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22-06-17吴江
吴 江
(湖北省鄂州市植物保护站,湖北 鄂州 436000)
鄂州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为百湖之市,水资源十分丰富,灌溉条件优良,土地肥沃,有利于粮、棉、油等作物生产。油菜作为鄂州市的主要油料作物,2016年前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5万hm2左右,2017年农业种植结构布局调整以后,油菜种植面积也稳定在1.1万hm2左右。油菜菌核病是鄂州市油菜上最主要的病害,常年呈中等以上程度发生,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油菜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鄂州市近十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概况,分析了重发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今后该地区油菜菌核病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
对2012~2021年鄂州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调查整理分析发现,油菜菌核病在鄂州市发生具有发生程度重、总体危害重、发生面积广等特点。2012~2021年,全市10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除2013年中等发生(3级)外,其余9年均中等偏重至大发生(4~5级),重发频率非常高。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与油菜种植面积比达到80%以上的年份占了8年(2012年为79.44%),达到90%以上的年份也有6年(见表1)。
表1 鄂州市油菜菌核病历年发生及危害情况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田间油菜菌核病菌源数量大
广泛存在的菌源是鄂州市油菜菌核病连年重发的重要条件。一是田间菌源累积量大。油菜菌核病是鄂州市油菜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生程度重,且油菜重茬面积大,全市油菜重茬面积占80%以上,导致田间残留菌源大量累积。二是菌源来源广。油菜菌核病除侵染油菜外,还可以侵染白菜、红菜苔、莴苣、甘蓝等多种作物,病源来源很广。三是近年来鄂州市秸秆还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造成了病茎中的菌核也全部留在田间。
2.2 油菜品种抗病性较差
目前,鄂州市种植的油菜品种多为优质高产的杂交油菜,对油菜菌核病的抗(耐)病性均不强,缺乏抗(耐)病品种是区域内油菜菌核病连年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该病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油菜盛花期的雨日及降雨量[1],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小于30mm则发病轻,低于20mm难于发病[2]。鄂州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一般年份2~4月降雨较多,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油菜菌核病菌核萌发开盘和子囊孢子释放,3月上、中旬是鄂州市油菜开花盛花期,此时正值油菜菌核病子囊盘萌发盛期(油菜开花与子囊盘盛发对温度要求一致[3]),花期持续阴雨的气候是鄂州市油菜菌核病连年重发的主要原因。
2.4 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
鄂州市油菜种植方式多以直播为主,农户为追求产量,一般都会选择加大直播油菜播种量或者提高油菜移栽密度,且大量施入氮肥。栽植密度过大和过量施入氮肥都会造成油菜田间通透性下降,增加田间相对湿度,为菌核病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2.5 防范意识不到位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持续走低,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导致本地农户对油菜病虫防治总体重视不够。调查走访发现,除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鄂州市植物保护站下发的病虫情报对油菜菌核病开展了适时防控外,仅80%的小农户对菌核病施药防治过1次,部分农户为方便自己,未选择菌核病防治最佳时间开展防治,导致油菜菌核病防控水平总体偏低,这也是鄂州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的原因。
3 防控对策
3.1 大力推广抗(耐)病品种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油菜品种抗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4],应选择适合鄂州种植的适宜品种,如华油杂62、中双11号、中油杂12、常油杂69和汉油301等抗(耐)油菜菌核病品种。
3.2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合理轮作倒茬,由于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在水浸条件下30d后,菌核会全部死亡,所以建议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5],尤其提倡与水稻的水旱轮作。二是合理密植,机械联合播种667m2用种量150~250g,人工撒播、无人机飞播667m2用种量300~400g,移栽油菜密度以8 000株/667m2为宜,通过合理密植可以有效控制田间密度,降低田间湿度。三是科学施肥,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适时喷施叶面微肥,提高油菜植株的抗病能力。四是及时清沟培土,避免植株处于渍害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菌核子囊盘萌发。
3.3 大力推进统防统治
近年来,鄂州市大力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依托鄂州市蒲团平安农机、鄂州市极飞农业植保、鄂州市绿盾飞防植保等专业合作社开展高效施药机械施药,大幅提高了病虫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深受农户欢迎。建议各级农业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加大统防统治投入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培育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升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能力,减少分散农户零散用药,从而大大提高当地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