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彩塑塑就戏曲人生大舞台
2022-06-18李严波
□李严波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长治市黎城四品民间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雕塑技师、山西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学义榜上有名。
张学义,男,1975年生,山西西廊从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黎城四品民间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雕塑技师,《三象造物》泥彩塑工作室创始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长治市工艺美术大师,先后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彩塑艺术高级研修班等进行艺术研修,个人擅长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创作的《百副上党戏曲脸谱》《十二生肖守护佛》《黎侯虎》《生旦净末丑》《民俗人物》等极富地方民俗特色的泥彩塑作品多次获省市金奖,拥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在传承、创新、发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泥彩塑技艺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黎城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古黎侯国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特别是非遗文化技艺有着深厚的底蕴。上党落子作为国家级非遗,在上世纪70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演员,而戏曲作为一种鲜活的舞台艺术,彰显在演员身上、剧团里、舞台上和广大群众心中。作为戏曲艺术的一部分,戏剧脸谱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戏曲人物形象在民众中的认知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将戏曲脸谱做成艺术品,使其在民间以工艺品形式流传,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传统文化推广形式。”张学义有声有色地说,“传统的材料在于怎么玩出新意,怎么玩出创意,老旧的东西通过连续的界面打造新的肌理,通过组合构成不同的空间,通过叠加,形成新的时间组合,让人产生移情,产生异化的故事和场景,时间在流逝,物件在老去,而旧里见新、土里见洋,既过去又当下、既当下又未来,这样的感觉很棒。”
张学义出生于黎城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听着外婆唱上党落子长大,年幼的张学义耳濡目染,从小对地方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传统的戏曲民俗文化与工艺美术有机结合,用工艺美术这种载体来展现传统戏曲民俗文化,成为张学义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农村,他通过当地老艺人,深入挖掘戏曲脸谱的种类和特色,以及这些脸谱背后的文化内涵,认真钻研雕绘技艺。“起初,根本没想到探索戏曲脸谱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会那么困难,投入数十万元,反复试验竟毫无起色。他当时甚至萌发了放弃的念头,基本上家里堆满了试验戏曲脸谱制作工艺用的废料,有许多是买回来都没开封就被废弃。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却难以突破一些细节上的难题,全家人都反对他的莽撞和执拗。张学义讲,“不服输的倔强性格,促使我依旧坚持向前走,终于在千百次失败后,克服资金与技术上的难关,将戏曲民俗文化理论与工艺美术技艺相融合,利用彩绘浮雕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形象。由于其形象逼真、表情生动、姿态自然,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那一张张个性鲜明、色彩绚丽、表现夸张的脸谱上包含了某种特殊的美学元素,令大家在看的同时收获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发展过程中,传统泥彩塑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但是,现有进行泥塑材料的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性单一,市场受众面小,张学义凭借多年经验,创新性发明了取多味名贵药材及各种天然干花瓣,按比例混合制作而成的新型工艺,工序经采花药、晒干、配比、打粉、和泥、醒泥、揉制、团球或制模、脱制、雕塑、雕刻、打磨、抛光、阴干等,使传统天然香品与手工技艺完美融合,形成了泥彩塑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作品典雅、高贵、浪漫、别致、端庄,不仅成为芳香之物与开慧养生佳品,更表达了大众内心祈求生活幸福,期冀子孙延绵,驱邪避难的美好愿望。项目形成文化与旅游业态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实现向新材料、新功能、新技术、新产品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工艺美术文化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随后,他创建了非遗技艺创新工作室,充分利用自身在技术研发和工艺积累方面的经验,手把手地培养、传授徒弟及员工,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研究、解读相关的文化史实、剧目内容,挖掘、整理传统工艺美术资料,创造出高水准、高美感和让人难忘的艺术作品。产品凭借质优价廉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纯天然又富有情感元素和文化元素,很容易就被市场所接受。线下体验店和网络平台同步销售,带动了60余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及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张学义非遗技艺工作室自创建以来,在技术研发、设计、创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现有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市级传承人3名,县级传承人5名,普通技工10名,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创新技术公关10余项,创新成果转化20类。
2017年黎侯彩雕制作技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品先后荣获2012年山西省文化厅“优秀文化产品”奖;山西省十大最具特色旅游商品;山西省十大品质旅游纪念品;山西省文化创意最强设计团队奖;山西省首届文化创意设计优秀奖;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中原旅游博览会“旅游商品设计铜奖”;中国(浙江)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优秀奖”; 2018年山西省“创客中国”长治赛区二等奖; 2020年荣获“创客中国”长治大赛二等奖。2019年“黎侯彩雕”非遗大师(太原)工作室建立;2020年“黎侯彩雕”非遗大师(北京如常集团)工作室建立,带领团队成员赴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等进修学习。2018年9月黎侯泥彩塑作品被团中央作为国礼在庆祝朝鲜建国七十周年时赠送给朝鲜国家领导人; 2019年作为中英文化艺术交流纪念品赠送给英国友人。
张学义出身农村农民家庭,秉性正直善良,性格率直,扶危济贫,他倡导成立了黎城“慈善志愿者服务站”,并担任黎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作为山西省劳动模范扶贫志愿者,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行动中,多年以来,他定期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以及积极帮助本地贫困学生,每月向他们提供基本生活费,保障他们能顺利上学,并以企业为依托,开展企业与农户的沟通,解决当地残疾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等问题。同时,张学义还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非遗课程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非遗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认知非遗产品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甚解、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张学义拿起非遗进校园邀请函郑重地说:“非遗课程进校园,能有效地拓展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是学校开展丰富教育活动的保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使枯燥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和灵活生动,让学生体会到非遗项目绝佳的技艺,是德育、美育内容的重要来源。更好地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让传统的文化之光更加熠熠生辉,让中国的文化更加自信。”张学义就是这样一个农民,一个为了乡村非遗技艺振兴发展苦战30年的工艺美术艺术爱好者。同样,他也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慈善家,他将全部心血贡献给了工艺美术,贡献给了乡村非遗技艺,贡献给了一贯关心支持他的家乡和父老乡亲……
谈到未来打算,张学义说,他生在黎城这片热土上,这里有深爱他的家人和支持他的朋友,有他熟悉的传统文化,这些一直是推动和支持他的动力。他所热爱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艺,也正是家乡父老乡亲所熟知的,他在这里工作得心应手。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做好青少年一代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创新传统师徒承袭模式,让民间文化事业后继有人,打造一批印刻着地方独特审美风范的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让人们在了解非遗文化中同时了解一座城市,了解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在传播手艺和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带动更多的家乡父老做他们熟悉的手艺,把黎侯彩雕这个品牌做得更加扎实。
十二生肖守护佛
张学义目光伸向远方,坚定地讲:“今后将不断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精神激励全社会劳动者,不断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继续讲好中国故事,钻研艺术、钻研学业、继承传统、立足当下,为中华民族文化手工艺的振兴与发扬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