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愿起床,吃饭要哄:“自免脑”是怎样一种病

2022-06-18

新传奇 2022年20期
关键词:脑炎刘女士病毒性

沉默寡言、不愿起床、吃饭靠哄……人们很难将这些与之前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阳光男孩联系在一起。“自免脑”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一类脑部损害,为何会出现这种自己“打”自己的情况?

沉默寡言、不愿起床、吃饭靠哄……人们很难将这些与之前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阳光男孩联系在一起。

“咋办啊,快急死了!”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奕琪面前,来自浙江沿海某镇的的刘女士满脸忧愁,连声说如此发展下去,孩子的前途就要毁了。

阳光小伙突然性情大变

刘女士的儿子小向今年20多岁,平时开朗随和,工作积极认真,待人接物也很有分寸。

“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一段时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越来越陌生了。”刘女士详细地讲述儿子的变化。

一开始,小向说自己失眠严重,整夜整夜睡不着,情绪也比较低落,接着就变得懒散、“爱撒娇”、不愿意上班、不愿起床。与此同时,他变得不爱说话,不愿与外界交流,甚至连吃饭也淡漠,得好言相劝、不断催促。

小向一开始被认为是精神心理方面出了问题,在当地医院精神科就诊。医生根据症状考虑抑郁症,但服用各种抗焦虑抑郁、改善睡眠药物后,症状改善并不明显。近两周小向病情明显加重,身体不自主抖动,整天躺在床上……看到平时乖巧的孩子变成这样,刘女士整日唉声叹气,偷偷抹泪。

经引荐,刘女士陪着儿子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王奕琪凭经验判断患者不是简单的精神心理问题,马上将他收住入院,并安排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都存在一种叫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抗体。隐藏在小向体内深处的疾病终于露出真面目:自身免疫性脑炎。

接下来,医生采取丙种球蛋白静注等治疗方案。治疗1周左右,小向完全恢复正常,情绪平稳,交流顺畅,一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又回来了。

以为只是普通感冒

无独有偶,近日30多岁的毛女士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在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性后,她还暗自庆幸可能只是普通感冒,过几天就好了。但几天后,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她还出现了排尿困难的情况。

由于病情始终未见好转,毛女士体温一度高至40℃,家人决定将她送至浙大附属第一医院救治。

“她刚入院时体温有39℃,人显得很烦躁,有些胡言乱语,定向能力也出现障碍,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浙大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徐凯进说。

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医生首先考虑病毒性感染。随后,检查结果排除了结核、病毒性感染以及其他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此时,医生将目光聚焦到了“自免脑”上。徐凯进解释,在脑炎诊治过程中,“自免脑”本就是需要鉴别排除的,不过由于非常罕见,很容易被忽视。

诊断明确后,对症治疗3天,毛女士头痛症状就显著好转,精神情况也基本恢复正常。经过两次复查后,毛女士各项指标全部显示正常。

免疫系统“敌我不分”

“自免脑”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一类脑部损害,会引起认知、行为、精神等异常或弥漫性脑损伤。简单来说,是由于患者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将自身脑组织误认为外来抗原,发起攻击。

为何会出现这种自己“打”自己的情况?徐凯进表示,目前“自免脑”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来说,疲劳、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等都可能是诱发疾病的因素。好在通过治疗,“自免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愈。

专家表示,“自免脑”没有非常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表现为认知障碍、意识水平下降、癫痫、短期记忆减退、言语障碍、运动障碍等。在急性发病初期还会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所以常常会被当成其他疾病进行治疗,比如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精神病等。

虽然“自免脑”总体发病率低,较为罕见,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尽快对症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钱江晚報》等)

猜你喜欢

脑炎刘女士病毒性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删完转账短信才知上当
房屋漏水拒交物业费业主卖房搬家保安却不放行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宠物小鼠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