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种业振兴 建设“种业之都”

2022-06-18芦晓春

中国食品 2022年8期
关键词:种业条例北京市

芦晓春

为进一步激发种业创新,保障北京现代种业健康发展,2020年北京市正式启动《北京市种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2022年1月10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并于2022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就此成为北京市农业农村领域第一部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全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施行恰逢国家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的关键时期,是北京种业振兴和‘种业之都’建设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对巩固提升北京种业创新发展优势、建设国家种业创新高地、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度重视种业发展

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种业之都”建设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北京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早在2010年就率先提出了建设“种业之都”的目标,2020年制定出台了《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1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将种业作为第一产业中的“高精尖”。

“全国十粒种,一粒出北京”。如今,全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种业体系,聚集了全国最多最强的国家级种业研发机构、高端种业创新人才和种业领军企业,培育了一批重大种业科技成果,每年北京玉米、蔬菜新品种培育数量均占全国10%以上;2021年全国植物新品种授权3218件,其中北京市获得授权366件,占11%。北京已成为全国种业创新重要地区之一。

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北京在种质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方面的力度还不够,育种技术与国际前沿还有差距,育种创新、种子企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离实现种业振兴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为种业振兴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杨武林介绍到:“《条例》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种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将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种源安全、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技自立和种业振兴等方面的工作要求转化为制度措施。在落实细化种子法的同时,把握地方立法空间和重点,对上位法规定比较详细的品种管理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内容减少重复规定。”

从目标导向上看,《条例》开宗明义,明确了北京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将推进“种业之都”建设写入立法目的,首次从法律层面予以明确。“在振兴种业、推进现代种业行动中,首次在法条中提出‘推进种业之都建设’,体现了北京担当。”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认为,《条例》站位高,提出“种业之都”建设,既符合北京的实际,又是国家的需要,将引领我国种业发展,也必将对世界种业产生积极影响。

大力支持育种创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是种业振兴的根本动力。《条例》立足北京市种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旨在着力提升北京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方面,《条例》单独设立了育种创新这一章,这是上位法和其他省的立法所没有的,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在保障种源自主可控、种子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条例》强调了种子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了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赵玉林认为,《条例》中这两个亮点将有效引领全国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有力推进北京市种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种业创新,企业是主体。《条例》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对企业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在京企业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全国乃至世界进行科研生产布局,并纳入本市财政支持范围。这些内容对在京种子企业是一个巨大利好。

“我们将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坚持守法合法经营,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同时加强种子质量控制提升市场竞争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投入减少企业损失。”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常龙表示。

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条例》完善育种创新保护机制,突出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将植物新品种权、育种方法发明专利权等育种领域知识产权纳入北京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联动保护和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机制,依法保护育种领域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承担着守护种业创新、服务保障“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将准确把握条例精神,认真落实条例内容。依法履行司法责任,保护种业创新,切实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同时发挥协同保护作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推进种业产、学、研、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等各环节有机衔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杜长辉表示,该院将与市农业农村局推动在保护宣传、信息共享、证据认定、联合惩戒等方面有效衔接,形成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合力。

保障《条例》有效施行,离不开普法。北京市司法局立法二处副处长贾秋美表示:“要拓展普法宣传渠道,将《种子法》和《条例》的宣传纳入‘八五’普法内容,把涉农地区乡镇村、科研单位、農业技术推广部门、种业企业作为《条例》宣传落实的重要阵地,开展《条例》和重要制度的解读,使这部法规走近农村、农民、种业科研单位和生产经营公司企业。”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北京市农业综合执法总队承担着《条例》宣贯和执法的重要职责。“执法人员将加强对新修订的《种子法》及《条例》的学习,加强市区两级执法队伍工作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同时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注重向监管对象和社会公众开展普法教育,引导种子生产经营者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社会公众对《条例》的关注度和知晓率,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北京市农业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白琼岩表示。

猜你喜欢

种业条例北京市
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组织召开退役军人座谈会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第四章 投资管理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社会保险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通过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