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山丘型水库藻类变化及原因分析

2022-06-17刘宗涵

城镇供水 2022年2期
关键词:耗氧量溶解氧藻类

刘宗涵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

在我国北方山丘地区,水库水源主要来自于山区周边雨水径流及部分外调水源引入。近年来,随着山体周边种植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山丘型水库周边带来的面源和点源污染问题存在,优质水源水质优势持续减弱,其特点为季节性藻类爆发及臭味指标波动、pH升高、原水腐殖酸类有机物偏高等。近两年来,藻类爆发严重,给水厂水处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居民用水存在季节性嗅味问题,引发抱怨和投诉。

本研究以北方优质供水资源的某山区水库为例进行水质变化分析。关注水库的藻类生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优质水资源的保护、水质改善和持续保持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数据选取某山丘水库水源地,2010~2020年间水厂原水的水质检测数据,每月检测一次。检测项目包括藻类总数、优势藻种、总氮、总磷、pH、溶解氧、耗氧量、叶绿素a、水温和氨氮。检测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采集数据通过EXCEL和SPSS软件进行计算、曲线绘制及相关性分析。SPSS软件在进行相关分析时,首先计算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然后利用假设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1或0.05)上进行t检验,判断两个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结果与分析

2.1 水库中藻类的发展变化

2.1.1 藻类爆发总数和频次分析

作为优质水源地的某水库在2019年季节性爆发藻类严重,水库溶解氧降低。溯源该水库10年来的藻类检测情况,从2010年至今,藻类总数年平均值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20年藻类总数年均值变化

结果显示,水库水中年均藻类总数从140万个/L增长至1500万,增长了10倍以上。其中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之前,水库原水中藻类总数较低,年均值在150万个/L左右,大部分月份藻类数量在100万个/L以下。2012~2018年,水库原水中藻类总数增大,年均值在500万左右,藻类每年春夏有1~3个月份季节性爆发,总数突破1000万个/L。2019年6月,藻类总数达到3000万个/L,较往年增长了三倍。2020年5月开始,藻类总数突破5000万,连续五个月份的藻类总数在1000万以上。从2019年开始,水库原水季节性爆发藻类严重,总数和爆发月份数都有所升高,给供水和出厂水质带来了不利影响。

2.1.2 藻类爆发优势藻种变化

不同营养状态的水体中藻类优势种存在差异,各大门类藻类适应生存于不同的营养型水体中。一般来说,贫营养型湖泊中以金藻、黄藻类为主,中营养型湖泊中以甲藻、硅藻和隐藻类占优势,富营养型湖泊则以绿藻和蓝藻占优势[1]。统计藻类爆发时期的藻种情况,见表1。

表1 藻类爆发时期藻类种属统计

2016年之前,水库中藻类以针杆藻、小环藻等硅藻为主,颤藻(属于蓝藻)和裸藻也偶有爆发;2016年以来,藻类爆发时期蓝藻比例增加,包括色球藻、常丝藻和易产生嗅味的伪鱼腥藻等,最高占比70%以上。2020年藻类爆发期间,占比最高的就是伪鱼腥藻和针杆藻。藻类的不同也跟季节变化有关,通常春季易爆发以针杆藻为主的硅藻等,而夏秋季节容易爆发以伪鱼腥藻和螺旋藻等为主的蓝藻、绿藻等。

2.2 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分析

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氮磷等营养元素、光照强度、pH、水温、溶解氧等[2]。营养元素的增多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藻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当pH、水温和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藻类极易大量爆发。营养盐的来源主要有外源和内源,外源包括土壤流失、径流冲刷、人类活动排放(如生活污水、化肥农药流失)等,内源包括底泥污染释放、大气沉降等[3]。

目前,分析该水库的水质参数,造成藻类生长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总氮、总磷含量高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库,引起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4]。营养化程度越高,越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水中无机氮为藻类或高等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营养,同化成有机氮[5]。磷是一切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需要量比氮少。根据文献记载[6],按照总磷和总氮的浓度水平,可以将水体的营养状态分为以下级别,见表2。

表2 营养状态分级表

以水库目前氮磷的浓度水平,处于中营养或中富营养状态。从数据统计来看,总氮的浓度一直较高,均值为2.64mg/L。2010年9月至今,年均值逐年下降,从4.42mg/L降至0.92mg/L;但是,数值波动较大,一般是秋冬季节较高,最高值8.37mg/L,最低值仅为0.69mg/L。水库总磷的含量受检出限限制,基本在0.01~0.06mg/L之间,大部分时间处于中营养水平,夏季处于中-富营养水平。

2.2.2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营养化程度增强

单一指数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湖库(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经常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湖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7]。评价综合考虑总氮、总磷、透明度、叶绿素和高锰酸盐等指数。不同分值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得分指示水体不同的营养化状态,得分范围和对应关系见表3。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

表3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级表

不考虑透明度的影响,该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得分在20~50之间,均值为35,基本属于中营养的浓度水平。夏季指数高,基本在40以上,冬季较低,在30左右。2010~2020年年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得分如图2所示,2010年至今,指数得分基本逐年升高,年均值在2018和2020年达到最大值,接近轻度富营养的水平。从趋势来看,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水库藻类的变化相似,从中营养向中富营养发展。2012年之前,藻类总数较低的年份,指数得分也较低,在40以下。一般藻类爆发的年份和月份,指数得分也较高,说明该指数可以很好地指示藻类生长情况。

图2 2010~2020年水库综合营养指数年均变化图

2.2.3 水温

在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光照充分的条件下,水温为藻类生长的控制因子。水温越高,藻类增殖速度越快。2010年至今藻类总数的变化如图3所示,从藻类和水温的数据来看,水温开始升高的春季,藻类一般处在增长期;夏季,一般藻类含量达到峰值。

图3 2010~2020年水库藻类的变化趋势图

2.3 藻类总数增加对水质造成的影响

2.3.1 溶解氧下降

溶解氧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种指标。水中藻类生长期溶解氧的含量会因藻类光合作用的释放而升高,衰亡期则会因为藻类腐败分解而消耗水体中的氧,造成氧含量降低。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10]。2010年至今,水库溶解氧含量值在5~13.5mg/L之间,均值为9.2mg/L,大部分时间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6mg/L的要求。计算年均变化如图4所示,从2017年开始,水库水中溶解氧年均含量较往年略有降低,这可能与水库水位降低,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关。

图4 2010~2020年水库溶解氧年均含量的变化趋势图

从不同季节来看,水库溶解氧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与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如图5所示,温度越低,溶解氧含量越高。

图5 2010~2020年水库水温与溶解氧的关系图

2.3.2 耗氧量升高

耗氧量是反映水质受到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指标的替代水质指标之一。耗氧量升高代表水中有机碳含量上升,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水质问题,包括异嗅味、影响水厂水处理效果、耗氯量增大、消毒副产物升高等。

2010年至今,水库水中耗氧量逐年升高,年均值从2.60mg/L增长到3.60mg/L,耗氧量的变化见图6所示。水库水的耗氧量指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中Ⅱ类水标准4mg/L的要求,但是已经逐渐接近于限值,呈现水质逐渐恶化的趋势。

图6 2010~2020年年平均耗氧量含量变化图

2.3.3 pH不断升高

从2010年至今,该水库年均pH逐年升高,最低值7.65,最高8.15,一般来说夏季高,冬季低,水库pH的变化如图7所示。

图7 2010~2020年年平均pH变化趋势

总的来说,造成pH值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使得pH上升;②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游离二氧化碳,导致水中OH-浓度增加,pH值上升;③水库底质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平衡释放,碳酸盐增多,也会使得水体的pH升高;④长期干旱水库库容量的减少,会使得这种情况加剧[8]。该水库pH不断上升是这几种原因的综合结果。

水体pH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与藻类生长关系密切。不同藻类有一定的pH适应范围,即使同一属的两种藻,在不同pH下,其生长也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pH对藻类的组成及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蓝藻偏好较高的pH[9],也为近两年蓝藻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4 藻类指标相关性分析

对水库水中的水质指标进行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水库藻类与水温、氨氮、pH、耗氧量、叶绿素a和综合得分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水温越高,综合得分越高,对藻类的生长越有利,藻类总数相对越多;藻类总数的增多又造成pH、耗氧量、氨氮、叶绿素a增多,溶解氧含量降低。综合得分指数与藻类、叶绿素a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该指数可以很好的指示藻类的生长状况。

表4 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统计表

3.总结及建议

通过综合分析北方该优质水源地水库的水质检测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水库原水季节性爆发藻类严重,藻类总数和爆发月份数都有所升高,且藻种从硅藻向引发嗅味的蓝藻转变,对生产和水质的不利影响增大。

水库水质呈现恶化的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增强,是造成藻类爆发的主要因素。

藻类的季节性爆发又进一步引起水质的不断恶化,高锰酸盐指数升高,有机质增多,给净水厂工艺带来处理难度,易引发居民供水的嗅味和消毒副产物等问题。

建议加强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调查,切断外源污染。对水库保护区范围内的点、面源污染进行详细调查,有针对性的提出水源防护、法制管理等对策建议。禁止在水库周边开荒,搞好水库周边环境绿化,种植水源涵养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营养盐输入,减少泥沙在水库淤积。

建议加强发展库区生态养殖,丰富水体生物多样性。根据水体自净能力,在水库中散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控制水体藻类爆发。

猜你喜欢

耗氧量溶解氧藻类
地表水中溶解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研究
工厂化养殖红罗非鱼摄食耗氧规律
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渔场分布与溶解氧垂直结构的关系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动物体内有植物
地衣是一种植物吗
鱼能否在水以外的液体中生存
基于氧化石墨烯—纳米镍修饰电极的化学耗氧量即时检测系统
上海市松江区2015年学校直饮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藻类迸发新能量