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微型平行牵引架在指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2022-06-18刘延子陈树涛张成
刘延子 陈树涛 张成
指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伤和多发伤,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的石膏或小夹板固定难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且固定时间长,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易导致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利用微型钢板等切开复位内固定也难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且骨膜的广泛剥离影响骨愈合。自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笔者利用自制微型平行牵引架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新鲜指骨关节内骨折;②无肌腱完全断裂及严重神经、血管损伤情况;③病例资料完整,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全身严重复合伤患者;②严重基础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1.2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31例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13~60岁,平均31岁;累及近指间关节17例,远指间关节14例;机器伤11例,交通事故伤9例,运动损伤7例,打架斗殴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6 d,平均2.3 d。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已通过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8-02),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消毒铺单后,将1.5 mm克氏针平行于关节面横穿入骨折近端指骨内,距手指两侧约5 mm处将克氏针向远端折弯90°,约平指尖处或略超过指尖处将克氏针两端弯钩开口朝向远端;将1枚1.0 mm克氏针平行于关节面横穿靠近骨折远端处,两端弯钩与1.5 mm克氏针钩连可滑动;于远离骨折远端处平行于关节面穿入第3枚1.0 mm克氏针,距手指两侧约2 mm处将该克氏针向远端折弯90°,于指尖近端,即位置在1.5 mm克氏针末端近端处弯钩开口朝向近端。将橡皮筋套于两个弯钩处,利用橡皮筋弹力克服伸屈肌力量,复位短缩的指骨支架,并通过其牵引力联合关节囊软组织铰链作用复位骨折,C臂透视骨折情况、关节间隙情况,通过改变橡皮筋数量及两侧橡皮筋强度来进一步调整,充分纠正短缩和侧方移位,直至良好复位并固定。
1.4 术后处理
术后予以止痛、消肿等对症处理。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复查情况自行调整两侧橡皮筋强度,纠正短缩或侧方移位等。术后前3 d每日换药与针道护理,之后隔日换药。术后4周开始行功能锻炼,术后6~8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去除牵引架。
1.5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有无感染等并发症,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进行手功能TAM评分。
2 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3.5个月。31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1周,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情况。随访TAM评分:优2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1例患者针道口处浅表感染,通过多次换药治愈,未发生其他感染等并发症。
典型病例:患者,男,52岁,因“摔伤致右手第四指疼痛1 h”入院,诊断为右手第四指中节指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于伤后1 d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见图1)。
图1 A、B.术前X线片;C、D.术后3周X线片;E、F.牵引架外观照;G、H.去除牵引架后X线片;I、J.去除牵引架后外观照,患者屈伸活动度良好
3 讨论
指骨关节内骨折在临床很常见,治疗方法包括石膏外固定、钢板固定、克氏针固定等,各有优缺点[1-2]。石膏固定操作简单,但是复位困难,且难以维持良好复位,常导致指骨短缩或畸形愈合,长时间固定易导致关节僵硬,严重影响功能[3-4]。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软组织破坏大,内固定物对肌腱造成不同程度激惹,术后容易发生肌腱粘连,对血运及软组织的破坏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甚至钢板外露等,影响手术效果;克氏针轴向贯穿固定,破坏邻近关节,影响功能锻炼,骨折块较小时固定困难,影响患指功能,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5-9]。
笔者采用自制微型平行牵引架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它是根据牵引弓原理,利用橡皮筋弹力牵拉及关节囊软组织铰链作用来实现闭合复位,操作简单,复位效果好,无需使用特殊复杂工具,仅普通电钻和克氏针即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可以动态调整,及时有效纠正短缩移位或侧方移位等,利于骨折愈合,并且成本低,减少患者花费。复位时一般闭合复位即可,骨折块移位明显时,可应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或者固定,无需切开复位,减少了对软组织、肌腱的激惹及对血运的破坏,减少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高,且不破坏邻近的关节,可以实现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尤其适用于骨折处软组织条件不佳、污染严重的患者:该类患者如果采用切开复位会进一步破坏皮肤软组织等,对血运进一步破坏,术后出现切口发症几率较大。而采用微型平行牵引架闭合复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保护软组织,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自制微型平行牵引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严重粉碎关节内指骨骨折,闭合复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辅助小切口复位;该治疗方式一般更适用于PIP关节,对于DIP关节来说,远端骨质较小,该装置较难使用,而且对于陈旧性关节损伤,该自制微型架牵引的力量可能不足以使骨折复位。另外,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要大量病例及长期随访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自制微型平行牵引架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动态调节,利于骨折愈合,是一种疗效可靠、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