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异同:和而不同、矜而不伐

2022-06-18

新传奇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海防洋务运动左宗棠

左宗棠和李鸿章是晚清的两大名臣,是同治、光绪时期的国家支柱,是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历史的舞台上,双雄并立不是什么好事,往往会带来党派之争、权力倾轧、明争暗斗。在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有合作、有摩擦、有惺惺相惜,也有相互下绊,一时之间很难形容这两个人之间到底如何。或许,李鸿章送给左宗棠的挽联能够表明二人之间的关系。挽联云:“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和而不同,矜而不伐”这是李鸿章对于两人关系的盖棺论定之言,也为两个人之间将近30年的“周旋”画上了一个句号。那么,这两位大清帝国重臣是如何从籍籍无名到走上历史的舞臺,进而产生各种意气之争呢?本刊特推荐《左宗棠与李鸿章》一书,该书以二人一生的交集为主线,通过求学、立志、团练、幕僚、建军、办企、剿捻、海防、洋务、志节十个方面,以时代的眼光去审视两个人的同与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作者徐志频的思路是非常巧妙的,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历史的视角,进而引领读者重新认识那段尘封的历史,那段渐渐被我们遗忘的屈辱与哀伤。

左宗棠与李鸿章作为大清帝国的两大肱骨之臣,他们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不同。李鸿章出身于官宦之家,在家族的荫护之下,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入阁拜相,水到渠成。而左宗棠的职业生涯可谓一路坎坷。他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考中举人后,长期以教书为生,生活给予了他无数的锤炼与磨砺。

也可以说,人生起点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日后的思想和政见上有着极大差别。比如在《左宗棠与李鸿章》建军这一章节中,作者总结出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区别:左宗棠在建军时重视军队文化,偏爱秀才,只需将官本人廉洁,重视气节,能“以文化兵”,保证军令上通下达即可。李鸿章则完全不同,他将“文化”与“军事”完全割裂开来,将官喜用江湖大老粗,只求战场能够取胜。后来有人总结道,左宗棠用兵是“大气”、好算,善于料敌于先,深谋远虑、绝不犯险。而李鸿章的用兵是“洋气”,非常重视西方技术的运用,尤为喜欢洋枪洋炮,这也成为其攻城拔寨的利器。

建军初期的这些矛盾、冲突只不过是左、李“和而不同”的开场戏。因观念分歧过大,他们后面的冲突多到一发不可收拾。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发生了分裂危机,左宗棠等将领提出镇压阿古柏,要求加强“塞防”。而李鸿章认为东南海防告急,建议放弃新疆,加强“海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海防与塞防之争,也可以说是淮系集团与湘系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

在剿灭捻军后,李鸿章已经不再打仗,专心于洋务运动。在清末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出发点与目的也截然不同。左宗棠的洋务运动思想源自于清代思想家魏源,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则忘记了中国自强御敌的宗旨,一味软弱退让。

在《左宗棠与李鸿章》中,作者总结了左与李的三个重大分歧:一是军事上,左宗棠全力营建“海防”,李鸿章积极筹备“海战”;二是外交上,左宗棠践行针锋相对、力行“主战”,李鸿章践行“全神笼络”、推行“和戒”;三是商业上,左宗棠实践“商资商办”,李鸿章推行“官督官办”。这些分歧与争端,让李鸿章与左宗棠的冲突出现了大爆发。但总体来说,二人还是以大清帝国的利益为重,也体现出两人之间的“矜而不伐”以及“和而不同”。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下列书籍。

猜你喜欢

海防洋务运动左宗棠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暮年左宗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走向深蓝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辽宁发现104处明清时期海防遗址点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