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析

2022-06-18袁年英邹建军

高教学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高职

袁年英 邹建军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30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其职业性决定“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是其课堂教学应遵循的根本。面向教育现代化,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把握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特点,探明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现的路径,处理好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注意事项,不仅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更是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效果和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改革创新;高职;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7-0120-04

Abstract: As a type of higher education, occupational professional determines that "market-oriented, employment-oriented" is the ba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Faced with th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 demand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we shoul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ore the path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eal with the matter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se are not only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also the ke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 and efficienc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教育现代化就是以培养能够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尤其是现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立足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尤其是现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竞争的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发展形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啟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职课堂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是高职人才培养效果和效率的根本和保障。

一、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课堂教学之改革创新

教育现代化是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同时对高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点及教学组织模式,以有效实现高职课堂教学目的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

(一)高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面向教育现代化,满足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高职人力资源多样性需求是高职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与此相适应,高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必将是灵活多样的。其次,随着高职扩招政策的贯彻落实,高职考试录取政策的不断调整,高职生源正由原来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单一生源向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伍军人和社会人员等在内的多元生源发展。生源不同,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学习条件等也不尽相同,能对其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再次,面向教育现代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不仅让高职教学可打破时、空限制,从而让高职教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更让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打破学科及教师的限制,让多学科、多教师共聚一堂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得以实现。

(二)高职课堂教学重点转向能力培养为主发展

面向教育现代化,面对浩瀚的知识、技能海洋,欲通过高职有限的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无限的知识、技能不仅是不可能的,更是没有必要的。首先,面向教育现代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转型、技术升级是常态,综合性、多样性、个性化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所需人才的必然。实践中,高职课堂教学的载体——传统教材,正逐渐被新形态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及 “活页式”教材所取代,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也由传统统一标准化课堂教学转化为“订单班”“学徒制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多种形式。所有这些,无不说明,高职课堂教学重点正逐渐从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转向以培训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能力为主。其次,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向教育现代化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远比传授其知识、技能更重要。面向教育现代化,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其不断学习的需要,才能让其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获得发展。否则,“毕业即失业”“结构性失业”将难以为免。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面向教育现代化,互联网、人工智能让高职教师育人远比教书更重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简而言之,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课堂教学的重点将转向“传道”,即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领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学生将来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根据自己岗位工作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己职业的不断发展。

(三)高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是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课堂教学的根本。《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高职生源不同,其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其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及所能学习并掌握的知识、技能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以往那种整齐划一的标准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必然为新的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所取代,否则,高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将是无稽之谈。其次,面向教育现代化,随着高职生源的多样化,高职学生的求学目标也由原来单一的以就业为目标向以就业、获得文凭、升学和目标不明等多样化目标发展。在不同求学目标的支配下,学生所关注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对课堂教学的感知度和满意度也不尽相同。简言之,学生求学目标不同其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不尽相同。再次,面向教育现代化,随着人工智能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实时准确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快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这不仅大大提高了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更为与面向教育现代化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现实的技术支持。总之,面向教育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个性化、多变化人才需求相适应,原来统一的标准化高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被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过程性考核、任务考核及业绩考核等多种方式共存共用的更加灵活有效的评价方式所取代。

二、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之实现

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课堂改革创新不仅是“硬件”(包括校内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工作场所等)改革创新,更是“软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师生关系的塑造、学习环境的再造等)的改革创新。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离开“硬件”的改革创新来谈“软件”的改革创新就尤如“纸上谈兵”,难见其效。同样的,离开“软件”的改革创新谈“硬件”的改革创新则如“檀香木当柴烧”,浪费资源。

(一)建设创新化的高职课堂教学师资队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三教”改革,教师是关键,教材是载体,教法是途径。高职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无论是“硬件”的改革创新还是“软件”的改革创新最终都要由高职教师在高职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利用和落实,因此,高职教师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效果和效率的根本和保证。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是智能时代,是工作自动化、员工工作自主化和人机工作深度协同的时代,行业、企业一线需要的是灵活化、高效化且具有自我实现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且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更要熟悉甚至是精通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技能,要能够不断地发现和分析以及通过高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中所用的专业技术技能中所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解决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技能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适应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的需要,不断解决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技能中所存在的問题与不足。因此,面向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专业化、创新化的课堂教学教师队伍,以确保高职教师能够不断地根据行业、企业一线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进而不断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否则,教师默守陈规、不思改进、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那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构建符合本校课堂教学需要的有本校特色的

教学平台

如何确保高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及培养出相应的能力,已成为面向教育现代化,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要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专利法推进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在素质教育上取得真正的突破。面向教育现代化,各高职院校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构建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平台,从而将校内外在特定时空下的“硬件”课堂延伸扩充至不受空间限制动态的“软件”课堂。高职课堂教学模式也因此由传统的纯线下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模式。首先,通过教学平台实施教学,在人工智能帮助下,广大师生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加上通过平台学生可借助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这比较符合现代学生行为习惯,因此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其次,面向教育现代化,面对纷繁杂乱、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受自身阅历、辨识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让高职学生难以甚至无法正确选择。在高职教师的主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搭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平台,不仅节约了学生为选择学习资源所耗费的时间,教学平台上经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学习资源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面向教育现代化,与高职人才需求及高职学生的实际相适应,高职课堂教学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因材实施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进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班级”为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重共性、轻个性是其共性特点。实践证明,传统的以“班级”为基础的传统高职课堂教学无法较好地满足面向高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面向教学现代化,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及自定节奏地学习,较好地弥补了以“班级”为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兼顾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不足。简而言之,符合本校课堂教学需要的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平台,是高职课堂改革与创新得以实现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离开教学平台来谈高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就犹如隔靴挠痒,难见真效。

(三)构建校企精准对接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面向教学现代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不仅让校、企精准对接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必要,更让校、企精准对接,校、企“双导师”共上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首先,面向教育现代化,对于高职学生尤其是高职扩招的学生而言,其来源复杂,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各有差异,并且不少是具有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其接受高职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从而不断发现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能够打破时、空界限的个性化课堂教学。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实践表明,改革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校企精准对接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其次,面向教育现代化,利用互联网、AR、VR等现代科学技术,借助一定的教学平台,不仅能够将行业、企业一线的真实场景搬入高职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沉浸其中,更可以让企业人士在不离开自己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基础上,投入到高职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将校企精准对接的课堂教学发挥到极致。概而言之,面向教育现代化,构建校企精准对接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提高高职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必然,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教育“两张皮”“企业无人可用”等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不仅是“硬件”的改革创新和“软件”的改革创新,更是在思想上的改革创新。“三教”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三教”改革落实到高职教学实践中必然是高职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明确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职标准化的传统课堂教学对整齐划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生源及培养标准化的“熟练技工”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向教育现代化,是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时代,是生源多元化、教学需求多样化及人才培养个性化的时代。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推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不仅是面向教育现代化有效实现高职课堂教学目的的需要,更是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诉求,是推动和落实“三教”改革的必然。近年来,随着各界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此起彼伏。然而,实践表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之所以会出现形式性、低效性等问题,关键就在于相关各界,尤其是直接承担教学任务的高职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确保“停课不停学”,各高职院各显神通,纷纷开展了线上课堂教学,尽管不同形式的线上课堂教学效果良莠不齐,但无疑是给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并进一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高职课堂变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从实际出发,各具特色

面向教育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仍是高职办学的根本所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仍是高职课堂教学的灵魂。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同,其毕业生就业所对应的行業、企业不同,其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以有效实现的路径、方式方法等也各有差异。各高职院校应以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立足本校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高职课堂教学形式、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而走出一条符合本校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之路。如,近年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现在学校不仅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以及将课堂尤其是实践教学课堂通过“卓越班”、“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等直接建到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下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教学需要,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方着手,协同合作

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根据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对高职人才需求的不断推进的长期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实践表明,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顺利有效推进,离不开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及高职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协同合作,方能见效。面向教育现代化,政府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总指挥,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向前发展。高职院校和企业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组织者,从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着手,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高职教师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执行者,是决定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成败的根本。离开高职教师谈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无异于空谈。学生是高职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学生而言,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价值就在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更有效地学,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总之,任何有效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都只有一个目的,即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有关各方在这一目的的指引下,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否则,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将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课堂革命:缘起、路径与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9(26):38-42.

[2]李忠华.“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中国建设报,2020-04-08.

[3]李桂贞.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9(19):89-94.

[4]王继平,景李虎,朱达,等.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笔谈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1):5-13.

[5]何雪莲,祝怀新,朱芝洲.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14):41-4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面向教育现代化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2019GXJK239,主持人为袁年英);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科研课题“新时期高职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模式创新研究”(2019-JK-05,主持人为袁年英)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袁年英(1973-),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