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22-06-18马笑岩
马笑岩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2;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015 年10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要统筹推进一批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明确了我国高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根据认定标准,最终确定42 所世界一流建设高校、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465 个一流学科。2022 年2 月,在对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的基础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政策依据。“双一流”建设为西部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青年教师不仅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的最重要力量,也承担着多重角色,即改革者、创新者、服务者[1]。因此,引领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发展新理念、拓展其专业发展途径与方式、完善其专业发展评价标准、提升其专业发展质量是推进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梳理,我国学者较多关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整体发展,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研究较少,对一定区域“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相对更少。西部高校青年教师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师资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西部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影响着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质量。本文基于“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以西部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力图探寻其专业发展中的困境,立足西部区域特点与优势,探索其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径。
一 研究总体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以西部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3 所综合性大学、2所师范院校,参与调查的40 岁以下青年教师16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16 人,76%的青年博士教师来自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基本涵盖了“双一流”建设的所有学科和专业。
(二)调查工具的编制
1.调查问卷的编制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需求,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情况、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态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自编问卷。经过前测检验与校正,最终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93,可以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30 份,回收问卷1589 份,有效问卷1589 份,回收率为97%,有效率为97%。
2.访谈提纲的编制
为了弥补调查问卷中可能遗漏的问题,本研究还采用了访谈法,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访谈对象主要是西部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教学督导、二级学院部分负责人和部分青年教师。访谈内容重点突出学校层面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和期望,主要包括在“双一流”建设新的发展背景下,青年教师如何进行专业发展以符合“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以及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保障机制等方面。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专业发展结构与内容的基本认识
在专业发展内容的构成方面,参与调查的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要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式,结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应该是全面的、一体的,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三种能力的综合。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这三种能力之间是互为基础、互为补充的关系。在访谈中,教师发展中心更加关注青年教师如何从学生转型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二级学院领导关注青年教师在教学创新、学术科研、合作分享等方面的发展能力;教学督导关注青年教师主动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形成;青年教师关注自身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能力、国际化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2.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困境
在专业发展问题与困境现状调查中,青年教师普遍认为缺乏体系化及长远发展规划是其专业发展的最大困境,然后是自身的理论研究偏弱,其次是自身缺乏社会服务意识,最后是自身的教学能力不足。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高校层面的引领与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等多方面的整合。
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西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在工作环境中,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制度保障、学术氛围和资源条件;在社会环境中,影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本地社会文化特点和政策法规;在个人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有内部与外部两种影响因素,内部因素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规划,外部因素是青年教师的家庭支持等。在访谈中,老师们普遍认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单一的,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社会和个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专业发展过程是综合的、复杂的。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个人和社会方面的整合作用,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
(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调查结果及分析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外部环境保障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外部环境保障包括专业发展平台与参与学校、学院发展决策两个方面(见表1)。首先,在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的现状调查中,只有8.75%的青年教师对学校及学院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的平台和空间非常满意,12.5%的青年教师对学校及学院提供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比较满意,41.25%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和学院提供了基本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在学校和学院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方面,分别有28.75%和8.75%的青年教师对此不太满意,甚至不满意。其次,在青年教师是否能参与学校、学院决策的调查中,70%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参与此类事务,只有6.25%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参与到学校和学院发展的决策中。在进一步的访谈中得知,这一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具有教授职称、获得省部级以上个人荣誉的人。从调查可知,青年教师对参与学校和学院发展决策的期望是比较强烈的。
表1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外部环境保障基本情况表 (%)
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现状调查
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团体现状的调查(表2)中,在学校、学院建立新老教师帮扶项目的调查中,5%的青年教师完全加入多项帮扶项目中,15%的青年教师也加入几项帮扶项目中,37.5%的青年教师至少加入一项帮扶项目中,还有17.5%和25%的青年教师没有加入新老教师帮扶项目中。在教师专业团队及新老教师帮扶项目中,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认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有非常大的帮促作用的占8.75%,认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有比较大的帮促作用的占13.75%,认为有帮促作用的占61.25%,而认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对其专业发展没有帮助或帮助不大的也占12%和4.25%。从学校是否鼓励青年教师跨学科组建工作团队的调查中得知,48.75%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鼓励青年教师跨学科组建工作团队,自己也是某一团队的成员之一,但也有8.75%的青年教师没有参与到教师团队学习与发展中。
表2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及其影响基本情况表 (%)
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调查结果及分析
由表3 可见,西部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经费支持方面。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专项经费中,一般包含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5%的青年教师认为学院给予青年教师的经费支持力度非常大,10%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在这两方面的支持力度比较大,36.25%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在这两方面的支持力度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求,而13.75%和35%的青年教师对学校对其专业发展方面的科研经费支持不太满意。第二,教学科研考评制度。在学校是否设置了专门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考评制度的调查中,75%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设置了专门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与考评制度,有利于从外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而8.75%和16.25%的青年教师则认为学校给予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奖励制度和考评制度还不尽完善,没有完全体现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第三,政校或校企合作。在青年教师服务地方现状的调查中,学校和学院与当地政府、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项目是青年教师服务地方的最好平台。西部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协同创新合作项目较多,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协同创新合作项目发挥其专业优势,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第四,依托政校或校企项目。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专长,青年教师依托协同创新项目,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从总体上看,学校、学院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专长服务地方的情况是比较乐观的,6.25%的青年教师能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非常高效地服务地方,11.25%的青年教师比较好地服务地方,32.5%的青年教师能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服务地方项目,但13.75%和36.25%的青年教师没有或较少有机会参与协同创新项目。第五,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支持。认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非常好地促进专业发展的青年教师占8.75%,认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比较好地促进专业发展的青年教师占18.75%,认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专业发展中有一定促进作用的青年教师占48.75%,而20%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不大,3.75%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没有促进作用。(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结果及分析由表4 可见,西部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主要有线上学习、学术研讨和学历提升等方面。首先,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可以供学习者选择和使用。本研究侧重调查青年教师自主参加线上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培训现状,10%的青年教师能够完全自主地进行线上课程学习,12.5%的青年教师比较自主地参加线上课程的学习,37.5%的青年教师能自主地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而3.75%的青年教师几乎没有参加过线上有关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其次,在参加学术会议与研讨方面。8.75%的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与研讨的频率非常高,46.25%的青年教师每年都有参加学术会议与研讨的学习机会,35%的青年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确保每年都有参加学术会议与研讨的机会,而1.25%的青年教师还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术会议与研讨。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得知,主要由于这些教师是新入职教师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在学习提升方面。16.75%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是通过学历提升获得专业发展的,42.5%的青年教师认为通过学历提升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还有13.75%的青年教师认为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的。
表3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基本情况表 (%)
表4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基本情况表 (%)
三 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基于“双一流”建设的优势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质量较高,其专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调查中发现,西部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出复杂化、综合化等特点。本研究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
(一)缺乏科学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但在调研中发现,西部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缺乏科学的青年教师评价体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更趋于量化,忽略了其动态的、过程性的发展。首先,缺乏科学的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在调研中了解到,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没有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以专业教师为整体评价对象,没有分类分龄的评价制度。其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更趋于量化,忽视了其动态的发展过程和能力提升。西部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也在探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条例,但整体评价趋于量化。在访谈中,青年教师普遍反映:学校目前的考核主要是量化考核,没有区分年龄段,主要对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进行考核和考评,具体包括教师的课时数、教师的评教成绩、主持在研或完成的科研课题数量与级别及经费、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及数量等,主要依据以上标准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评价。最后,评价主体主要包括领导、教学督导、同行、学生等。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青年教师自评,没有体现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由此可见,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主要表现出可操作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合作性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因素。同时,目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导向,这种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更加适用于职称评审、评奖、薪酬等方面,不利于激发和促进青年教师自主进行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现有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易导致单一的、片面的、不科学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结果。
(二)缺乏全面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其一,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度体系。在调查中获知,西部高校没有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师德师风、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培训有所缺失,培训内容单一、针对性较弱,没有形成合理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培训形式缺乏多样性,主要是集中培训与线上自主学习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青年教师自主学习,不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自主性的调动和培养。西部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与培训方法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完善。同时,评价过程也忽略了各个学科和专业的不同特点,评价标准不尽相同,没有形成合理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与体系。
其二,缺乏有针对性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西部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与融合学习。通过调查了解到,西部高校之间或与国内其他高水平大学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但从数量上来看,还远远不能满足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发展的需求,也远远不能满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目标。主要表现在合作力度不够,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平台缺乏等,这就有可能使青年教师的合作与帮扶支持项目趋于形式化和过程化,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西部高校青年教师整体质量与国内外世界一流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压力更大,他们需要更高、更好的平台,为其提供发展空间,而现有平台有待完善,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合作欠缺、合作项目较少,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更少。
其三,缺乏分类指导的顶层设计。在调研中获知,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只有针对青年教师引进的条件和奖励制度与机制。从引进条件和奖励制度来看,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的引进奖金在20 万元到30 万元不等,理工类博士研究生的引进奖金在50 万元到80 万元不等。相比较而言,这在西部高校中的引进条件优势不明显。但是,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在青年教师入职后,缺少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及专业规划相关的制度,缺乏从长远发展视角引导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长远规划是从学校的整体发展入手,从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治理能力、对外合作等方面进行规划,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很小一部分,一些高校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引导和专业发展的规划。虽然从学校层面已经意识到,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质量等方面不能满足“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要求,但还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自主性不强
在调查中发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缺乏规划和设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自主性不强,无法真正领会“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业发展的内涵,不能树立合理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一方面,青年教师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将这一职业视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缺乏对高校教师职业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受青年教师自身认识局限性的影响,青年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这一职业,无法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自我反思的专业发展取向等。只有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自主性,才能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保障青年教师团队的整体质量。
(四)高校与政府合作力度不够,青年教师服务社会能力不足
“双一流”建设倡导高校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力度,推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融合。但在调查中发现,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与政府合作力度与深度不够,合作项目推广面小等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缺少青年教师服务社会的平台,导致青年教师服务意识不高、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有时也呈现出青年教师“孤军奋战”的现象。同时,由于自身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断层”,致使青年教师无法服务社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规划、学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所在区域经济水平等因素。
四 提升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质量的路径与对策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青年教师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重要的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专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也关系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进程和质量。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不但表现出动态性和过程性的特点,也表现出个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的政策支持、组织保障和长远规划,更需要青年教师自身加强专业发展意识、明确专业发展重要性、提高专业发展内驱力,从而最终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构建科学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合理的、科学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不仅仅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且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保障[3]。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是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任务。首先,制定全面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以往的评价标准没有体现教师的专业特点、区分学科特点等,科学的、全面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不仅要考虑青年教师的不同学科领域,还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所教课程的性质,分类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同时,“双一流”建设要求一流的学术评价制度,分类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要将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师德师风等都作为评价的具体指标。其次,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的过程,要依据这一特点,着重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一方面,打破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壁垒,实行同一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设置,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设立聘任岗位条件,使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可以竞聘较高的岗位,这在东部很多高校中都已经开始实施且比较成熟。最后,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往的评价方法多以量化为主,为了全面评价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避免量化考核的弊端,也可以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了解,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有针对性地完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职后培养与培训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完善有针对性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首先,加强顶层设计,重视青年教师的职后培养与培训,不仅要改变现有单一的培训内容,更要优化现有的培训方式。其次,有针对性地制定青年教师职后培养与培训目标。学校要明确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确定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逐步引领和落实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其次,有针对性地完善青年教师职后培训项目。要以项目为依托,改变现有单一的新教师入职岗前培训,要结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从教师入职以及职后不同阶段入手。一方面,加强青年教师身份认同的培训,从而使其认同这个职业和岗位,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及研究中;另一方面,完善专业发展培训内容,不仅要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也要加强师德师风、创新能力、项目申报、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最后,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学校要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有效地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既要注重集中教授与个别辅导的结合,还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基于理论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与发展。
(三)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形成专业发展的意识,激发专业发展内驱力
提升整体师资队伍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一方面,要创新办学理念,引导青年教师向卓越型教师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内驱力。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引领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的思想基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育学术自由等已经成为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共同之处。因此,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立足本地区发展需求与特点,不断创新优化自身办学理念,规范和引领青年教师卓越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深挖区域发展潜力,积极协调组建跨省区、跨校、跨学科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在专业发展团队中交流与共享,无形中促进青年教师激发专业发展意识,形成专业发展内驱力,最终提升青年教师整体专业发展质量与能力。
(四)加强高校与政府的合作深度与广度,提升青年教师服务社会能力
在进入“十四五”发展时期,以及进入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背景下,结合地区与学校发展实际,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制定合理的、有效的长远规划,紧抓“双一流”建设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关键,以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发展多样化合作项目,以合作项目为依托,不断推进合作的深度,发挥青年教师的专业优势,实现其服务社会的职责。首先,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合作项目,促进深度合作。高校不仅具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大职能,服务社会也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一方面,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立足本校发展优势与特点,深入了解本地区发展需求,坚持“走出去”原则,主动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寻求合作与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实行“请进来”原则,结合所在地区高校的专业特点、专业优势和学术研究成果等,推动形成可持续的“产学研”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实现政府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其次,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服务观,树立正确的学术和研究观,不能仅把学术研究的成果作为晋升职称和评奖评优的条件,要通过自身的学术研究,推进本学科、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发展,致力于将所学所研用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最后,引导青年教师教学与学术研究相融合,提升青年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方面,引导青年教师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推进和提升其服务社会能力。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依托合作项目,引导青年教师以合作项目为基础,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并将服务社会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检验标准。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国家从战略上完善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为解决西部高等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提供了现实选择[4]。因此,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稳抓这一发展契机,结合所在地区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有效的长远规划,做好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工作。同时,青年教师自身不仅要树立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规划,也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优势,从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实现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资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