务;“惠”则强调合适,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客户都能够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 [2]。普惠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普惠小微金融业务、消费金融以及乡村振兴等相关业务。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理念与实践不断丰富,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为传统金融服务的提供者,积极拓展金融服务网络,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提升账户普及率,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体系,有效增强了金融服务可得性。

随着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力度不断提升,我国普惠金融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方面,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普惠金融贷款主要包括助学、创业担保、农户生产经营等方面。如图1所示,截至2021年末,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余额为26.5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3.2%,其增速较上年下降1%。在宏观政策的支持,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在此基础设,相关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群体的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如图2所示,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9.2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7.3%,增速比上年低3%。另一方面,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逐渐下降。2018年全年为7.34%;2019年全年为6.7%,较2018年下降0.64%;2020全年为5.88%,较2019年下降0.82%;下降幅度高于2019年下降幅度,原因在于疫情背景下,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该下降趋势在2021仍在保持,2021年为4.98%,低于2020全年的5.88%。金融机构持续让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在持续下降。

此外,在普惠型信贷市场中,有四大参与者,它们分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根据《2021年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城市商业银行的贡献率为14.30%;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贡献率为18.08%;农村金融機构的贡献率为32.47%;大型商业银行的贡献率为35.15%。大型商业银行贡献率最高的原因在于:一是政策指示,国家多次颁布政策通知,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建设;二是指标压力,银保监构建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体系对相关指标作出了要求;三是能力支撑,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业务等实力能支撑起普惠金融建设的重任;四是利率低,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信贷利率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普惠信贷利率[3]。如2019年,五大商业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低于银行业平均普惠信贷利率为6.7%。

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挑战

(一)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较高

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为服务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群体时,通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面临较高风险,这是因普惠金融的特点所决定的。一般而言,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群体通常没有充足的现金流,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其还款能力差,进而导致违约风险高。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业务的服务群体相对而言更平民化,收集客户的相关信息难度较高且成本较大,进而会导致风险难以控制。目前,传统的风险防范系统已无法很好的控制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因而难以顺利开展业务。但也有部分商业银行过于关注盈利情况,将风险抛诸脑后,最终导致风险大量集聚[4]。

(二)普惠性与盈利性存在矛盾

普惠金融的普惠性,更应该是引导商业银行承担发展义务,共享社会资源的理想状态。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本质是改善弱势群体的金融可得性,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范围扩大、银行网点数量增加、贷款利率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要求其在合法合规的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个体金融需求量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还有资产评估困难的问题,这增加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成本,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尤其是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在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和严峻的经营压力下,让利实体经济,但某些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信贷利率低不良高,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普惠金融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普惠金融产品设计上积极创新,丰富了相关产品,但由于没有考虑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缺乏地区特色和场景化安排,导致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产品呈同质化发展,产品契合度低,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符合普惠金融客户群体。商业普惠金融产品的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产品单一,其适用范围和产品特点差异不明显。目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产品可分为三类:一是信用类产品,该类产品主要考察普惠群体在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等;二是抵押类产品,该类产品要求普惠群体以房地产等可作抵押的资产作为抵押物;三是纳税类产品,这类通常按照纳税情况核定额度[5]。

(四)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性仍有不足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补贴的方式,来提高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是否可持续发展,直接决定了普惠金融能否长远发展。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难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基本功能。另外,仅仅依靠国家补贴和银行让利不是长久之路,长此以往会导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背离。同时,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往往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干预,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创新激励和市场竞争的作用,无法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来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与大中型金融机构相比,其独立性较低,产品和服务也相对较少,在经营和盈利方面会面临更多的困难[6]。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普惠金融主要服务于低收入等特殊群体,为了避免违约事件的发生,保证贷款資金能够按期归还,在客户尽职调查环节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强化对客户的评估,将征信有问题的客户筛除,对诚信记录有问题和涉嫌诉讼等情况的客户进行分析,进而采取逐步进入和逐步压退的管理机制。其次,积极开发普惠金融风控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信息挖掘来完善风控模型、更新预警系统,以此来增强监控和预警系统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最终建立适应于普惠金融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风险控制体系。最后,商业银行应主动寻求风险补偿,积极与政府对接,共同打造担保体系为普惠金融发展服务。同时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加强与各主管部门合作,成立普惠金融扶持基金,对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风险补偿。

(二)强化普惠金融政策导向

首先,由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普惠金融的普惠性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应针对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行为,在政策上进一步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其次,针对商业银行投入到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资金,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此来激发商业银行服务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最后,应进一步拓宽目标客群获得普惠金融融资渠道的途径,如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不定期开展的银企对接机制,完善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对一”帮扶机制,以此来更好的满足相关群体的融资需求。

(三)打造差异化普惠金融产品

首先,制定普惠金融产品时要遵循需求导向,深入调研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如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灵活调整贷款金融和贷款期限,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商业银行应结合区域和场景的不同,打造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并以此来服务低收入等特殊群体。最后,商业银行应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积极开发完善普惠金融线上产品,如推出线上质押和线上快贷等普惠金融贷款产品。线上普惠金融产品一般具有操作便捷、审批快、放款迅速和还款灵活等特点,这类产品的发展速度也影响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服务质效。

(四)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首先,商业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助力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要将普惠金融作为一个长期事业。一般而言,普惠金融需要长期付出才能有所成效,在成本投入的时候需要量力而行,不能投入过度,导致普惠金融业务难以持续发展。其次,要防止普惠金融服务过剩的情况出现,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金融需求而定,提出有针对性的普惠金融产品。同时,商业银行的服务供给不能大于客户的真实需求,这样会加重其商业银行的负担,甚至形成金融风险。最后,商业银行要依靠普惠金融业务来提升息差水平,在为普惠金融群体进行服务时,凭借着其拥有的主动权,在资产端提高信贷收益。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吸纳普惠金融群体的存款时,可以凭借其在议价权具有的优势,在负债端有效降低存款成本。未来,随着普惠性金融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息差水平将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 阮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视角下的普惠金融[J].福建金融,2022(03):70-74.

[2] 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让更多人享受现代金融[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0(09):6-9.

[3] 杨荣.普惠金融的发展与评价[EB/OL].[2022-03-07].

[4] 张婕,赵阳.普惠金融发展存在问题及风险防控[J].现代金融,2020(03):39-40+46.

[5] 谢东伸.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当代金融研究,2022,5(02):83-92.

[6] 聂燕峰.银行业普惠金融实践探索与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金融,2021(12):66-68.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区块链技术治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JQN20214204);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委托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WT001)

作者单位:文继常,成都银行重庆南岸支行,硕士研究生,支行行长助理;周艳,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黑龙江省物流企业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与风险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