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童年:重构“双减”下的学校生活
2022-06-18张国民
张国民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命题,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以下简称“润园”)基于12年的教育探索,以“润泽教育”引领学校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以全面育人为根本目的、以素养提升为追求、倡导“成长比成绩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的润泽教育育人模式,整体推进学校变革,重构儿童生活样态,让“双减”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彰显儿童立场,以“双减”推动整体变革
价值共识——基于儿童立场的“润泽教育”。学校在探索“润泽教育”改革的实践中,着眼于儿童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运用感化、体验、浸润、熏陶、唤醒等方式,促使儿童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发展。“双减”政策出台后,校长领衔做专题汇报,组织教师分层分类进行学习,使全体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双减”、践行“双减”。
高质发展——润泽童年生活的“教育生态”。“让六年的教育润泽儿童一生”是润园人的追求。落实“双减”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寻求家校合力、整合社会资源,建构丰富多样的“润泽”课程,探索儿童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小学生非正式学习指导策略的校本研究》获省级规划立项,《回归童年生活的“主题活动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获市级规划立项。
系统变革——基于减负提质的多元探索。“双减”以来,各校纷纷聚焦作业改革,但若仅仅把减负提质落于作业种类的探索上,则难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双减”背景下,必然要基于办学脉络的系统化和整体性的推进,探索高质量、轻负担的课程体系,才能形成落实“双减”的有效路径。
立足减负提质,借“双减”重构校园生活
润泽课程要素全优化。首先,丰富课程内容。学校开发“从游戏开始”的挑战式微项目群,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如每周五下午开展为期半天的“润园小主人”“安全小卫士”“节日小达人”“非遗小传人”“诗韵小作家”等活动。其次,统筹延时服务。学校与社区联动,建立“校级精品社团”“班级五润课程”,邀请专业人员和机构提供空竹、机器人、陶笛等20余项课程,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校园生活流程全设计。“双减”延时服务延长了儿童的在校时间,因此学校格外关注儿童在校生活的愉悦感、舒适感和获得感。时间上,严格保障学生的室外运动和休息时间,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鼓励教师在户外授课,大课间为儿童创编棒垒球操,确保儿童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空间上,保证儿童的交往、休息空间,阅览室对儿童全天开放,廊道间也处处可见儿童作品。
课堂学习过程全转变。首先,学校致力于打造“顺学、助学、立学”的润学课堂,促进儿童“学习力、思维力、实践力、生命力、审美力、品格力”的形成。其次,建立“我给老师出个题”创新型作业模式,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将每周三定为“无作业日”,当天不留书面作业,而是布置项目式、体验式、实践性微项目作业。
关注多元需求,促“双减”精准提质
管理润心——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学校为参与延时服务的教师建立弹性上下班制度,设置绿色假、亲子假,提供自助式早餐、茶歇等,关注教师在校延时服务的生活质量。学校还格外关注教师发展中的價值需求,为教师参加培训和展示提供平台,同时邀请专家为教师精准把脉,促进其专业发展。
评价润心——关注儿童身心,全面支持成长。以“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为价值导向,将教师单一评价模式调整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校共评”的多维评价模式,依托“润园六星”“穿石课程评价单”等方法,使评价过程可视化、数据客观化、导向科学化。
协调润心——注重家校沟通,引领家长成长。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菜单式”家长自选课等,让家长成为学校管理、教师教育的重要他人,构建立体化家校合作育人场域。为让学生享受到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还开展了“百润讲堂”特色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深入班级,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课堂盛宴”。
“双减”时代,润园将继续以“润泽教育”育人,为学校发展持续赋能。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