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合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改的探索

2022-06-18汪晓纯王长远姚笛王坤郎双静宋雪健

中国食品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食品质量思政

汪晓纯 王长远 姚笛 王坤 郎双静 宋雪健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门以食品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生产加工等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食品微生物学作为食品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理论基础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探索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学的教改途径,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为食品行业输送更多优质的专业人才。

一、课程思政融入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上升、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除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成为国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尖端人才外,还将面向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行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均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可以说,食品质量与安全專业的建设问题关系着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稳定性,严把食品人才的教育关是关乎未来食品安全的命脉。因此,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并拥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毕业生,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提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自此以后,全国高校都开始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拉开大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使得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教育“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的育人目标。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了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阐述了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时期,思政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双提高,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较高思政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学生。通过构建完备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逐步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而培养适合食品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思政的开展方法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重要环节——目标任务、内容设计、实施方法和考核评价。

1.目标任务。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课程教学大纲的完成程度,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明确这个章节的内容要教会学生掌握什么知识、了解什么理论、达到什么水平。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不会偏离课程教学的总体任务。比如,食品微生物课程中绪论这一章的目标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了解食品微生物的历史。明确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任务后,教师便可以抓住课程的核心内容,再通过发掘其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将其融入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其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最后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内容设计。思政教学内容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而设计。如果内容太过于生涩难懂,就会导致思政融和失败,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教授绪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通过引入微生物发展史中涌现出的伟大科学家的例子,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如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打开了窗户。他将自己的所有发现和手工制作的显微镜全部捐献以供全人类进行研究,这是舍弃小我的牺牲精神,也是贡献全人类的伟大壮举。91岁高龄时,尽管身体状况不好,但他仍然坚持工作,他的一生当中磨制了超过500个镜片,并制造了400种以上的显微镜,其中有9种至今仍有人使用。通过列文虎克的手稿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记录的微生物的形态、分裂规律等重要知识。通过讲解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未来投入工作后也应该具有“匠心”,对待工作应该严肃认真、求真务实,严把质量关。

另外,在微生物代谢这一章,通过学习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代谢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对糖类的分解有了了解。工业酒精是对高粱、稻谷壳、小麦、玉米、薯类、甘蔗等高纤维原料进行发酵,添加纤维酶可有效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出酒率。工业酒精应用广泛,其还被称为清洁燃料,不会排放污染物。在2020年9月22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我国表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更多的清洁能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而发酵工业酒精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燃料,将为“碳中和”计划贡献力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把课本知识与国策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作为这一政策未来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从而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学成之后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最终为国家做贡献。

3.实施方法。把思政教学与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进行结合不是简单的插入,而是需要依靠丰富的教学方法,包括混合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作为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案例时不要总拘泥于陈旧的事件,而应多选择时事热点问题。如,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时,因吃酸汤子导致食物中毒,最后全部遇难。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案例,从这则食物中毒实例入手,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探究引起食物中毒的真正原因。据调查,是一种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真正致命的是两种细菌毒素——米酵菌酸和毒黄素,这两种毒素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被破坏,被人误食后能够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最终导致器官衰竭直至死亡。酸汤子在制作过程中用煮沸的方法虽然杀死了病原菌,但无法破坏毒素,因此导致食物中毒。这起食物中毒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食物在储存过程中应该注意保存条件,对于已经变质的食物应避免食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在案例讲解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怎样完善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从事食品行业监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考核评价。考核是教学中的最后一环,同样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环,但由于以往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只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因此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应该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互评等方式来了解课程的改革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学生对课程思政部分的教学满意度,让学生来评价课程思政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习食品微生物学是否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并广泛收集学生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同时,教师还需要听取同行、专家对课堂效果的评价,让他们客观地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选取的合理性、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师生互动情况等进行评价。教师要通过研讨方式与同行、专家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的案例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总结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思路,进一步积累和改进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最终提高授课效果。

总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社会和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富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通过在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修养,恪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合格的食品行业从业者。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编号:NDJY1914)、黑龙江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00511)。

作者简介:汪晓纯(1987-),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食品质量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发展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