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特色及启示

2022-06-18王晓丹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美学日本设计

王晓丹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引言

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的现代设计也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设计与美学密不可分,20 世纪50年代,日本成立了专门的美术协会,大力开展美术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日本对当时西方主流的设计理念没有一味模仿,而是先学习后创新,结合本国的特点,在工业、服务、创意等领域全面构建符合自身情况的设计风格,有意识地将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现代世界设计理念相结合,把日本民族的传统美学运用到设计中去,创作出大量的带有浓郁东方美学思想的优秀设计作品,日本设计成功发展为全球设计领域的主力之一。

1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特色

1.1 审美和设计意识的培养

原研哉曾说:日本国民教育从小的审美意识,才是日本设计源源不断的宝藏[1]。日本NHK 电视台的一档针对小朋友的设计教育系列节目《Design あ》,相信国内很多设计领域的人都非常熟悉和赞赏。而就是这么一档幼小教育的节目,恰恰彰显出日本现代设计之所以能走向世界的背后支撑。

一是节目的宗旨思想不是向孩子灌输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对孩子进行设计意识的启发和对设计最终目的的思考;二是各期节目的取材全面均衡的覆盖建筑、工业、平面、服饰、日用等各领域,拓宽孩子的设计视野;三是一档名为幼教的设计专题节目,开播前做了六年的精心筹划和准备,并在开播后得到了诸如原研哉、吉冈德仁、深泽直人、仲条正义、伊东丰雄等日本众多一线设计师的倾力支持。由此可见,日本现代设计能得到世界认可,能成功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并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而是有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努力和积累。

1.2 遵循自然,以人为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国情是国土狭小、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匮乏以及频受自然灾害的侵扰,国民普遍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严谨细腻的生活态度,在设计风格体现出了简约纯朴、崇尚自然、人性关怀的特点。大到楼宇建筑或公共空间,小至平面海报或日常用品,设计理念都表达了符合国情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如专注于幼儿园设计的日比野拓,始终认为崇尚自然、体现人性的设计才是有价值有温度可持续的设计,秉持着崇尚自然的原则和对孩子天性的真切关怀,而不是按大人的意愿去设计,设计根据气候环境来调整建筑的布局,打破了室内和室外,建筑和自然之间的界限,经他之手设计的几百所幼儿园,无一不让人动容动心。又如深泽直人的产品设计,他主张用最少的元素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并提出了“无意识设计理念”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可见之物,重视细节、关注情感,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成就了伟大的产品,才会真正打动用户的心。让这些设计即能“本土化”同时又能“国际化”,在具备实用性的同时又不失艺术性,给人沉静、自然、和谐的美感。

1.3 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扬

日本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其文化传统、美学思想密不可分,而日本的民族审美,受神道教和禅宗的影响为最深。禅宗思想强调直指人性、顿悟明心,以直观形式体悟世界真谛[2]。物哀、侘寂和阴翳,无疑是最能概括日本传统审美的三个关键词,体现在设计中,物哀就是作品充满对自然无限真情流露的心性美;侘寂就是作品以质朴和残缺体悟素简枯寂的韵味美;阴翳就是间接光线产生的幽玄沉静之美。日本的设计美学和思想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极少主义、阴阳美学、瑕疵美这三种别具一格的美学观念在日本设计中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深泽直人的产品设计,山本耀的服装设计,还是原研哉的招贴设计,我们都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自然、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以及他们所追求的宗教信仰、传统美学。

日本著名的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先生,他的众多园林设计作品都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和禅宗美学,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和精髓,突出了静谧秀丽含蓄至极的东方特色。他曾为一座座园林寻找合适的石头和材料深入自然进行研究,创作过程完全沉浸在各种自然元素的对话中[3]。正是这种认真与执着,让他的每一处作品都代表了禅意庭院的水平。图1 石头象征山峦;图2沙粒象征湖海,青石白沙包含了万物;图3 表达意象化的山与水。用白沙梳着波纹就产生了奔流不息的水流,上面分布着几组青石,让人仿佛看到山川岛屿、云雾旋涡,摆脱了四季的更迭,营造出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深邃的禅意。

又如图4 田中一光代表作无印良品的海报,整个画面都是自然取景如图5,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海报构图大量留白,地平线将画面一分为二,简洁的白色与背景浑然一体,将无印良品的“省去多余”的设计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所谓日本设计美学中的极少主义,即空的思想,以最少的元素来展现出最深层次的内涵与最广阔的意境,体现出“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1.4 政府对设计产业的扶持

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得以快速发展,和政府重视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实施有直接的关系。在政府主导推动产业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的现代设计也搭上了快速发展的顺风车:1951年,成立了以山名文夫为第一任会长的日本宣传美术会(日宣美),每年在东京等主要城市举办日宣美展,发掘培养优秀设计师,征集评选优秀设计作品;1969年,综合性设计振兴机构“日本产业设计振兴会”成立,下设8 个分领域设计振兴团体,并在各地设置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对相关设计行业的各机构团体、设计学会、生产企业、评奖展览等单位进行指导沟通工作。

此外,日本政府还不遗余力地投入巨额资金,在全社会范围对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和设计创新方面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这些以政府主导的举措,在日本现代设计高速高效高质的发展进程中无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

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可以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开设的图案教育课程,随后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当时的设计教育课程逐步引入到中国。蔡元培于1917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提出“美育救国”的思想和宏愿[4]。丰子恺、陈之佛等留学海外的一批艺术先驱追随蔡元培回国办学,他们参照日本或欧美的办学模式,创立美术专业学校,培养美学专业人才。一个多世纪来,中国的现代设计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建筑空间、工艺美术、商业服务、文化创意方面都呈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不可否认,在国际性的设计领域,至今依然很难听到“中国设计”的声音,亦即我国现代设计的水平,只能勉强服务于国内的经济文化需求,而无法得到国际性的认同。丰子恺曾在1926年发表《工艺实用品与美感》一文,描述当时的社会美学状态:“回顾向来用惯的我国物品,有一部分是西洋的产物,一部分是东洋的产物……还有一部分是中国旧有而沿用至今的东西,混合而成。混合并非一定不好。混合中也许可以寻出多种趣味。可惜我们的只是‘混乱’,是迎合、模仿、卑劣和守旧的混乱的状态。”[5]针对现状日本设计对于中国设计的可鉴之处:

2.1 传统美学思想的引领

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是综合宽泛的,包含文化、艺术、美学、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中国的文化传承有着太深厚的积淀,丰富的传统元素如何运用于现代设计中,需要对设计理论进行民族性个性化的研究和探索[6]。中日同属于东亚文化,在长期的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日本借鉴了很多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并加以提炼和发扬。而面对当下的中国现代设计,需要设计、美学、文化等多领域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在设计领域共同做好民族传承,合理利用和保护传统文化,妥善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研究探索传统美学引领下的具有高度理性认识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2.2 教育体系的全面培养

随着社会各行业对设计专业人员需求的快速增加,各地高校受市场牵引,仓促设立设计类专业,原有的设计专业也不断扩招,这种表面的繁荣和热闹并没有对中国现代设计的水准起到实质上的推动作用。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一是对美学和设计的教育阶段要下沉,设计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对设计感的认识和兴趣的激发需要很长的过程,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孩子对美术作品鉴赏和评鉴的能力,形成直观、生动的认识,为孩子创设优质艺术学习环境,多方面提升美术教育效能。二是除了美学的通识教育和技术学习,更要注重对回归设计本质的思维的培养。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除了满足实用功能和外观美感以外,更体现着设计师对价值精神和生活态度的传达。设计类专业的教育需要立足自身优势条件,坚持专业特色,以开放兼容的宏观格局,吸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拓宽设计与各学科的交互驱动,把握设计价值的发掘和提升,才能形成较为先进和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我国设计教育的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2.3 设计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目前我国的现代设计一是过度抄袭模仿国外的成功案例,模仿是发展的捷径,也是超越的死胡同;二是以传承与创新为初衷,生硬嫁接中国传统元素,却难以创出设计的实际价值。设计是在用心的观察思考后再进行有价值的表达,闭门造车是赶不出好的作品的。所谓“功夫在诗外”,要想有突破和创新的设计作品,仅仅依赖于电脑软件等工具,在色彩、构成、图案等狭隘的美学基本要素里面找答案恐怕难以成功。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深厚的知识储备、开阔广博的视野和独特敏锐的观察思考,努力汲取各种文化美学知识,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坚持为创造价值而设计的理念,是设计师自我提升设计素养的应有之道。

2.4 设计产业机制的推进和完善

日本的现代设计相比欧洲晚了将近一个世纪,中国的现代设计相比日本又至少迟了几十年。1979年,中国工业美术协会成立,这是目前为止我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支持设计创新事业为宗旨的国家级事业单位性质的行业组织。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提出了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努力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号召。2016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杭州召开,体现了我国政府力量对设计产业的关注和渗透,创建了汇集全球设计创新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探索方向的国际平台。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截至今日,我国以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设计产业机制依然还不够完善,具体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振兴规范依然缺失。我们需要充分认识现代设计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众多社会经济领域将起到赋能和引领作用。我国亦应提高对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视,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价值含量提升,加速推进“创新强国”战略与中国制造“品质革命”,构建“设计+”产业价值提升机制,服务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7]。

3 结语

盘点我国现代设计走过的发展历程,虽然整体上在全球的声音仍不够普遍有力,但也要看到在某些细分领域,不乏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及优秀的作品涌现:建筑设计领域,王澍用砖瓦、泥墙等中国乡土元素,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设计中,向世界诠释了充满我国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平面设计领域,刘圃源在我国传统书法瘦金体的基础上,植入现代书写的审美诉求,是一次把看似行将没落的传统书法重焕生机的成功尝试;服装设计领域,张肇达以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设计体悟,从中国传统民间服饰中积聚灵感,将东方服饰的面料、图案和色彩,与西方现代时装的流行设计完成充满智慧的融合,在世界时尚界的舞台展现了令人着迷的东方魅力。这些成功登上全球设计高峰的作品和设计师,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的现代设计在稳步前进,在逐步向全球展示中国设计的进步。

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处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现代设计发展道路上也充满着未知与挑战,我们应该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充分借鉴日本走过的设计发展道路和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美学思想,在发扬传统的同时兼收并蓄,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扬,对外来文化有效吸收,并与时代接轨,与生活紧密相连,努力创作出更多能引发观者共鸣的设计作品,绘就中国现代设计的宏伟愿景。

猜你喜欢

美学日本设计
日本元旦是新年
盘中的意式美学
探寻日本
外婆的美学
《黄金时代》日本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纯白美学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