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STEMI病例1则及围产期AMI病因学回顾

2022-06-17田素荣刘本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联围产期心梗

田素荣 肖 笛 刘本德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武汉 430200)

1 介绍

产后心梗是一种罕见的妊娠相关心血管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产褥期出现的胸痛,也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活动耐受性降低、呼吸困难、周围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异位等[1]。人群研究提示,约每10万孕妇中仅有0.7~8.1人可能罹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2-4],其中53.5%发生在产后,而在这当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的发生率约为42.4%。但其所造成的孕妇死亡率却高达5.1%~11%,胎儿死亡率约为9%[2-3],而发生在孕晚期或产后的心梗患者死亡率则更高[5]。在此次研究中,报道了1例对孕妇产后急性前壁STEMI成功进行急诊PCI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2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3岁,于外院剖宫产9d后突发胸骨中下段持续性绞痛,伴胸闷、左肩背部放射痛及大汗淋漓,无恶心、呕吐,急诊转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吸烟、嗜酒病史。查体:血压100/60mmHg,心率58次/min,心律齐,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V1-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1~0.3mv,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图1)。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白细胞、血小板、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 cTn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MB, CK-MB)均高于正常值(图2-3)。血脂示:血清总胆固醇7.4mmol/L,甘油三酯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4.44 mmol/L,提示存在高脂血症。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KILLIP 1级。

图1 入院第1d心电图检查

图2 入院第1~3d血常规改变

图3 入院第1~3d肌钙蛋白、心肌酶改变

图4 入院第1d CAG图像

图5 入院第5d心电图检查

图6 起病后第19d心电图检查

予以双抗药物(拜阿司匹林0.3g、替格瑞洛片180mg)口服,立即行急诊CAG+PCI术重建冠脉血运,术中示:右冠优势型、左主干未见狭窄及斑块、前降支近段狭窄90%,第一对角支较小、开口狭窄80%,予前降支近段置入2.5*20mm、2.5*10mm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 DES)各一枚,TIMI恢复至3级,回旋支及右冠未见狭窄及斑块(图4)。

术后3d内血红蛋白持续低于正常值,白细胞、血小板、cTnI、肌红蛋白、CK-MB则逐渐下降(图2-3)。术后D5复查ECG示:V1、3、4导联ST段抬高0-0.1mv,V2导联ST段抬高0.2mv,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图5)。心脏彩超提示:PCI术后左室前壁室壁运动稍减低(图未上传)。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D11病情好转出院,D19时复查心电图示: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图6),心脏彩超示:心尖部圆顿,运动幅度稍减弱。

3 讨论

围产期心梗是一类特殊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其病理类型大致可分为冠状动脉夹层(16%)、未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形成(21%),正常冠状动脉(29%),伴有或不伴有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动脉粥样硬化(43%)[3]。相较于保守治疗,及时对STEMI或NSTEMI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1]。本例患者入院时主诉为突发胸痛4h,急诊心电图示V1-4导联ST段抬高,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cTnI、肌红蛋白、CK-MB、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行冠脉造影见前降支明显狭窄。术后随着时间的进展,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见T波回落,cTnI、肌红蛋白、CK-MB、白细胞计数值逐渐降低至正常值。可见诊断是正确的,同时介入治疗很成功,患者病情得以好转。

研究提示,妊娠本身就是MI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孕妇AMI的发生率较未妊娠同年龄妇女增加3~4倍[6]。在孕期人群当中,具有孕前期CAD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MI病史的患者发生孕期不良事件风险较非患病人群增高,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孕期由于心肌缺血,罹患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例是最高的[7]。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多,以及孕妇吸烟、肥胖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8-13],女性围产期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 IHD)的发病风险也逐渐升高[14-16]。2016年英国一项针对孕妇死亡的调查提示,心脏疾病是造成孕妇死亡最重要的间接因素,而IHD则在心脏疾病中占到20%以上[17]。同时心脏疾病死亡风险与年龄高度相关,在40岁或以上的女性中,其风险增加3倍[2-3]。此外,多因素分析提示,孕期高龄、黑色人种、吸烟、毒品滥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脉血运重建、心衰、房颤史、贫血、恶性肿瘤病史均与围产期AMI独立相关[18]。在中国家庭中,人们常常对于妊娠过分重视,这使得孕妇常常会在孕期减少运动,并摄入过量的营养(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这可能会增加中国孕妇在围产期AMI的发生率。本例患者同时具有贫血和高脂血症,这可能是该患者罹患围产期AMI的发病诱因。

有关围产期AMI风险增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存在争议,目前提出的假说包括:(1)与妊娠相关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包括妊娠期间的搏出量和心率增加,两者均增加了心肌氧耗[19];(2)血容量增加导致生理性贫血和舒张压下降,从而减少心肌供氧,尤其是在冠脉血供已经受损的情况下,导致心肌缺血[20];(3)激素改变,特别是在孕晚期和产后,可能会影响冠状血管的完整性,从而导致夹层增加;(4)妊娠期间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尚有研究提示,反复怀孕可能使冠脉循环暴露于孕激素和雌激素介导的损伤,削弱血管壁,这可能是自发性冠脉夹层的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21]。

总之,本研究显示1例典型的产后STEMI病例,患者经过及时的PCI治疗后,各项心梗指标的恢复过程展现完整,同时患者病情得以明显好转。本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对孕妇心血管事件进行诊断和及时介入治疗对围产期MI的管理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导联围产期心梗
心电导联向量的数理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观察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全程优质护理在自然分娩初产妇围产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围产期时间定义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