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她的教育在“唱歌”

2022-06-18李香玉

教育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唱歌孩子教育

李香玉

采访手记

教师的工作细碎、重复、庸常,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感。假如我们往这些细碎、重复、庸常里添加一点别样的东西,为每个日子下个“自定义”,这一天就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角度和侧面,教育生活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郑英在新作《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中,为我们描绘了她令人向往的教育生活。从教二十余载,她始终怀着诗心和匠心在行走,努力寻找教育的趣味,其间与各不相同的孩子相遇,彼此碰撞出许多乐趣与神奇。

郑英是为数不多令我“感动”亦觉“生动”的教师。她所践行的教育,犹如一首婉转动人的歌,跳跃着美妙的音符,闪烁着灵动的光芒,让遇见她的学生都感受教育的芬芳、享受教育的酣畅。“每位教师都可以活出幸福的模样!我们的模样,会影响孩子们的精神长相;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一个教育场;我们当既修且养,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微光。”这是郑英一直努力的方向。

为教育生活不断制造“小确幸”

《教育家》: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愈加严重。这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大严峻考验。如何让中小学生在求学期间真切地感受幸福、享受幸福,您有哪些建议?

郑英:在日常里用心经营,绵绵用力,让幸福和快乐细水长流。幸福和快乐不在别处,就在真实的生活中。

比如家校联系本,是每个班主任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正因为天天看,所以容易熟视无睹,觉得毫无乐趣,甚至会视为一种负担。假如我们能加一点“回音”,便会发现悄然间乐趣多了起来。我把这个普通的本子视为与孩子们进行心灵沟通的秘密通道,每一天每一本都慎重回复,或开解,或引导,或聆听。撷取几例——

一学生留言:“为什么每次我来找你,你都不在?”

我回复:“为什么每次我不在,你就来找我?”

一学生留言:“为什么每次运动会都会下雨?”

我回复:“‘运’‘动’‘会’,字字都有‘云’,所以下雨的概率比较高。”

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心声总有“回响”,积极性自然越来越高,于是我天天看到各种花式留言,有感悟人生的,有调侃逗乐的,还有诉说烦恼的、吐槽自嘲的……一个普通的本子,成了师生间说“悄悄话”的通道,每天都有新鲜的灵感和创意喷薄而出,无疑成了一处快乐的源泉。

再提供一条路径,就是过好每一个班级成员的生日,包括所有学生、任课教师及家长。每一个孩子都在热烈的掌声和祝福声中慎重地许愿,分享甜美的蛋糕,细品来自父母的爱的礼物(诸如成长录、电子相册等),发表成长感言,给父母打亲情热线,还有一个独特的“定制”环节——我会隆重说说这个日子的伟大之处。

比如:11月30日是班里两个孩子的生日,那天刚好讲二战,当大家听到这也是丘吉尔的生日时,教室里一阵沸腾,两个孩子更是激动到相互拥抱;那个12月17日出生的孩子得知自己与偶像胡适居然同一天生日,当即表示坚定了今后的文学之路;那个12月31日出生的军事迷听说自己和五星上将马歇尔共生日时,更是激动到不能自已……于是每一个孩子的生日,都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变得神奇起来,或许悄然间又为他们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

这些都是教育中最普遍也最普通的细节,不需刻意制造,不需大费周章,它们就在每一个老师的手心里,也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会体会到,原来乐趣无处不在,只是它们喜欢“躲猫猫”,需要自己去寻找,从而愿意去创造,这样,快乐就不再是外部给予,而是他们自己来创生。

《教育家》:从您的教育教学实例中,总能看到很多巧妙的教育智慧。从学生对您称呼诸如“郑班班”“郑总”“小郑姐姐”等就可见一斑,这些巧妙的教育智慧主要来源于哪里?

郑英:一是常常检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方向是否正确。举个例子,平时大家会将状况频出的一类孩子称为“问题孩子”,这样的表述无形中会给人消极的暗示,多半会想着怎么去“对付”。倘若将理念升个级,所谓“问题孩子”不过是“成长中遇到了问题的孩子”,是不是瞬间峰回路转,想着该怎么去帮助他?这样的念头下,即便方法并不高明,也会起到积极意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善意,这样就容易赢得他们的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向。让理念升个级,会发现许多教育谜团顿时豁然开朗。

二是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无意中就会看到每个孩子都很独特,也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各不相同的人,既有优秀的、“省心的”,也有普通的、“不听话的”,他们都带着独特印记和不确定性在成长。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需要少一点功利心态,多一点审美的眼光。

拥有审美的眼光,我们就容易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和局限,更多看到他们的闪光、动人时刻,并不断予以肯定和放大,直至闪光和动人的时刻越来越多,每个孩子都会有自信,并愿意主动建设自己,这样班级就生机勃勃、参差多态,而这正是幸福的本源。

三是修炼一颗柔软心,让自己的善意和真诚是心性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技巧性的应对。这里提供几个孩子们口中或笔下表述过的细节——

“那次亲子游,别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陪同,甚至还有二宝或是爷爷奶奶一起,只有我孤身一人。午餐时,当同学们都由家人陪同着相互‘敬酒(饮料)’时,我是忐忑而尴尬的。结果您走过来说:‘走,跟干妈一起敬酒去。’瞬间让我走出尴尬,反转成了荣耀。”

“那次我在公交站等车,刚好您经过,便捎我一起去学校,还问我早饭吃了没,那是我今生特别难忘的一個时刻。”

……

《教育家》:教师爱学生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并发挥爱在教育中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什么?

郑英:关键是“看见”和“懂得”。

先说“看见”。

这里的“看见”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看见,是心里有孩子从而眼里会自动搜索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老师眼里。

我会每天早上走进教室后在讲台上站立一会儿,目光从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拂过,看他们的读书姿态和状态,也看他们的神情和气色。时间久了,有时我的目光落到某个孩子身上而他也恰巧看向我时,彼此在眼神交互的那一瞬会心一笑。在教育的世界里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包含积极意义的细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可能是拉近心理距离的秘密武器。

每到课间,我都会去教室,听孩子们的各种碎碎念,有时我也调侃打趣几句,然后师生一起哈哈大笑。我还经常故作不经意地走到那些沉默内秀的孩子身边,抛个话题,把其他同学吸引过来,让那个孩子在那一刻成为空间上的圆心。

教师对学生的“看见”,是一种用心的关注,是一种无言的陪伴。如果我们眼里有孩子,他们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存在”,内心就有了安定感和支撑的力量,有可能开始愿意展示自己,从而打开精神发展的疆界。

再说“懂得”。

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比如,对那个上课爱抢答常常打乱课堂节奏的孩子,不妨课后告诉他“农田里最好的玉米才会留到最后,因为要当作种子,你在老师眼里便是这样一株玉米”,而不是当堂厉声喝令或用眼神制止,也不是课后讲一通道理,规劝他给其他同学留机会。

更要懂得孩子们的隐蔽痛点。所谓隐蔽痛点就是那些不易为外人见,却会真真切切影响到孩子们的幸福指数,甚至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体察并不动声色地为他们拔除。举个例子,一次秋游,我看見一个男孩离班级大本营远远的,他的刻意远离让我多了几分留意。午餐时看到他一个人坐在桥头啃着家里带来的馒头,就着自带的白开水,我猛然想起他的家境,不觉心酸又自责。不过我没有贸然上前,而是等他吃完之后,找个借口过去与他闲聊。到了第二学期的春游,我有备而来,也带上白开水和馒头,然后借故与男孩一起。到了午餐时间,我先啃起自带的馒头,就着白开水,男孩看了看我,也开始用餐,师生俩一边吃一边谈,彼此自在。对于寒门学子,真正的关爱不是施舍,而是尊重和帮助,帮助他们变得强大,让他们在接受帮助、感受温暖的同时,享有平等和尊严,而不是自卑和难堪。

用自己的模样影响学生的精神长相

《教育家》: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知行脱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此您有怎样的思考与实践?如何实现道德教育与学业生活的有机融合?

郑英:最关键的也最容易着手的,是从自己做起,做一个言行相顾的人,给孩子们树立“具体路径”的学习榜样。

教育的神奇之处在于,教师的风格会在学生身上留下“烙印”,类似“遗传”。他们不但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更会濡染教师的精神气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活”的教科书,其行事及风格,本身就是一种不言之教。这种不言之教,远胜于苦口婆心地把道理讲尽,因为这会让学生因感到平等而愿意主动作为,更会因看到一个具体的模板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以一个常见的教育细节为例:一次,我班里一名学生与一位科任教师在课上“顶”了起来,老师一脸生气,孩子满腹委屈。对此,我向当事学生表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你是好学生,王老师是好老师,这样杠起来岂不是双重损失?孩子听到这话,原本气愤难耐的神情平静了下来。第二,是否需要我介入,如果需要,那要完整告诉我实情,尤其是关键细节;如果不需要,那就自己去处理。

孩子略作考虑,表示想自己去处理。我便不再追问,但对他耳语了一番,告诉他沟通和相处的秘诀——诚意和善意。午餐时,那位老师特意过来与我一起用餐,说自己当时也是有些冲动了。而我,至今不知道那节课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果在我们遇见问题时,不逃避、不推诿、不塞责,从容优雅,恪守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我们的学生在遇见问题时,也会勇敢面对,内心笃定。

《教育家》:在《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中,总能看到一些有趣的、蕴含着教育哲理的小故事。这些一定离不开阅读。请谈谈您的阅读感悟以及阅读对教育教学的帮助?

郑英:说来惭愧,我的阅读速度非常慢,看的书也就相应较少,阅读面也窄,不过我有一个优点,就是一旦看,就会认认真真地看,对一些打动我的句子会反复回味或是沉吟,并会不自觉地与自己的教育和生活相联系。

这种熟读深思很大地助益了我,当我看了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便会有意识去亲近土地,领略季节所带来的节奏感,并让自己过一种张弛有度的生活;看了《朱光潜谈读书》,深切体会到读书让人知道“光”在哪里;看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我也试着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切入,不只获得历史知识,更是获得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

当然有个前提,就是选取大浪淘沙后的优秀书籍,而不单是畅销书。读有质感的书犹如与哲人对话,能滋养出精神上的万千气象。这些都是为教育教学打底,而非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增长的是“内力”。

在我看来,教师的阅读还有另一重附加意义,那就是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具体的榜样。当我早上和着孩子们的琅琅书声静静阅读时,有些孩子会留意我看的书,也会跟着买来阅读,由此增加了对话的机会和共同的话题。更为重要的是,当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收获和快乐时,便会自己主动踏上阅读的“长征”。可见,教师热爱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行为。

猜你喜欢

唱歌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唱歌猪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会唱歌的蝉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