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研究

2022-06-19武卓卓

时代金融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助力资本

武卓卓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兴则经济兴。资本市场是金融的枢纽,所谓枢纽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叠加俄罗斯乌克兰地缘冲突,在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形势下必须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可以将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激发经济增长,创造社会财富,助力共同富裕。本文从共同富裕的经济学内涵和资本市场助力共同富裕出发,提出了共同富裕对资本市场的要求以及资本市场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建议。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经济学范畴,用经济学知识来定义:富代表财产多,富裕就是拥有的金钱、财务、房产等财产的数量多。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都达到富裕,这种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把富人的财产分配给穷人,而是一种在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允许差别富裕。共同富裕不可能同时、同步、同等富裕。邓小平在《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我们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成员因其受教育程度不同,综合素质能力不同、敬业努力程度不同,对社会贡献不同,最终财富占有多寡上必然不同。事实上,不搞平均分配,承认通过自身努力拥有财富程度的多寡,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要求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唯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传统发展理念以增长为中心,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这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与实现共同富裕高度一致。

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助力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叠加俄罗斯乌克兰地缘冲突,在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形势下,必须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所谓枢纽,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可以将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激发经济增长,助力共同富裕。

近年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直接融资规模显著增长,融资成本下降。据统计,2021年虽有疫情扰动,资本市场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都呈现增长势头,年内500多只新股在A股上市,同比增长22%;IPO募资总额超5200亿元,新股数量及募资额均创历史新高;股票市场全部融资工具包括首发、配股、优先股、非公开发行、增发、并购重组过会率达到95.63%,IPO过会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这和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导向有关。债券融资方面,沪深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规模达16.77万亿元,连续多年稳步增长,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债务融资成本逐年下行提高企业发债意愿。2020年前10个月,中债3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均值为3.19%,去年和前年分别为3.55%和4.49%,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成功落地,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转让试点落地,私募基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在投本金超过8万亿元。

三、共同富裕对资本市场提出的要求

(一)全面推進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并逐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从过去单一、分散的结构逐步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多层次架构。继续利用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度,逐步完善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的发行制度,做好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市场入口关,逐步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介入,逐步完善企业融资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退市制度改革和各市场之间转板制度,让高质量发展的企业留下,淘汰经营不善没有回报的企业,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把好市场出口关。第二,强化市场机制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这本质是由价值规律驱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经济主体符合经济人理性的原则,他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进而形成了竞争关系,而市场竞争又催动各要素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流动,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按效用最大化原则满足购买需求,生产者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生产供应,市场就在需求和供应之间形成了价格变动,根据价格和利益变动引导社会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各经济主体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学习和管理、提升员工技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正是市场机制,促进了生产要素在不同经济主体间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水平。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是经济和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资产市场开放力度,在证券市场、基金市场、期货市场三大领域逐步减少了外资股比限制,促使更多外资机构落地中国;在互联互通方面,沪港通,深港通正式上线并运行良好。2021年以来,境内企业H股融资规模合计达到1481亿港元。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是我们促进国际和国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大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可以提高直接融资量的稳步提升和质的持续优化,推动实现资本、科技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循环。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多层次市场股债融资功能发挥,实现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助力。30年来,中国股市为4000多家上市公司提供了超过16万亿元的融资,有力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了新兴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在90多个行业大类,这些行业成为稳定中国经济的基本盘。2019年设立科创板是专为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板块,为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且满足规范型、科技型、创新型特征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22年成立北交所,为符合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提供融资或转板服务。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式发行,为我国基建行业融资提供了新渠道,也可助力投资者参与基金行业的投资并分享相应的红利。私募基金投资股权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当下宏观经济发展重点突出稳增长,尤其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企业发展和与金融稳定的良性循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把握好资金的入口关,稳步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坚守创业板高新企业的定位,为“卡脖子”工程注入更多资金;建设好北交所,满足专精特新小巨人需求,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引入创新资本,扩大区域性股权市场,完善期货市场品种,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对冲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来应对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助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三)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首先要提高资本市场的供给水平,在资本市场上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这不仅是投资者的需要,也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质量上市公司应该聚焦在优质企业、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减少概念型、资源型公司的损耗,加大对硬科技企业、卡脖子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供给,合理调节供给结构,这是提高资本市场供给侧质量的体现。其次要完善退市制度,生存质量差甚至没有生存能力的企业逐步退出资本市场,释放所占有的资源,使更多的资源流向优质的企业,改善供给侧质量。第三要做好服务,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增加企业直接融资的便利性,缩短融资周期,降低融资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企业融资效率。第四要不断优化投资者结构,过去我国资本市场以散户为主,近年来以公募和私募为代表的机构客户逐步壮大,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快,部分银行、保险和券商等外资类金融机构加入,这些机构在投资能力、投研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第五要加强监管,遏制短期投机行为,降低潜在金融风险,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规避恶意炒作和利益输送,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资本市场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建议

(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直接融资比重偏低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壮大,在服务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必须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缩短企业融资链条,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满足企业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我国经济存量规模较大,过去间接融资占主导,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优化金融结构,提升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经之路,这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在全球暴发新冠疫情后,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保持了经济的领先增长,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向好,实体经济潜力巨大。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重点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拓宽直接融资入口;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直接融资包容性;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夯实直接融资发展基石;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突出创新资本战略作用;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资源头活水。”这也是中国证券会主席易会满在“十四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我们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路径。

(二)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降低高污染和高耗能产业的比重,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企业发展,鼓励绿色低碳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再融资及并购重组等发展壮大。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下,资本市场应该助力发展绿色低碳企业的发展,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发行绿色债券,提供债权类融资;发行绿色指数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或居民财富介入,为相关绿色企业提供长期的资本支持;将技术创新、产业创新、高端科技制造等企业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吸引PE、VC等社会资本介入,吸引社會资源和创新资源聚焦绿色低碳产业领域,提高绿色低碳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的资本循环生态体系;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寻求转型发展,减少高耗能的占比,综合评估后进行结构转型,减少碳排放,降低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丰富绿色低碳金融品种,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市场主体践行低碳和绿色投资。逐步壮大碳排放权等期货品种并完善相关交易制度,吸引更多社会群体和社会资本的关注,鼓励社会资本和私募股权基金增加绿色企业的早期投资和孵化。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充分发挥各地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以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择优将资金注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企业,为小微企业提高融资可得性和提升经营绩效提供了契机。

(三)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助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通过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的提升,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效率,提高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触达,特别偏远和农村等金融基础设施不发达地区,通过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推广。对小微企业、农民、农户等普惠群体,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服务效率从而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抓住长尾端的普惠群体,使得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金融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四)助力居民财富管理

通胀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最鲜明特征,居民通过财富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比以往都更为强烈,我国居民财富管理在提高金融资产配置的需求快速增长。当前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之比超过60%,在房住不炒政策导向下,居民财富管理迫切需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随着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居民财富管理对标准化、净值化产品需求旺盛。

近年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及资产管理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也代表了居民财富管理的步伐在逐步加大,居民财富管理必然追求投资回报,要想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率必然要求国内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经营水平提升,营业收入增长和净利润的提升才能体现上市公司整体创造价值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才能让投资人得到回报。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适合居民财富管理的土壤正在形成。投资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投资国内资本市场,享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将是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  郁建兴,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政治学研究,2021,(3):159-160.

[2]昝秀丽.“十四五”时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六大任务明确 [N].《中国证券报》-2020-12-18.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重点[M].北京:中国发 展出版社,2019.

[4]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李平.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5-14.

[5]董秋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探讨[J].生态经济,2017,(8):129-133.

[6]孙丽文,任相伟.企业绿色转型驱动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跨层交互因素的整合分析框架[J].管理现代化,2020,(2):67-70.

[7]刘磊,夏勇.战略选择与阶段特征:中国工业化绿色转型的渐进之路[J].经济体制改革,2020,(6):108-114.

作者单位:中银证券郑州营业部,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助力资本
助力成功七件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