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2022-06-18叶愿荧
叶愿荧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教学小学生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沿用。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这一课堂主体,借助多元问题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价值
1、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中,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解答技巧的提升是必要的两大模块,但最终的目标都服务于实际应用题的解答。小学是帮助学生奠定学科基础的时期,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和学习能力优化的关键阶段,对于小学生这一受教群来说,培养其灵活数学思维是重中之重。随着问题驱动教学的兴起,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成为教学中的又一重点。学生在不同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尤其是抽象知识,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思维的活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延伸探索视野,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敢于钻研的创造性思维。
2、有利于生動教学情境的创设
受限于传统教学,很多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实际学习中往往呈现出相对低沉的学习态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氛围不够生动,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则在于教学方式的固化,单一教学模式的长期沿用会给学生的学习带去一定程度的疲倦感,从而使其课堂专注力大幅下降。而在问题驱动教学的具体实施下,数学课堂在无形之中被赋予了情境创设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能够转化为生动的动态资源,并以提问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使其在实例的探究分析中深入思考数学问题。总的来说,基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能够有效促进直观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
3、有益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深化
所谓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无论哪一门课程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践与运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育的最终要义就是使学生在足够的知识基础的奠基下,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使其成为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创造型、应用型人才。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恰好能够满足这一人才培养需求,并且让学生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完成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构建,同时深化他们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深度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有助于其综合学习素养的培育。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引入生活元素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数学教材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事情,同时也能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所闻与数学教材联接起来加深对数学学科的认识。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教学任务的落实。
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第二节“探究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为引导学生实现圆柱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形纸片,并设计问题:“圆柱体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那么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将手中的纸片围成一个圆柱,学生在教师一步步地引导下,发现长方形围起来之后就变成一个没有底的圆柱,而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一个长方形加上两个底面圆形的和,在教师的生活化问题下,学生逐步推导出公式。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常见的现实问题还有利润问题、折扣问题、百分数问题、利息问题、工程问题、价格问题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衔接点,并通过设置多样化的现实数学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同种类型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深入探究,实现高效的数学教材知识迁移。
2、设置综合题目
在解答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进一步发掘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在脑海中形成更具系统化特点的数学知识框架,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找到更具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让学生透过问题的表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规律,最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习效率。
以这道题为例:客车每小时行180公里,货车每小时行100公里,A地与B地之间相距800公里,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两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公里?这道题属于典型的相遇问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数字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将自己的数学思维充分发散出去,进行不同的解题尝试,运用表格法、画图法、方程法等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综合题目条件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再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为学生提供同一个例题,让学生通过类比法、对比法、数形结合法等解题方法,展开解题训练,最后让学生自主总结不同解题方法的具体使用技巧,以此实现多样化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传授学习技巧
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多样化解题能力及数学思维的培养,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对各种解题技巧的掌握,必然会经历一个反复的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能力的初期,教师可为学生构建一个课堂学习框架:拿到问题后,先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必要时也可使用动手操作、画线段图等多元化的解题方法;找到解题方法后,与其他同学讨论,逐步优化解题方法;检验解题成果,分析自己使用的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在多样化解题方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并进行长期使用。在解题课中,教师可训练学生,以如上流程,完成自主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多样化解题能力必然会得到系统性的发展,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进步。再如,教师也可在解题教学期间,为学生普及一些类似于思维导图、知识树的思维工具,引导学生在练习“一题多解”时,应用这些工具梳理自己的思路,对于一些特定的数学题目,如“归一问题”“归总问题”、“鸡兔同笼”等,也可应用这些工具进行归纳,梳理多元化解题方法,这样学生能对“一题多解”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数学思维的逐步发展。
三、结语
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除了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方针,更要尝试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以综合性、创新化、高效率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数学教学发展以及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平.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 华夏教师,202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