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斗点亮青春用奋斗点亮青春
2022-06-18刘哲李荔枫
□刘哲 李荔枫
姜文涛,1987年1月生,中共党员。自2008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国家艰险隧道施工建设,现为中铁十二局高原铁路5标五工区负责人。他用行动践行誓言,在莽莽大山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拿下了隧道施工“天字第一号”难题,创造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范例。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
攻克岩溶 打响施工品牌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2018年,刚完成宝兰高铁施工任务的姜文涛,接到了集团公司赴贵南高铁参建的指令。此刻的他热血澎湃,毅然奔赴祖国西南莽莽群山。
我国西南山区溶洞发育普遍,是隧道施工“天字第一号”难题。姜文涛所在项目线路附近地表发育有40处岩溶洼地。他负责的大方山隧道全长9.647公里,洞身61.54%位于岩溶水季节变动带内,25.39%位于岩溶水水平循环带内,为全线高风险隧道。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姜文涛,把艰险隧道施工当作人生的历练场,一头扎进隧道掌子面开展科技攻关。岩溶隧道控制超欠挖是一道行业性难题。钻孔位置越精准,炸药布放越到位,爆破范围越接近设计要求。
姜文涛带领团队成立科研小组,针对施工难题进行了长达3年的技术研究。他们通过钻孔位置图与现场情况比对分析,重点对不耦合装药系数、周边眼间距、光爆层、装药结构等关键环节进行设计优化。经过不懈努力,钻孔数量由247个孔逐步减少至192个,炸药单耗量由每立方米1千克逐步降低为0.72千克,拱墙平均线性超挖由前期的18到20厘米减少至15到18厘米,实现140多平方米工作面上厘米级的控制精度,施工技术一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企业节约了巨额成本。
长大隧道施工是一道囯际性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他们进行技术攻关,创造的施工法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成为指导黄土隧道施工的“教科书”。
攻关软岩 掌握核心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中铁十二局能打善打长大隧道饮誉业内,作为“基建狂魔”的青年代表,姜文涛深知掌握核心技术的极端重要性,全身心投入到世界级难题攻坚之中。
长大黄土隧道施工是一道国际性难题,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针对黄土具有湿陷性,粉质粘土具有膨胀性、土石分界界面稳定性差等特点,姜文涛瞄准“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及量测技术”“铁路大断面隧道土石水平接触面地质施工技术”“黄土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等课题强力攻关。通过反复调整循环进尺、计算单孔装药量、单次起爆装药量、起爆顺序及洞内检测等措施,得出最佳爆破参数及围岩变形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土石分界地段隧道施工工法等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成为指导国内长大黄土隧道施工的“教科书”。
姜文涛带领团队成立科研小组,针对施工难题进行技术研究,施工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企业节约了巨额成本。
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核心技术过去一直是国内隧道施工的技术短板。姜文涛带领团队不断钻研理论书籍,仔细论证各类施工方案,先后攻克了隧道施工中下穿超浅埋湿陷性黄土、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邻近居民楼、藉河主河槽、北山滑坡群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完成的“大断面软岩隧道非钻爆施工术”“下穿复杂河谷区大断面软岩隧道修建技术”被鉴定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一种适用于强富水上软下硬地层的深大竖井围护”等10余项成果获发明专利,主持研究的“复杂环境特长高铁隧道关键施工技术”,解决了困扰国内行业数十年的技术难题,获中施企协科技进步一等奖,书写了“核心技术自己掌握”的经典范例。
攻坚高原 不负国脉担当
2020年底,34岁的姜文涛被选定担任高原铁路全线首座特级高风险隧道的施工负责人。一路攻城拔寨、征尘未洗的他,来不及和家人团聚,又一次背起行囊,奔赴青藏高原。
姜文涛负责的管段,90%的施工作业点均集中在高山沟壑中。隧道作业面坡度达六七十度;地质松散,便道开挖会伴随危石掉落;作业面促狭,机械设备无法进场;电力、材料供应十分紧张。为快速打通施工生命线,他和科研团队长期奋战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
仅三个多月,团队安全穿越了5条雅拉河活动断裂带及其支断裂带,高效完成了高原铁路先期段施工难度最大、长度最长、地质地形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的施工便道建设任务。
走进大山,定有山的品格。13年如一日,姜文涛与大山为伍,让崇山峻岭成为自己成长的背景。在一次次穿山越岭中,他始终高擎奋斗奋进的旗帜,把新时代有为青年的足迹留在了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印在了高山峻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