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津湖老兵的极限人生

2022-06-18徐爱清

新传奇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二连长津湖张家

徐爱清

1950年12月,在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部队二连冒着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执行阻击任务,最终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后来他重新学习走路,拄双拐带村民走上致富路,并当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浴血长津湖

1933年7月,朱彦夫出生在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父亲被日本侵略军杀害,生活的艰难磨炼出朱彦夫刚强倔强的性格。1947年,14岁的朱彦夫瞒着母亲偷偷报名参加了解放军。几年间,朱彦夫跟随部队辗转大江南北,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大大小小数百场战斗,3次立功,十几次负伤。1949年,朱彦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朱彦夫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年12月,在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部队二连冒着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执行阻击任务,与装备精良的敌军血战三天三夜,全连战友相继牺牲,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欲了解长津湖之战的全貌以及重大意义,可读一读《血战长津湖》。本刊有售。订购热线:027-87927015)。

回国后,朱彦夫被辗转送到长春军医大学治疗。伤势异常严重的他,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了93天,接连做了47次手术,医生才将他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

重学走路,重学吃饭

从病床上醒来后,朱彦夫举起手摸摸自己的脸,触碰到脸的却不是熟悉的手指,而是缠满纱布的胳膊肘。在活动时,朱彦夫感觉自己的下肢很轻,刚把棉被掀起来,他崩溃了。悲恸欲绝的他挣扎着、哭喊着,要向敌人讨回自己的残臂残腿。

但想到战场上一个个在自己面前倒下的战友,想到自己对着党旗宣誓的誓言,他重拾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伤势稳定后,朱彦夫被转入山东省荣军休养院,由专人照顾。但朱彦夫不愿躺在床上由他人照顾,给国家添负担。1956年,他放弃了在休养院优渥的康复条件,回到了张家泉村。

此时体重只有50斤的朱彦夫开始如儿童一般,慢慢学习不依靠他人,自己吃饭。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因为行动不便他摔破了141个饭碗,不小心将饭菜泼掉上百次,因为冻伤、摔伤用药数不清。之后,他又开始学习自己装假肢,站立走路。在数次摔倒后,他才勉强学会了走路。

在可以生活自理以后,朱彦夫发现,尽管敌人打跑了,可是村里很多户家庭都揭不开锅。这让朱彦夫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们面前还有“最凶恶的敌人”——贫穷。

拄双拐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朱彦夫深深感悟到,要消灭贫穷,就要先让乡亲们的脑袋富起来。

为了开办图书室,朱彦夫腾出自家的一间堂屋,用母亲做寿材的木板做成书架,用省吃俭用积攒的170元买了200多本书,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图书室。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

1957年,在全村党员的选举下,朱彦夫成为了张家泉村的党支部支书。

然而,四面环山的张家泉村没有适合开垦的良田,就连种植所需的基本水资源都没有,想要改变这样落魄的景象,应该从何入手呢?朱彦夫拖着17斤重的假肢,“爬”遍了村里的每座山头。鉴于家乡山多地少的情况,朱彦夫决定带着乡亲们在6个半山头打造“梯田”,向天要地。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张家泉村的村民们,拿着锄头铲子在山坡沟壑开出了200多亩良田。

为了解决村里人用水难的问题,朱彦夫带领乡亲翻山越岭寻找合适的钻井位置。在带领乡亲打井时,朱彦夫早早就拄着拐杖赶往工地,然而冬天冰面太滑,一不留神就摔倒在地上。他只能在雪地里匍匐前进。紧随而来的乡亲们心疼不已地说道:“老朱,你放心,我們就算是把命抵出去,也要把井打出来。”

在数年的打拼努力下,朱彦夫与乡亲们一起打了12口井。考虑到生产需要,朱彦夫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绘制了图纸,带领众人修建了1500米长的水渠。原本靠天吃饭的庄稼地,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

为了因地制宜,给村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朱彦夫更是在村里成立了林业队,建起了2万株桑树园、10万株花椒园、40亩苹果园,每年能有不少收益。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家泉村凭借花椒种植早和多的优势,一度成为辐射沂源、沂水、蒙阴三县最大的花椒集散地。原来贫穷的小山村,彻底翻身成了致富模范村。

朱彦夫的人生堪称传奇,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朱彦夫入选。对此,朱彦夫说:“这份光荣属于二连。”

(《北京日报》 )

猜你喜欢

二连长津湖张家
看电影《长津湖》有感
《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破40亿元系列总票房97.75亿元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秀秀台
摄影家张家让眼中的锦屏
一只羊腿
只对你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