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驱动技术创新
2022-06-18宦菁
宦菁
中利集团是在党的殷切关怀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有责任、有义务在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贡献力量。
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公布了一项令国人振奋的数据——我国已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网络质量达到甚至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看到这条信息,中利集团(下文简称中利)总裁王伟峰平静的外表下,内心起了些许波澜:我国5G事业的蓬勃发展背后,凝结着千千万万中国企业的匠心和耕耘,也藏着默默撑起行业快速发展的“隐形王者”。这其中便有在线缆、光缆等领域俯首躬行三十余载的中利集团。
在两代人的不懈奋斗中,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技术钻研中,如今的中利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集团企业,坐拥光伏全产业链板块、电缆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板块等。中利集团正以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为脊梁,成为“中国制造”品质的担当者。
创新路上执着前行
在中利集团所获各项荣誉与认证中,连续多年获得的“华为全球战略核心供应商”极其亮眼。“华为全球战略核心供应商”的评选标准以严苛著称,无论是对产品品质还是对服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一个小瑕疵或是一次投诉便意味着与“金牌供应商”无缘。因此,能够获得“华为金牌供应商”,被许多行业奉为对自身品质与服务的一项极高肯定与荣誉。
“坚守品质”这简单朴素的四个字让这家创办于1988年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自主创新十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最具竞争潜力100家等多项殊荣。王伟峰说,在一个行业当中,中利哪怕只是产业链中的一小段,也一定要做到极致。
在制造业中,只有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行业标准制定中去,从而拥有更多话语权。王伟峰认为,过去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就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及产品。因此中利集团一直在创新研发的路上执着前行。从1994年首创阻燃耐火软电缆,打破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并起草行业标准开始,中利的创新研发便从未停止。也正是如此,中利集团可以屹立于行业前沿。王伟峰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每走一步都有可能实现突破。
从创新与研发入手,中利一路壮大,而创新与研发也早就融入中利的基因之中。近年来,在王伟峰的带领下,中利集团不断加强专利和技术创新工作,在江苏、广东、辽宁、青海、宁夏等省区已发展拥有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多项技术突破——“低烟无卤阻燃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易削边得光伏组件”获得中国专利奖;“提高智能感温火灾探测电缆的感温性能”“基于TRIZ理论减小晶硅太阳电池光学损失”项目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系列化低衰减超柔性的5G系统传输缆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江苏省科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研发上的突破与成就和中利集团的研发力量及人才储备不无关系。在王伟峰的带领下,中利集团已建设成为一支“双院士、多博士、跨学科领域”的高层次研发团队,由著名院士、科学家、高校教授及数百名电缆、光伏领域专家组成,拥有研发人员213人,其中博士23人、硕士106人、高级工程师50人。
如今的中利集团已跻身中国十大晶硅组件制造商之列,拥有有效专利113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50件、实用新型专利854件、外观专利33件、国际专利8件,申请国际专利43件;发表学术论文及报告51篇。此外,中利集团还参与制定了94项国际、国家级行业标准,其中国际标准13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22项;牵头起草了《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标准》《通信电源用铝合金导体阻燃软电缆标准》《精准扶贫——光伏农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等标准。在中利集团的诸多产品中,有3项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的有160余项。此外,中利集团还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0余项。
推动产业发展
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我国线缆、光伏等行业的升级与“弯道超车”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助力。
中国高铁因其高超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一块金字招牌。作为线缆行业的佼佼者,中利线缆产品也成为这块金字招牌的一块拼图。经过多年的研发与积累,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卓越的制造工艺,中利集团带头研发的铁路线缆相关产品因其稳定的产品质量获得CRCC产品认证、IRIS体系认证等,已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高铁的主干线路中。“在京雄高铁、商合杭高铁、京广铁路、拉林铁路、郑万高铁、连徐高铁、安哥拉等铁路工程中,都有中利线缆的身影。”王伟峰说。
不仅在高铁工程中,在其他领域,中利集团也在通过其在线缆领域的积累与创新,助力产业的发展。
2010年,中利集团着手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配套相关线缆产品,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十年磨一剑。如今,该系列产品已获得CQC、DEKRA、TUV、UL、EN等全球全系列认证,通过IATF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为BYD、蔚来汽车等众多汽车及相关配套企业提供线缆产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同时,中利集团也在积极配合相关企业开发大功率直流充电液冷电缆,并参与DEKRA起草的相应产品标准。“目前,研发的产品正在进行测试及认证,希望产品问世后能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绵薄力量。”王伟峰说。
在光伏领域,从最初涉足光纤到光纤预制棒的研发生产,从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到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中利始终能准确把握产业的发展脉络。
在铜价居高不下的今天,为替代传统镀锡铜导体的光伏电缆,中利集团创新性地研发出铝合金光伏电缆,不仅减轻了电缆重量,减少设备和电缆的磨损,还能大幅降低安装成本。目前,这款产品已通过TÜV南德在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性能的传统光伏线缆测试以及含抗压蠕变在内的6项铝合金导体专门测试。王伟峰表示:“新产品的研发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深耕光伏市场的信心,为光伏电站安装铺设的技术革新和成本节约创造了条件。”
在光伏組件上,中利集团研发出拥有更低内部电流、更优发电效率增益的效单晶PERC太阳能组件12BB双面双玻切半132片、120片电池系列。这款产品因其无透水率及高耐磨性等特点,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诸如高湿度、强风沙等恶劣环境中,大大地拓展了光伏组件的应用场景。
此外,在异质结电池(HJT)领域中,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中利旗下全资子公司腾晖光伏已蓄势待发,拥有HJT电池及组件研发专利等技术储备十多项。
不忘报国初心
作为新能源电站建设领域的先行者,中利集团先后创新推出了三代光伏电站模式。
第一代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中利集团创新性地将光伏产业与现代化大农业相结合,成功研发了“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农光互补项目,突破了传统农光互补仅用于喜阴作物和养殖业的局限,填补了全球空白,创造了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的新业态,中利集团也因此荣获“2017年度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
第二代为“贫困村光伏农场”,此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村级扶贫重点项目。截至发稿时,中利集团在全国60个贫困县约2500多个贫困村建设扶贫电站,实际累计建设达到1.1GW。
第三代为创新“6+1”绿色智慧光伏模式,是中利集团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创新推出的针对整县实现碳中和的重点开发模式。该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整县范围内的屋顶、土地及水面等可利用的资源。今年2月,中利集团与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光伏发电产业投资、能源科技创新为重点,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度战略合作,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不少于1GW光伏电站项目合作,以此进一步探讨以光伏为主的绿色低碳能源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谈起这些与社会责任高度关联的创新性光伏电站模式,王伟峰说:“中利集团是在党的殷切关怀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贡献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漫漫征途上,中利人将继续奋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