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 的课程特点与教学改革方式
2022-06-18贾禄强王倩吴春森高亚军黄阿根
贾禄强 王倩 吴春森 高亚军 黄阿根
食品工程原理作为食品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之一,在整个食品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特点与教学改革方式为研究内容,解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据此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希望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特点
从整体来看,食品工程原理是以能量质量衡算、动量传递、热力学、传质与传热为核心概念,并将“三传理论”贯穿其中,介绍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本科阶段的经典核心课之一,食品工程原理的特点是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各种公式繁多复杂,并且与多学科存在紧密联系。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和培养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在食品工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实际操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过于枯燥困难。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和公式推导,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知识基础。但是每个星期只会安排一至两节课程,所以很难让学生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也很难把控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另外,食品工程原理也是一门充满着各种原理、概念和公式的课程,所以相对其它课程来说比较枯燥无味,而且课堂上讲到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这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没有新鲜感,缺乏学习的欲望,自然也就不会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2.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无趣。教学方式就如一剂药方,如果可以对学生对症下药,就会取得超过预期的效果。目前大多数课堂都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有的学生可能会因此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就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而言,课程单元操作众多,而且内容复杂,有着许多抽象化的概念和原理,如果单靠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所有问题都向学生表达清楚,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然而,单纯的知识记忆和公式推导只能对食品实际加工有一定的了解,却无法深刻掌握,还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大概的框架,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却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3.分数决定一切的教育理念。一般来说,依据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种相对简便且容易操作的评价方式,但是由于可能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太多,使得学生最后得到的分数不再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考试分数来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指标,就无法对学生在这段时期内所作出的努力做出公正且科学的评价。同时,现在大多数高校采用的仍是正态分布式的打分方式,这意味着能取得高分的学生远比那些取得中等和低分的学生要少,以这样的形式来安排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不能对学生起到帮助,反而会对其形成一种限制。
对于那些平时积极投入学习的学生、兢兢业业耕耘在一线的老师来说,这种评价理念也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首先,学生可能因为过于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只知道死记硬背,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完全吃透,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不能完全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平时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次,现在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总会时不时地督促自己的孩子,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厌烦,心里就会产生排斥的感觉和一系列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如果还只是通过正态分布的形式来得到学生的成绩,则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给予学生应得的成绩,促进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改革方式
1.让学生参与课堂。食品工程原理的书本内容复杂难懂,概念众多,如果教学内容设计得越复杂,所学知识处理得越细微,课程难度就越大,学生也就越难很好地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与课堂的互动也就越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享受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作出让步,不过让步并不代表放任不管,教师仍然对课堂有绝对的掌控权。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由教师操控主导课堂向教师引导组织课堂的转变,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关键所在,然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努力。
2.让学生主导课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更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更有有效性。学生通过有效预习,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作为学生主导课堂的起步,而这个起步的意义十分重大。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巨大的责任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开启一门课程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而老师和家长只是学习路上的指引者、学习成果的见证者。目前大多数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高校都会秉持一个原则,即教师通过压缩自己的教学时间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这样学生便更容易掌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知识要点。
3.把学生组织起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相互依存、共同进步是大方向,因此,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相互之间达成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呢?这就需要教师从中搭桥引線,把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学习。比如成立互帮小组,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学习资源来提升各自的薄弱科目,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4.增加课堂吸引力。增加课堂吸引力的目的是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课堂,更乐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多多开展学生参与意愿强的课堂活动,比如通过播放视频、讲述与课程相关的小故事、学生讨论等方法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在调节课堂氛围的同时突出重点知识的系统学习。另外,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节奏,使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参与课堂。
5.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食品工程原理与多学科存在交叉,综合性很强,不仅需要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综合实践也同样重要。这种综合实践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门课程的全部精髓所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作为教师,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去寻找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积极改正这些缺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忽略一些问题。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继续查缺补漏,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创新思维,提高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方式会越来越完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